「追求完美,近乎苛求」不是廣告詞,而是一位患有「患有強迫性人格疾患」的張先生的生活寫照。「孩子老是不聽話,又不懂事。你就開個藥讓他變乖一點。」花蓮慈濟醫院九月九日上午發表《美麗心境界》、《守護仁者心》兩本新書,希望藉由個案故事的分享,不僅讓更多人認識常見的心理疾病,同時在成為助人者之前,更強健自己的身心。
 
  花蓮慈院九月九日上午舉辦《美麗心境界》、《守護仁者心》新書發表會。高瑞和院長、精神醫學部沈裕智主任,以及前精神醫學部主任林喬祥顧問醫師推薦並分享這兩本書的誕生與意義。
 
  高瑞和院長指出,《美麗心境界》集結花蓮慈院精神醫學部林喬祥、賴奕菁、沈裕智等三位前後任主任,秉持視病猶親,用愛接力,寫下亦醫亦友般的輔導病人的故事,這也是精神醫學部團隊多年來的心願,希望透過日常診療病人的故事,讓讀者可以從中學得一些方法,在醫師的協助下,如何面對自己、接受自己、最後療癒自己。
 
  「孩子老是不聽話,又不懂事。你就開個藥讓他變乖一點。」「我真的很痛苦。你就讓我好過一些,不管開什麼藥都行!」事實上,人間並沒有「忘憂水」、「聰明藥」或者「後悔藥」存在,沈裕智主任笑著說,如果人間真有聰明藥,他一定先吃兩顆,可惜並沒有,對於身心疾病來說藥物只是治療的一部分,甚至有些困擾根本不用服藥。
 
  《美麗心境界》這本書是三十多個個案故事的集結,沈裕智主任說,雖然每一篇都是獨立的疾病,但涵蓋女性心理問題、男性心理問題、家庭關係問題、憂鬱焦慮疾病如情緒性的像憂鬱症、躁鬱症、還有比較焦慮性的疾病像恐慌症、強迫症,或者嚴重腦失調疾病、或是個性上的問題都有在這本書裡面。
 
  沈裕智指出,因為一般人對精神疾病的認識有距離,但精神疾病也是病,希望民眾閱讀《美麗心境界》後,可以更了解疾病,有需求的人可以勇敢的面對,這樣才能克服困難,改善生活。如果是親友有需求,則陪伴他們尋找專業醫師協助,用對待一般身體疾病的眼光來面治療疾病。
 
  最早執筆撰寫《美麗心境界》個案故事的林喬祥醫師指出,寫故事的因緣起源於常有鄉親或親朋一看見他就會說要找一天看他的門診,結果十個裡面大概有九個僅止於說說,原因可能是他們的困擾減輕了,但最重要的因素是整個社會大環境對精神科的了解是相當有限,就容易產生誤解,讓有些人無法像身體其他地方生病了就走進診間看醫生。
 
  林喬祥說,過去這些年來,跟病人去了解去探討那些困擾的狀況,就深刻的感覺,這些故事並不是專屬來到診間的病人的,如果有機會深入一點了解的話,就會發現這些故事可能就在身邊的親友當中,或是在自己的經驗裡面,交織著人生的酸甜苦辣,可能是經歷的一些挫折,需要去面對,去克服。
 
  林喬祥說,希望透過這些故事分享,除了了解疾病所造成的困擾,更可以進一步體會每個人在人生中可能經歷的歷程,進而也對親朋多一分善解的心,這樣慈悲也能時時在心裡面,以柔軟的心來看待病人。因為多一些了解,就可以少一些偏見,喚醒自己也好、身邊的人也好,當他也面臨到這些困擾的時候,能夠更順利的尋求專業的協助,這也是《美麗心境界》結集出書的意義。
 
  《守護仁者心》──助人者的心靈防護手冊,是由精神醫學部前主任賴奕菁醫師為助人者量身撰寫,以淺顯的文字,藉由助人者所遭遇的心理衝擊故事或者是受關懷個案的災後心理症狀,撰寫的精神科專業觀點分析與建議。高瑞和院長指出,在許多災難發生的時候,不管是災民本身或者是救助者,心理或多或少產生衝擊,災民深受災難所苦,一方面幫助者看到災民精神上的困擾、不知道該怎麼著手去幫忙他,這本書就是協助志工如何在幫助別人前先強健自己的心力。
 
  另外因為在救災的過程也可能會出現一些急性的精神問題,這些問題在這本手冊裡也有很好的描述。高瑞和院長指出,描述的方式不是以文字為主,都會先針對這樣的故案故事,建議志工如何做介入跟幫忙,亦即在幫忙關懷別人的時候,可以是很好的心靈的防護手冊。
 
  沈裕智主任說,特別是慈濟志工,哪裡有災難就會看到他們在當地救助、發放、義診的身影,但往往災難現場有如人間煉獄,對志工的心靈也是相當大的衝擊,這本書就是幫助助人者建立健康的心靈,在深入災區救難時,心理應該有怎樣的準備。
 
  針對各方志工在協助大型災難造成的心理震撼,以及在個案關懷過程中可能遭遇的種種難題,仍需要心理衛生方面的專業知識做後盾。曾經參加大陸汶川地震義診的林喬祥醫師指出,當時在災區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如果想幫助人的話得把自己準備的更好,於是回臺灣後就舉辦一場與災難中救人者心理相關的國際研討會,這是一個起點,感謝賴奕菁主任完成這本書,讓各界志工有專業參考依據,在幫助別人之前,可先做好心靈的防護。




 

團隊陣容-醫師、護理師

Copyright © 2017 花蓮慈濟醫院. 版權所有. 地址: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 連絡電話:03-856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