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像拷貝申請

(一)申請方式:

  1. 門急診或住院時:門、急診大德於醫師診療時,請向醫師說明申請用途,可於就醫時一併完成申請;住院大德,請於出院前向病房書記申請。
  2. 離院後,欲申請者:

  (1) 大德須出示證件至影像醫學部櫃檯辦理。
  (2) 如大德無法確認欲拷貝的片子時,仍需掛號至原主治醫師或該科醫師門診選片。
  (3) 大德持影像醫學部或診間開立之批價單至批價櫃檯繳費後,持收據及申請單向影醫學部櫃檯領片。

(二)費用:(價格若有調整,以新公告價格為準;以下收費標準依行政院衛生署規定辦理)              

          影像光碟片: 1.單筆檢查收費200元。
             2.多筆檢查(含二筆以上)收費500元
             3.多筆檢查超過一張光碟容量每片加收100元

(三)申請地點:本院大愛一樓影像醫學部櫃檯洽辦。

(四)應備證件:

  1. 本人申請者:請攜帶身份證及健保IC卡即可辦理。
  2. 若委託他人辦理:請攜帶本人及受檢者的身份證(或健保卡)及委託書。

 

為確保病人隱私及醫師法第23條、醫療法第72及74條之保密規定,非本人(如: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代為申請,須提具申請人之委託同意書,並能提出合法證件。

 

二、洽詢專線:03-8561825轉13293或13590。

 

三、服務時間:星期一~星期五:上午08:00~下午18:00。 星期六:上午08:00~12:00。

 

 

電腦斷層自費項目:

磁振造影自費項目﹕
  •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LDCT) 
  • 冠狀動脈鈣化分析(CACS)
  • 電腦斷層心臟冠狀動脈血管攝影(CCTA)
  • 腦部磁振造影
  • 腦頸部磁振造影
  • 腹部骨盆磁振造影
  • 脊椎磁振造影 (頸椎、胸椎及腰椎)
  • 乳房磁振造影

 


1. 電腦斷層心臟冠狀動脈血管攝影 (CCTA: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本部於109年12月引進最新的電腦斷層掃描儀512 slices MDCT(512 RCT, GE),藉由螺旋式連續掃描於一次閉氣時間取得三維心臟血管的影像資料,再經由電腦的成像技術及軟體重組分析,可檢測血管的異常、如廔管、狹窄、鈣化…等。

其適應症如下﹕

  • 無症狀但為心肌梗塞高危險,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煙、有家族。
  • 有症狀需評估冠狀動脈狹窄者,非典型心絞痛的患者、運動心電圖異常的患者、懷疑冠狀動脈異常的患者,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或已知有冠狀動脈狹疾病者。
  •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術後追蹤,評估支架(>3mm)通暢與否。

 

該檢查比傳統介入性的血管攝影檢查傷害小,不需住院,引起之不適較少,解除病患對於侵入性心導管檢查的畏懼感。  


2.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LDCT: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低劑量電腦斷層肺部檢查為使用切片厚度<1mm的新型多排偵檢器的電腦斷層掃描儀,可在閉氣約數秒鐘快速完成肺部的掃描,使用的輻射劑量遠低於電腦斷層肺部掃描低。

利用三維的肺部影像處理,同時使用橫切面、矢切面及冠狀切面影像評估肺部,可偵測出小於0.5cm的肺部結節,達到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的目的。

建議受檢對象:

  • 40歲以上者
  • 長期吸菸及常處於二手菸環境者
  • 有肺癌家族史的肺癌高危險群
  • 經常接觸油煙、粉塵及化學物質者

   
    

 


3. 冠狀動脈鈣化分析(CACS: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

冠狀動脈鈣化是血管上斑塊(脂肪沉積)或動脈粥樣硬化的標記。軟性斑塊發生較早也較不穩定,鈣化的斑塊則發生在後。這些鈣化堆積出現的時候要比發生心臟病症如胸痛及呼吸短促要早好幾年。

鈣化指數計量是用電腦依據每一條冠狀動脈鈣化沉積的容積和密度來計算,提供鈣化粥樣硬化斑塊的承載量以為參考。這個指數並非直接與血管的狹窄百分比一致,但是它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嚴重度有密切關係。    


 

 

 

 

 

什麼是磁振造影?

磁振造影(MRI) 是利用強大磁場與電磁波,讓人體內的氫原子與磁場進行作用,再經由電腦進行運算分析進而重組出身體內部構造的影像。這些影像能夠提供人體內部器官更清晰更詳細的影像資訊,包括腫瘤和肝臟、心臟和腸道疾病,也可用於監測子宮內未出生的嬰兒。磁振造影檢查是非侵襲性的,且沒有游離輻射。

 

 

 

腦部磁振造影檢查          腹部磁振造影檢查          

什麼是電腦斷層檢查?

電腦斷層攝影是結合了先進電腦科技和X光原理的特殊檢查方法,它可將身體每個層面,以精確的構造影像顯現於電腦上。相較於一般X光檢查,電腦斷層可進一步顯示各層面之內部結構,提供更精確的診斷協助。電腦斷層是一種無痛、快速且精確的檢查。電腦斷層最常檢查部位是頭部、耳鼻喉、胸腔、腹部、骨盆腔、脊椎、骨關節,而全身各部位都可用電腦斷層來檢查。

 

頭部電腦斷層 頭部電腦斷層血管攝影 腦血流灌注攝影 眼眶電腦斷層
鼻竇電腦斷層 顳骨電腦斷層 顏面骨電腦斷層 頭頸部電腦斷層
胸部電腦斷層 腹部電腦斷層 脊椎電腦斷層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自費)

 

冠狀動脈電腦斷層(自費) 冠狀動脈鈣化分析(自費)  


 

什麼是X光攝影?

X射線是一種輻射形式,屬於游離輻射。X 射線可以穿過大多數物體,放射師小心地將X 射線對準檢查的部位,X光有穿透物質的特性,對不同密度的物質,有不同的穿透能力,對人體的器官組織及骨骼在照射後呈現不同的密度灰階影像,緻密的骨骼吸收大部分輻射,而軟組織(肌肉、脂肪和器官)則讓X 射線穿過它們,所以,骨骼在X 射線上呈現白色,軟組織呈現灰色陰影,空氣呈現黑色的影像。

 

 

頭部檢查 身體檢查 四肢檢查

 

什麼是超音波?

人類耳朵所能感覺出的聲因頻率大約在10HZ到20KHZ之間,超過這些頻率範圍的音波,稱之為超音波。

診斷用超音波頻率應用應用範圍大約從 1MHZ~ 10MHZ,超音波檢查是無輻射又可及時提供影像的檢查,利用超高頻率的聲波穿過人體組織產生不同程度的反射波並加以收集,經過電腦計算呈現組織構造影像供以診斷

 

腹部超音波 骨盆腔超音波 乳房超音波 甲狀腺超音波
頸動脈超音波 上下肢血管超音波 超音波切片、抽吸檢查         自動乳房超音波檢查 

 

 

 

       什麼是骨質密度檢查?

       骨質密度﹙BMD﹚檢查是評估骨質健康狀況的最佳方法。

       該檢查可以用來發現骨質疏鬆症,判斷您未來發生骨折的風險,以及評估骨質疏鬆症治療的效果。

       雙能X 光吸光測定法或DXA 檢查是目前受到最廣泛認可的骨質密度檢查。

       與接受X 光檢查有點相似,骨質密度檢查不會使您感到疼痛。該項檢查可以測定髖關節及脊椎的骨質密

       度

 

       骨質疏鬆症以骨質密度儀來測量診斷,低輻射量,方便又快速,本院機型為Hologic 的Horizon W型號,

       檢查床可承重病人體重200Kg。骨質密度儀為雙能量X光吸光儀(DXA,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採用雙能量X光模式,在低能量下,骨骼的衰減比軟組織的衰減程度要大一些,而在

       高能量時骨骼的衰減和軟組織的衰減程度是相當的。因此,兩種形式的組織可以被區分出來。測量腰椎

       或髖骨之一,兩者都做更好,若兩處都不能測定時,則可用前臂橈骨 1/3處之測定取代(參考ISCD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linical Densitometry)亞太共識)。

 

            骨 質 密 度 檢 查

 

 

 

 

什麼是血管攝影?

血管攝影是利用顯影劑成像,以導引管線進入動脈血管,達到一般照像所無法得知之病況診斷。

為什麼血管攝影如此重要呢?血管攝影是檢查體內血管最重要、最詳細的一種方法。

它可以顯示血管本身有無異常(如腫瘤、狹窄、阻塞、破裂等),也可以顯示病灶與血管的相關位置,

以及病灶內部的血管分布等情形,可提供醫師作為診斷及治療的重要依據。

 

常規頭頸部血管攝影 腦動脈瘤栓塞術 頸動脈支架置放術 急性取栓術
常規腹部血管攝影 肝臟腫瘤栓塞術    

 

 

 

 

 

    什麼是乳房攝影檢查?

     乳房攝影是利用低劑量X 光照射,以高對比、高解析將乳房組織做最好的顯像,是目前偵測乳癌的

     主要工具之一,而根據統計約有10~15%的乳癌無法偵測到,其準確度雖非100% 但定期接受乳 

     房攝影、超音波輔助掃瞄、醫師觸診及自行乳房檢查等,則是發現早期乳癌的最好方式,而要能夠

     成功的治療乳癌端賴於早期診斷,所以乳房攝影在早期診斷乳癌上占重要的角色。

 

     3D數位乳房攝影      常規乳房攝影        乳管攝影              乳房定位攝影

 

 

 

 

 

肝臟腫瘤栓塞術

檢查前準備

  1. 須先檢驗腎功能及凝血功能判斷是否適合做檢查。
  2. 檢查前禁食4~6小時,不要服用糖尿病藥或施打胰島素;其他慢性病藥物需照常服用
    (如心臟病藥、高血壓藥…等)。
  3. 請患者換穿檢查服,需將身上金屬物品(項鍊、內衣、拉鍊…等)取下。
  4. 穿刺部位之皮膚準備及清潔(兩側腹股溝、陰部)進行除毛動作。
  5. 確認主治醫師已跟病患解釋及說明檢查相關事項且填妥同意書。
  6. 檢查前請先排空尿液。
  7. 需有家屬陪同。

檢查目的

肝臟經腹部血管攝影或是其它檢查診斷出有腫瘤的病患,經醫師評估及與病患討論後執行肝臟腫瘤栓塞,醫師會將導管經由股動脈送入,到達肝臟血管後,選擇最靠近肝臟腫瘤的血管,在確認為供應腫瘤血液的主要血管後注射治癌物質及栓塞藥物,腫瘤會因缺血而壞死,達到治療及控制腫瘤的效果。

檢查後注意事項

  1. 病患需平躺,醫師會在取出血管內導管,並以手壓止血至少15分鐘以上,確定傷口不再流血後,以多層紗布覆蓋,並以止血繃帶緊密黏貼。
  2. 穿刺傷口處用砂袋壓4小時,並保持平躺,以減少出血及瘀血現象。
  3. 若有任何不適、傷口再出血或血壓不穩定時,立即通知醫護人員做必要處置。
  4. 檢查後如無特殊醫囑,即可進食。

哪些人不適合作血管攝影檢查

  1. 懷孕的人。 
  2. 對顯影劑有過敏病史的人。 
  3. 慢性腎臟病。 
  4. 多發性骨髓瘤其他藥過敏病史。 
  5. 凝血機能障礙及甲狀腺機能異常等。

常規腹部血管攝影

檢查前準備

  1. 須先檢驗腎功能及凝血功能判斷是否適合做檢查。
  2. 檢查前禁食4~6小時,不要服用糖尿病藥或施打胰島素;其他慢性病藥物需照常服用
    (如心臟病藥、高血壓藥…等)。
  3. 請患者換穿檢查服,需將身上金屬物品(項鍊、內衣、拉鍊…等)取下。
  4. 穿刺部位之皮膚準備及清潔(兩側腹股溝、陰部)進行除毛動作。
  5. 確認主治醫師已跟病患解釋及說明檢查相關事項且填妥同意書。
  6. 檢查前請先排空尿液。
  7. 需有家屬陪同。

檢查目的

常規腹部血管攝影常用於診斷腹部血管是否有異常,例如腹部各類腫瘤診斷、腹部各類血管出血診斷,醫師會將導管經由股動脈送進腹部各部位需要診斷的血管,再注射顯影劑透過血管攝影儀取得影像,拍攝出的影像可供臨床醫師解釋病情及放射科醫師繕打報告之用。

檢查後注意事項

  1. 病患需平躺,醫師會在取出血管內導管,並以手壓止血至少15分鐘以上,確定傷口不再流血後,以多層紗布覆蓋,並以止血繃帶緊密黏貼。
  2. 穿刺傷口處用砂袋壓4小時,並保持平躺,以減少出血及瘀血現象。
  3. 若有任何不適、傷口再出血或血壓不穩定時,立即通知醫護人員做必要處置。
  4. 檢查後如無特殊醫囑,即可進食。

哪些人不適合作血管攝影檢查

  1. 懷孕的人。 
  2. 對顯影劑有過敏病史的人。 
  3. 慢性腎臟病。 
  4. 多發性骨髓瘤其他藥過敏病史。 
  5. 凝血機能障礙及甲狀腺機能異常等。

急性取栓術

檢查前準備

  1. 須先檢驗腎功能及凝血功能判斷是否適合做檢查。
  2. 請患者換穿檢查服,需將身上金屬物品(項鍊、內衣、拉鍊…等)取下。
  3. 穿刺部位之皮膚準備及清潔(兩側腹股溝、陰部)進行除毛動作。
  4. 確認主治醫師已跟病患解釋及說明檢查相關事項且填妥同意書。
  5. 需有家屬陪同。

檢查目的

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病患在中風發生當時會經由急診檢查判斷是否執行急性取栓術,急性取栓術的治療時醫師會將導管從股動脈放入,導管到達發生血栓的腦動脈瘤後,使用抽取血栓的裝置將血栓抽出,隨後會做腦動脈血管攝影確認取栓效果。

檢查後注意事項

  1. 病患需平躺,醫師會在取出血管內導管,並以手壓止血至少15分鐘以上,確定傷口不再流血後,以多層紗布覆蓋,並以止血繃帶緊密黏貼。
  2. 穿刺傷口處用砂袋壓4小時,並保持平躺,以減少出血及瘀血現象。
  3. 若有任何不適、傷口再出血或血壓不穩定時,立即通知醫護人員做必要處置。
  4. 急性取栓術結束後會先住加護病房觀察一天,隔日可轉回普通病房。

哪些人不適合作血管攝影檢查

  1. 懷孕的人。 
  2. 對顯影劑有過敏病史的人。 
  3. 慢性腎臟病。 
  4. 多發性骨髓瘤其他藥過敏病史。 
  5. 凝血機能障礙及甲狀腺機能異常等。

頸動脈支架置放

檢查前準備

  1. 須先檢驗腎功能及凝血功能判斷是否適合做檢查。
  2. 檢查前禁食4~6小時,不要服用糖尿病藥或施打胰島素;其他慢性病藥物需照常服用
    (如心臟病藥、高血壓藥…等)。
  3. 請患者換穿檢查服,需將身上金屬物品(項鍊、內衣、拉鍊…等)取下。
  4. 穿刺部位之皮膚準備及清潔(兩側腹股溝、陰部)進行除毛動作。
  5. 檢查前請先給予預防性廣效抗生素。
  6. 確認主治醫師已跟病患解釋及說明檢查相關事項且填妥同意書。
  7. 檢查前請先排空尿液。
  8. 需有家屬陪同。

檢查目的

頸動支架脈置放是用於頸動脈狹窄的病患,醫師在透視血管攝影儀的輔助下,將金屬支架由股動脈血管送入,到達頸動脈需要擴張的部位,再透過氣球導管將其撐開更貼合血管壁,經由治療後的頸動脈因可正常保持血流暢通進而降低中風的機率。

檢查後注意事項

  1. 病患需平躺,醫師會在取出血管內導管,並以手壓止血至少15分鐘以上,確定傷口不再流血後,以多層紗布覆蓋,並以止血繃帶緊密黏貼。
  2. 穿刺傷口處用砂袋壓4小時,並保持平躺,以減少出血及瘀血現象。
  3. 若有任何不適、傷口再出血或血壓不穩定時,立即通知醫護人員做必要處置。
  4. 頸動脈支架置放術結束後會先住加護病房觀察一天,隔日可轉回普通病房。

哪些人不適合作血管攝影檢查

  1. 懷孕的人。 
  2. 對顯影劑有過敏病史的人。 
  3. 慢性腎臟病。 
  4. 多發性骨髓瘤其他藥過敏病史。 
  5. 凝血機能障礙及甲狀腺機能異常等。

腦動脈瘤栓塞術

檢查前準備

  1. 須先檢驗腎功能及凝血功能判斷是否適合做檢查。
  2. 檢查前禁食8小時,不要服用糖尿病藥或施打胰島素;其他慢性病藥物需照常服用
    (如心臟病藥、高血壓藥…等)。
  3. 請患者換穿檢查服,需將身上金屬物品(項鍊、內衣、拉鍊…等)取下。
  4. 穿刺部位之皮膚準備及清潔(兩側腹股溝、陰部)進行除毛動作。
  5. 檢查前請先給予預防性廣效抗生素。
  6. 確認主治醫師已跟病患解釋及說明檢查相關事項且填妥同意書。
  7. 檢查前請先排空尿液。
  8. 需有家屬陪同。

檢查目的

腦動脈瘤栓塞是腦部內有未破裂的腦動脈瘤,醫師在診斷發現後會建議並與病患討論執行腦動脈栓塞術,腦動脈瘤栓塞治療時醫師會經由股動脈放入導管,導管進入到腦動脈瘤後再將栓塞用的白金線圈慢慢放入腦動脈瘤,並會視情況需要搭配血管支架使用,重覆將白金線圈送入動脈瘤直到醫師確認動脈瘤內無血流供應後即完成栓塞治療。

檢查後注意事項

  1. 病患需平躺,醫師會在取出血管內導管,並以手壓止血至少15分鐘以上,確定傷口不再流血後,以多層紗布覆蓋,並以止血繃帶緊密黏貼。
  2. 穿刺傷口處用砂袋壓4小時,並保持平躺,以減少出血及瘀血現象。
  3. 若有任何不適、傷口再出血或血壓不穩定時,立即通知醫護人員做必要處置。
  4. 腦動脈瘤栓塞術結束後會先住加護病房觀察一天,隔日可轉回普通病房。

哪些人不適合作血管攝影檢查

  1. 懷孕的人。 
  2. 對顯影劑有過敏病史的人。 
  3. 慢性腎臟病。 
  4. 多發性骨髓瘤其他藥過敏病史。 
  5. 凝血機能障礙及甲狀腺機能異常等。

常規頭頸部血管攝影

檢查前準備

  1. 須先檢驗腎功能及凝血功能評估是否適合做檢查。
  2. 檢查前禁食4~6小時,不要服用糖尿病藥或施打胰島素;其他慢性病藥物需照常服用
    (如心臟病藥、高血壓藥…等)。
  3. 請患者換穿檢查服,需將身上金屬物品(項鍊、內衣、拉鍊…等)取下。
  4. 穿刺部位之皮膚準備及清潔(兩側腹股溝、陰部)進行除毛動作。
  5. 檢查前請先給予預防性廣效抗生素。
  6. 確認主治醫師已跟病患解釋及說明檢查相關事項且填妥同意書。
  7. 檢查前請先排空尿液。
  8. 需有家屬陪同。

檢查目的

常規頭頸部血管攝影常用於診斷頭頸部血管是否有異常,包括腦動脈瘤、頸動脈狹窄、腦部動靜脈血管畸型、暫時性腦缺血等腦部血管病變。

檢查時會從鼠蹊部穿刺入股動脈血管,放置好導管之後對腦部血管執行打顯影劑,透過X光血管攝影儀取得影像,檢查結果會由主治醫師於術後將病況解釋給病人或家屬瞭解。

檢查後注意事項

  1. 病患需平躺,醫師會在取出血管內導管,並以手壓止血至少15分鐘以上,確定傷口不再流血後,以多層紗布覆蓋,並以止血繃帶緊密黏貼。
  2. 穿刺傷口處用砂袋壓4小時,並保持平躺,以減少出血及瘀血現象。
  3. 若有任何不適、傷口再出血或血壓不穩定時,立即通知醫護人員做必要處置。
  4. 檢查後如無特殊醫囑,即可進食。

哪些人不適合作血管攝影檢查

  1. 懷孕的人。 
  2. 對顯影劑有過敏病史的人。 
  3. 慢性腎臟病。 
  4. 多發性骨髓瘤其他藥過敏病史。 
  5. 凝血機能障礙及甲狀腺機能異常等。

 

一、骨質密度檢查的用途

       DXA檢查可以測定您的骨質密度。將您的骨質密度與已經確立的骨質密度平均值或標準值進行比較,可

       以計算出一個比較值。當然,任何骨質密度檢查雖然不會百分之百準確;但如果醫生要預測您未來發生

       骨折的風險高低,DXA檢查是最重要的判斷依據。

 

二、那些人適合做骨質密度檢測?

       1.65歲以上的婦女或70歲以上男性。

       2.65歲以下且具有危險因子的停經婦女。

       3.即將停經並具有臨床骨折高風險因子的婦女,如體重過輕、先前曾經骨折、服用高骨折風險藥物。

       4.50至70歲並具有骨折高風險因子的男性。

       5.脆弱性骨折者(指在低衝擊力下就發生骨折)。

       6.罹患可能導致低骨量或骨量流失之相關疾病者。

       7.所服用藥物和低骨量或骨量流失有相關者。

       8.任何被認為需要用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症者。

       9.接受治療中,用以監測治療效果者。

     10.有骨密度流失證據而可能接受治療者。

參照上列各項適應症,考慮停止使用雌激素的女性應該要接受骨質密度檢測

 

事前準備:

       檢查部位有鐵扣、拉鍊需更換本院檢查服。

檢查部位:

       1.腰椎:測量骨質密度,醫師依T-score做診斷。

       2.髖關節:測量骨質密度,醫師依T-score做診斷。

       3.前臂:測量骨質密度,若上述 2 個部位若有開刀裝鋼釘無法測量,則做此部位。

       4.身體組成分析與核心內臟脂肪評估:測量各部位中脂肪組成、肌肉組成、體脂肪%精確分析數值,肌

          肉跟脂肪的重量或是肌肉跟脂肪在身體不同部位的比例。 android / gynoidr atio脂肪分佈的比例(腰

          部或蘋果形狀上的脂肪與臀部或梨形狀上的脂肪相比)蘋果型因腹部和軀幹周圍以及腹腔內的多餘脂

          肪較容易罹患心血管、高血壓、糖尿病及代謝性疾病;肌少症是骨骼肌肌肉質量減少和肌肉功能下降

          的現象,其盛行率隨著年齡增加。測量結果:男性 <7.0 kg/m2、  女性 <5.4 kg/m2, 即為低肌肉質

          量,罹患肌少症的風險大幅上升。

 

骨質疏鬆症的分級方式

 

 

正常

骨質密度與健康年輕人的平均骨質密度相比較,差異小於1個標準差

(+1或–1)。T-score>-1

骨量減少

骨質密度低於健康年輕人的平均骨質密度,差值在1至2.5個標準差之間

﹙–1至–2.5之間﹚。-1>T-score>-2.5 

骨質疏鬆症

骨質密度低於健康年輕人的平均骨質密度,差值達到或者超過2.5個標準差

﹙–2.5或更低﹚。T-score<-2.5

嚴重的﹙確定的﹚

骨質疏鬆症

骨質密度低於健康年輕人的平均骨質密度,差值超過2.5個標準差,並且曾經發生過一次或多次與骨質疏鬆相關的骨折。

 

本院機型會附上髖關節FRAX WHO十年骨折風險評估,骨折風險評估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 FRAX) 是由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和世界衛生組織合作推動的網站,FRAX®官網: 

http://www.shef.ac.uk/FRAX/,根據各國在地化的數據建成一個大型資料庫,可以快速預測未來十年

脆弱性骨折(髖部骨折、脊椎骨折等骨鬆性骨折)發生率,一般民眾也可以自行上網使用! FRAX®是由

世界衛生組織 所開發、用於評估病患骨折風險的工具,其根據為整合相關臨床危險因子及股骨頸骨

密度(BMD)之危險性的個別病患模型。FRAX®演算法可評估10年內骨折的機率,運算出10年內髖

骨骨折機率以及10年內主要骨鬆性骨折的可能性臨床性脊椎、前臂、髖骨或肩部骨折)。只需要您

輸入一些基本資料還有生活習慣,就可以預測您的十年內發生脆弱性骨折的機率。機率偏高的話要趕

緊就醫檢查骨質密度,並且評估是否需要治療骨質疏鬆。 

 


注意事項:

       1.近期3天內是否接受過顯影劑或核子醫學檢查?

       2.檢查部位(腰椎、髖關節、前臂) 是否開刀裝鋼釘?

 

 

 

常見用於腹部的磁振造影檢查有哪些?

  • 腹部器官,如肝臟、膽道、腎臟、脾臟、腸、胰臟與腎上腺。
  • 骨盆腔器官,如膀胱與生殖器官(女性的子宮卵巢與男性的前列腺)。
  • 血管(腹腔的磁振血管攝影)
  • 淋巴結

使用此檢查來幫助診斷或監測下列疾病的治療

  • 腹部或骨盆腔的腫瘤。
  • 肝臟方面疾病,如肝硬化、或是膽管與胰臟的異常。
  • 炎症性腸病或腫瘤,如克隆氏症或潰瘍性結腸炎或是腸腫瘤。
  • 血管異常或血管炎。
  • 孕婦子宮內的胎兒。

 

檢查過程

       放射師會請您躺在檢查台上。且依據您檢查的部位在您身上放置可以發射與收取電磁波訊號的線圈。磁振造影檢查通常包含多次的檢查序列,每個序列通常會持續幾分鐘。每次運行都會產生一組不同的噪音。放射師會根據序列的需求,請您配合執行吸閉氣檢查。通常閉氣時間約為10秒至22秒間不等。請依照放射師的口令進行

 

      如果您的檢查需要使用對比劑,護理師會將靜脈導管預先放置在您手背或手臂靜脈中。待檢查進行約一

半的時間,再使用該靜脈導管注射對比劑。

      您受檢時,放射師會在外間的控制室電腦進行檢查工作。在您躺好的同時,放射師會提供您病患呼叫

您除了可直接透磁體上設置的對講機與放射師進行溝通外,也可按壓呼叫鈴反應您的需求

      檢查結束後,放射師會移除您的靜脈導管,同時放置紗布止血。建議先按壓傷口5分鐘,確定紗布沒

繼續滲血再進行衣物更換。更換衣物後可直接離開檢查室返家休息。

      檢查時間約20分鐘至 1 小時,依據您檢查的項目與醫師診斷需求而有所不同。您可於檢查前先詢問

射師大約的受檢時間,並評估是否需要先上洗手間

如何得知檢查結果?

       檢查完成後您的影像會經由電腦系統直接傳輸到門診診間。您的影像報告會由放射科醫師判讀影像後輸

出報告與臨床科醫師分享結果。您可於受檢五日後掛號聽取報告內容。

       若您因為病情緣故,需要進行後續檢查時,您的醫師會跟您解釋原因。有時,後續檢查會透過更多的影

像或特殊成像技術進一步評估潛在問題。並解監控問題是否伴隨時間的推移產生其他變化。追蹤檢查通常是

查看治療是否有效或是是否需要注意問題的最佳方式。

 

檢查前應注意事項:

 

1.  門診受檢者﹕檢查時請您帶IC健保卡,以利核對基本資料。

2.  住院病人需施打顯影劑者,請於檢查前施打20號靜脈注射導管

3.  如曾接受腦內動脈瘤金屬夾、心臟節律器、心臟人工瓣膜、人工電子耳、人工關節、骨釘、子宮

    內避孕器、氣管切開金屬管等手術,或眼框、體內有含鐵磁性物質,甚至是外傷或環境中殘留體

    內的金屬屑及懷孕婦女,請告知醫護人員,再評估可否做磁振造影。

4.  極少數腎功能不良病人若臨床上合併發炎症狀者,注射含釓顯影劑後可能引起高危險性之“腎因

     性全身纖維化”(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請洗腎病友事先告知您的腎臟科專科醫

     師並安排、調整磁振造影檢查後洗腎計劃

5.  請填寫「磁振造影檢查同意書」,並與醫師研商後再填寫同意書以確定您是否了解和願意接受檢

    查。

6.  檢查當天務必請家屬或朋友陪同前來。

7.  原本正在服用的藥物請繼續使用。

8.  若受檢者為小兒科或無法配合之病患,請與醫師討論進行檢查時是否需要鎮靜之事前評估

9.  檢查時請穿沒有金屬及拉鍊、金屬扣子之長袖衣褲。

10.請取下髮夾、耳環、眼鏡及活動假牙等金屬製品。

11.請勿擦髮油、髮膠、眼影,也請勿化妝。

12.檢查部位不同,所需時間30–60分鐘不等,所以檢查前請您先上個廁所,以免檢查中因膀胱脹而

    感不適,但如果需脹尿使檢查效果更好,工作人員會事先告訴您勿上廁所。

 

 檢查時應注意事項

         1. 進入檢查室後,放射師會請您平躺於檢查臺上,並放置適當的檢查線圈,請放輕鬆、維持姿勢

            不動, 以免照射部位移位而影響診斷品質。

         2.檢查中,檢查臺會稍微震動,並且有各種不同的聲音,對您不會有任何傷害,您也不會有任何不

            舒服,請放輕鬆就好。

          3.有時必須請您配合吸氣、閉氣,才能得到清楚的影像,請務必確實配合。

          4.如需注射顯影劑時,你會覺得血管有些微脹的感覺,這種感覺約3 –5分鐘後自然消失。

   檢查過程中,如您有任何疼痛或不適,請您告知,我們會立即暫停或中斷檢查並做適當處置

 

 

檢查後應注意事項          

        1.未注射顯影劑者,檢查完後可立即回家。

        2.注射顯影劑者,檢查完後請您在候診室椅子稍作休息,若有任何不適,請立即入內向醫護人員或就

           近向櫃檯人員反應。

        3.若沒有不舒服,請檢查室醫護人員幫您移除軟針並止血後再離開。

        4.建議您注射完顯影劑後額外補充水份(開水、飲料、果汁、茶、湯都可以),因為顯影劑是從腎臟代

           謝隨著尿液排出,多補充水份、多解尿可加速藥物排出。  

        5.返家後如有身體不適者,請儘速回醫院求診。

 

副作用/併發症          

        1.所使用的顯影劑為含Gadolinium (釓)的化合物,在身體組織中非常穩定,安全性非常高,其不良

           反 應大部分都是極為輕微的 (發生率約百分之二),如注射後口中感到怪味、注射處局部溫熱感

           或微 痛、噁心、頭痛及眩暈等。

        2.其他較嚴重的反應,如身體局部抽搐、蕁痲疹、臉潮紅、咽喉炎、心跳加速及心律不整等,則較

           少發生(發生率約千分之五);嚴重過敏反應,如休克致死,極為罕見(發生率約百萬分之四)。

        3.注射對比劑有可能發生對比劑滲漏,造成注射局部腫脹及疼痛,對比劑滲漏到血管外的肌肉及皮

            下組織可能造成肌肉及皮膚壞死,嚴重時需外科減壓清創或補皮。

 

團隊陣容

Copyright © 2017 花蓮慈濟醫院. 版權所有. 地址: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 連絡電話:03-856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