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視鏡食道黏膜電阻抗測量儀器再升級 花蓮慈院與美國同步

為了更精準及快速的診斷與治療胃食道逆流症病人,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陳健麟於2017

與國際胃食道逆流症專家Michael F. Vaezi教授合作,專案引進內視鏡食道黏膜電阻抗測量(Mucosal Impedance)儀器。今年儀器經Vaezi教授與合作廠商改良後,不只儀器軟體可輔助醫師即時診斷外,測量長軟管上的氣球與晶片材質也再升級,使其與病患的食道黏膜更加密合,能更準確的進行食道黏膜電阻抗的測量。
  陳健麟主任表示,花蓮慈院是除了美國之外,唯一擁有內視鏡食道黏膜電阻抗測量儀器的醫院,儀器軟體升級也與美國醫學中心同步,可在做胃鏡檢查的同時,快速精準幫助臨床醫師判定病人是否為真正的胃食道逆流症患者。
  因現代人工作忙碌,越來越多民眾有胃食道逆流症狀,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雷尉毅醫師也指出,許多人在胃鏡檢查後,醫師使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治療下,症狀仍然反覆發生,這時就要考慮他是否為「假的」胃食道逆流患者。
  五十四歲的陳先生,四、五年來常常感到胸口灼熱,有時還會酸水逆流、胸悶、喉嚨卡卡等症狀。多次就醫檢查加上藥物治療後,症狀獲得改善,但若作息不規律、工作壓力大時,症狀又會反覆發生,因此到陳健麟主任門診求治。因懷疑他可能不是真正的胃食道逆流患者,陳健麟主任建議他做「內視鏡食道黏膜電阻抗」的檢查。
  內視鏡食道黏膜電阻抗測量儀由國際胃食道逆流症專家Michael F. Vaezi教授發明並取得專利,目前僅在美國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西北大學紀念醫院、梅約醫學中心、美國華盛頓大學設有此儀器。花蓮慈院由陳健麟主任帶領的肝膽腸胃科團隊,因在胃食道逆流症診斷研究領域有卓越表現,在2017年起與國際胃食道逆流症專家Vaezi教授合作,專案引進內視鏡食道黏膜阻抗測量儀,目前是唯一可在美國外進行食道黏膜電阻抗檢測的唯一醫院。
  雷尉毅醫師表示,食道黏膜經過胃酸長時間逆流接觸後,讓原本緊密排列的食道黏膜細胞受損,使其細胞間隙變得較為鬆散,造成電阻抗值產生變化,透過病人進行胃鏡檢查的同時,將附有測量黏膜阻抗的微晶片軟管,進到食道末端後將氣球充氣,使球上的微晶片貼合食道以測量電阻值,再將測量的電阻訊號傳送電腦,透過軟體協助醫師判讀。
  今年十月,Vaezi教授與團隊改良氣球與微晶片的材質,使充氣後的氣球微晶片可更緊密貼合於食道黏膜上;再加上升級的判讀軟體,於兩分鐘內即可正確判斷受測病人是否為真正的胃食道逆流患者。
  陳健麟主任也指出,若病人經診斷後確認為真正的胃食道逆流患者,可以透過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治療,而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可施以內視鏡或外科手術治療。若病人不是真正的胃食道逆流症,而是敏感性食道或功能型心灼熱,他們需要的不是酸抑制藥物的治療,而是自律神經調控藥物及生活壓力的調適為主。
  目前難治性胃食道逆流病人的診斷,須經二十四小時酸鹼阻抗測定儀檢測,但患者常因害怕而難以配合檢查。花蓮慈濟胃食道逆流團隊所引進的內視鏡食道黏膜電阻抗測量儀,可在病人做胃鏡的同時,快速精準的診斷其是否為真正胃食道逆流患者,對於難治性胃食道逆流病人,可減少許多無謂的臨床檢查、吃冤枉藥甚至開刀。
  此黏膜電阻抗測量儀,還可在病友進行八週的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治療後,檢測其電阻抗值是否恢復正常,來判定病人可否停藥,以減少復發機率。透過黏膜電阻抗測量儀,不只可快速精準診斷並給予患者個人化醫療,更是未來治療胃食道逆流的新趨勢。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20200610新聞稿【打造彩色人生 從遠離脂肪肝開始】

上圖:劉作財醫師指出,肝纖維儀檢測用來評估肝纖維化及脂肪肝的分級。(彭薇勻攝)

 

上圖:劉作財醫師藉由飲食控制和運動,重度脂肪肝也可變輕度甚至更好,他自己就是最好的受惠者。(彭薇勻攝)

 

「醫師,我有脂肪肝。有藥醫?接下來該怎麼辦?」「脂肪肝是什麼?」「脂肪肝和臺語的『肝包油』一樣嗎?」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劉作財為釐清病人的疑惑,除在每週一下午有「脂肪肝門診」,同步結合營養師、物理治療師進行「脂肪肝治療研究計畫」,以運動、飲食,調整生活習慣,為病人量身打造遠離脂肪肝的彩色人生。俗話說,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國健署最近統計發現,每年1.1萬名確診肝癌病人中,約有二成和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有關。更有研究指出,臺灣每四位成年人,就有一位有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過量飲酒導致),主要是過多的脂肪(以三酸甘油脂為主)充斥在肝臟中,因無明顯症狀,多在健康檢查時發現。臺語俗稱「肝包油」來形容脂肪肝非常貼切。劉作財醫師指出,簡單的說,就是肝裡面有太多的油,當肝臟的脂肪的重量大於肝臟重量的5%,或者肝臟切片發現10%以上的肝臟細胞有脂肪空泡就是脂肪肝。一旦有症狀出現,肝臟早已受到傷害,出現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接踵而至。劉作財指出,脂肪肝除了引發肝臟病症之外,也可能合併糖尿病、高血脂及心血管等代謝相關病症;脂肪肝門診就是針對健康檢查已出現異常的民眾,提供進一步檢查與治療。劉作財指出,他目前還與營養師、物理治療師合作「脂肪肝治療研究計畫」,針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先以超音波和肝纖維儀檢測脂肪肝的脂肪量及脂肪肝分級指數;再由營養師提供飲食建議、物理治療師指導有氧和肌力訓練相關的運動,為病人量身打造「非藥物治療」生活計畫。劉作財醫師指出,他曾經也是重度脂肪肝患者,因為業務繁忙飲食不正常,下班回家後家裡常常暴飲暴食,一看到食物就會吃到飽、吃到胃撐了為止,甚至一天內吃上500大卡以以上的水果。血壓也因此飆高,看到健康警示燈,讓他不得不認真的調整生活習慣。劉作財醫師說,後來聽從營養師及物理治療師的建議,關注一日三餐的飲食調配,再加上規律的有氧、肌力和柔軟運動訓練,定時的跑跑步機和跳繩,一個月下來不僅體重減了四公斤多,脂肪肝也從重度變成輕度。為了打造彩色人生,劉作財醫師建議民眾「保肝」從生活做起,一旦健康檢查出現「三酸甘油脂紅字」,儘可能撥時間到門診進一步檢查診斷,再按照醫師的建議,注意體重控制、正確的飲食,以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都有助於恢復正常的肝功能,找回自信和健康的身體。

Copyright © 2017 花蓮慈濟醫院. 版權所有. 地址: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 連絡電話:03-856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