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中膈缺損

何謂心室中膈缺損:

指在心室中膈間出現破洞,使得左、右心室的血液相交通。發生率為每1000個活產嬰兒有1.5~2.5位,約佔所有先天性心臟病的25%,為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

依據其破洞的位置大致可分為四型:

第1型:破洞位於肺動脈下,位置偏高,不易自行癒合,且易發生主動脈瓣膜脫垂,致主動脈閉鎖不全。

第2型:破洞位於主動脈下,位置較低,70%~80%於孩童時期會自行癒合。

第3型:心內膜墊缺損,指心房中膈下部缺損、二尖瓣 前葉及三尖瓣膈葉有裂縫,造成只有一個大的心室中膈缺損,共同瓣膜通到兩側心室,並有心室中膈缺損。

第4型:肌肉型缺損,常常是好幾個小的破洞,若破洞不大,就如同第二型有機會癒合。

 

心室中膈缺損的症狀:

1. 小的缺損可能一生都不會有症狀,只有在聽診時可能會聽到心雜音。

2. 較大的缺損,可能會有餵食困難、呼吸喘、盜汗、體重緩慢、容易疲勞、反覆性呼吸道感染等症狀,若不治療,容易因反覆性呼吸道感染併發心衰竭及肺高壓,而出現發紺、胸痛、呼吸困難等嚴重症狀。

 

如何診斷心室中膈缺損:

大多數可藉由心臟超音波檢查作正確的診斷。而心導管檢查,則作為手術前評估,並非例行性檢查。

 

醫療處置:

1. 小的缺損,約1/3~1/2 的病童會5 歲時自行癒合。2 歲以下自然癒合率有45~50%。部份病童需接受心導管關閉術,癒合後,心臟大小恢復正常。

2. 較大的缺損,左心室流向右心室血量增多,使得肺動脈壓力增加,造成肺高壓,易發生心臟衰竭症狀,此時即需做「開心手術」修補。

3. 一旦小孩被發現有心室中隔缺損雜音,應該帶給小兒心臟專科醫師診查評估破洞大小、位置、心臟狀況及肺動脈壓力是否有增高趨向,來決定繼續觀察或須藥物治療或開刀矯正(開心手術已相當發達,新生兒期或嬰兒期的開心手術成功率很高)。最近肌肉型及膜邊型的心室中隔缺損已可用心導管放置關閉器治療,不過體重最好在10 公斤以上較安全。倘若缺損不大,大部份病人是不需開刀,不過須定期追蹤。

 

日常生活照護須知:

1. 飲食方面:

(1) 建議攝取均衡飲食,且少量多餐餵食。

(2) 嬰兒可以母乳或配方奶餵食,如採瓶餵方式,應選用柔軟、吸食洞孔稍大的奶嘴,嬰兒較省力,且每餐餵食建議不超過30分鐘。

(3) 接受手術後之病童,經醫師評估,在病情穩定後,可採普通飲食,但不鼓勵高鹽食物。

2. 活動方面:

(1) 照顧過程中,儘量滿足嬰幼兒的需求,減少哭泣。

(2) 小的缺損且心臟功能正常,不須限制病童活動,但若有殘留的肺動脈高壓及心律不整時,就要限制活動。

3. 預防感染:

(1) 勤洗手,避免與感染者接觸,並減少進出公共場所以預防感染。

(2) 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涕、呼吸急促及心跳增快」等呼吸道感染症狀,應立即就醫。

(3) 就醫時應主動告知醫師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當執行侵入性治療時,如拔牙、插管等,須使用抗生素治療,以預防感染心內膜炎。

4. 用藥及追蹤:依醫生指示按時服藥,並定期回診追蹤檢查。

5. 傷口照護: 接受手術治療之病童,傷口應按時換藥,如出現紅、腫或異常分泌物,應立即就醫。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

手術影片:

術前 術後
放置過程  

 

 
 
 

Copyright © 2017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 版權所有. 地址: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 連絡電話:03-856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