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道細菌影響巴金森? 陳新源呼籲:藥物與手術治療仍為主流

圖說:神經功能科主任陳新源(上)以及神經內科林聖皇主任(下)呼籲,巴金森病目前以藥物與手術治療仍為主流。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細胞》(Cell)雜誌上發表的動物研究顯示,巴金森病可能與腸道裡的微生物群聚有關。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功能科主任陳新源表示,造成巴金森病的原因很多,包括基因與環境等,單純強調是腸胃細菌造成的,恐有誤導民眾觀念之虞。《細胞》(Cell)雜誌上發表的動物研究,只能說明腸胃細菌可能為巴金森病的影響因子。花蓮慈院神經內科林聖皇主任強調,目前並無針對腸道著手治療巴金森病之人體試驗,證據尚嫌不足,呼籲病友不能放棄常規的藥物或手術治療。


  目前國外的專家學者都在探討巴金森病的致病原因,多篇國際論文顯示與基因、環境、毒物等有關。陳新源表示,巴金森病目前的成因雖無定論,病人在動作上的障礙如緩慢、僵硬與顫抖皆是由腦內的黑質區持續退化所造成,藥物或手術雖無法根治,但對這些症狀卻能有效控制達十幾、二十年以上。

  這次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兩組過多生成阿爾法-突觸核蛋白(alpha-synuclein over expression)的實驗鼠,這種蛋白被認為是巴金森病的「罪魁禍首」之一。兩組實驗鼠的唯一區別是一組擁有完整的腸道菌群(gut bacteria),另一組是無菌實驗鼠。

  結果發現,無菌實驗鼠不僅沒有表現出巴金森病症狀,而且在跑步、爬桿等運動機能測試中的表現要明顯好得多。另一部分無菌實驗鼠移植從巴金森病患者糞便中獲得的腸道菌群,結果這些實驗鼠都出現了巴金森病的症狀。 陳新源表示,根據學者報告光是消化道的微生物數目就超過十兆,是人體細胞總數的十倍以上,種類可達數千種,只能說腸胃微生物的某些細菌也許扮演了巴金森致病的危險因子之一,但從腸道著手治療巴金森病,絕對不是主要治療方式。

  目前巴金森病的治療方式可分為藥物治療與手術兩種形式,近年來也有人開始研究幹細胞療法的可能性。林聖皇強調,藥物治療種類很多,以左多巴(L-dopa)為主,可以有效控制包含動作緩慢、僵硬與顫抖等主要症狀;而手術治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深部腦刺激手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簡稱:DBS),通常在病友使用藥物出現副作用的時候,就應介入使用。

  與人類共生的細菌中,絕大部份都生活在腸道裡,這些細菌對於養份的吸收與免疫系統的調節都非常重要。陳新源表示,腸胃道的健康與身體機能的健康有相當大的關係,最重要的還是均衡飲食與適當運動。臨床上約七成的巴金森病患者有腸胃問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便秘,改善便秘的方法除了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中醫藥的介入也相當有效。此外,病人在接受深部腦刺激手術後,能顯著減少藥物用量,也能間接改善便秘問題。

  最後,陳新源呼籲巴金森病友,絕對不要放棄原來的常規治療,加上腸胃道環境的改善,治療過程應該會過得更順暢、愉快。

Copyright © 2017 花蓮慈濟醫院. 版權所有. 地址: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 連絡電話:03-856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