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微創手術的〝No-Look-No-Touch〞

       以免腫瘤手術中外溢子宮頸癌根除性子宮切除術的過程中,不管是子宮托使用或是子宮頸陰道切開時都有可能會碰觸到腫瘤,這些腫瘤細胞在手術過程中,可能透過染汙的手術器械或二氧化碳氣流的關係,而殘留在腹腔內會增加疾病復發的風險和影響病人存活。日本的父癌微創手術專家很早就發現這個潛在的問題,並且發展出獨創的〝No-Look-No-Touch〞手術技術 (簡稱N-L-N-T技術)[1]。

       子宮頸癌病人要有好的預後,除了完整且足夠的切除子宮頸癌腫瘤外,子宮頸腫瘤包裹和不使用子宮托也很重要。即在微創手術前,先利用距離子宮腫瘤約兩公分的陰道壁切開重整,把子宮頸腫瘤包裹起來,在手術切除的過程中也不用子宮托。如此在完全不再碰觸到子宮頸癌腫瘤的狀況下做腫瘤切除,以避免術中癌細胞散佈,減少局部復發的風險,確保應有的存活率。

冷刀式子宮鏡手術(Cold knife hysteroscopy)

       光陰飛逝歲月如梭,科技的進步,日新月異;曾經只能瞎子摸象地完成子宮內膜刮除術,如今能在鏡頭下準確地完成,猶如探囊取物般的寫意。更有甚者,電燒對於內膜而言像是燒耕法,對於有害的病灶能達到根除的效果,但對土壤般的內膜卻會損失地力,徒增沾黏與不孕的風險;於是,為了提升本就岌岌可危的內膜環境下的病灶,冷刀 — 一種類似絞肉機般的構造,對於病灶破壞卻不傷害內膜的方式,讓不孕或貧脊的內膜環境得到舒緩。這種新選擇。兩者其實目的是相同—為了移除病灶諸如子宮內膜瘜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增生等。除了惡性病灶勢必要用電燒永久移除,其餘良性的並無軒輊。而對於想懷孕或不孕的婦女,為了避免術後沾黏、為了避免傷害內膜基底層,我們建議選擇冷刀的方式移除您的疑慮。這是一個資訊共享的時代,選擇一個對您而言最適切的決定,敬請與您的醫師共同討論,也歡迎門診諮詢,花蓮慈濟微創中心關心您。

 

無疤經陰道婦科手術(vNOTES)

經自然孔微創手術是利用人體自然孔洞,例如陰道、胃、食道、膀胱、直腸等來置入內視鏡器械進行手術,而最常被使用的是「經陰道」方法,因為在體表無傷口,所以具有無疤、疼痛低、出血量少、術後復原等優點;vNOTES在婦產科微創手術領域中已日趨成熟並被廣泛使用,包括可用來進行子宮切除、卵巢腫瘤切除、輸卵管手術等,但若有手術需求時,仍需經醫師術前評估,了解手術優缺點及適應症,除了兼顧美觀且能有效縮短住院天數,提供婦科病患手術新選擇。

 

檢體裝袋下人工切條法(CMM)

在過去腹腔鏡手術後病灶檢體取出曾使用高速旋轉碎瘤機(power morcellator, 簡稱PM)來將檢體切成條狀,檢體碎片有可能不經意被的碎瘤機隨機飛摔到各腹腔內各角落而遺留在腹腔內。雖然這種情形的機率不高但仍有散布潛在惡性子宮肉瘤[0.20-0.54%]、肌瘤、內膜異位症、遺留避孕器等,術後產生寄生性肌瘤、引發腹痛或腹膜炎等的併發症。我們主張「All or None」的方式將檢體取出,也就是完全不要切開/切碎另開一小傷口取出或檢體裝袋下人工切條法(Contained Manual Morcellation, 簡稱CMM)。CMM是本中心於2014年利用自動創口牽開器結合檢體袋和人工切條的優點發展出來的。微創手術後將檢體在腹腔內裝袋,將袋口經肚臍傷口拉出,再透過人工切條的方式取出檢體。相對於PM的方式,CMM讓檢體所有的碎片和組織液皆留在袋內完全可以避免上述併發症,因此對病人更安全。此外,CMM檢體取出的效率更快[參考1,2]、病人花費更少、運用性更廣較不受限。這是妳應該要知道的醫療資訊,歡迎大家跟國內外的朋友們分享。

 

CMM研究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

 

A:檢體在腹腔內轉到組織袋後從單口腹腔鏡的洞口拉出

B: CMM示意圖

C: 目視下將檢體人工切條取出

D: 結束後不管是檢體碎片或組織液都在組織袋內不遺留

腹腔鏡子宮膀胱脱垂骨盆底重建手術

別於一般傳統手術方式,經腹部透過腹腔鏡或達文西的巧手臂利用Y型人工網膜,先將Y型網膜前臂固定在子宮頸和補強膀胱和陰道間,網膜後壁則補強直腸和陰道間,網膜尾端再固定在薦骨經膜上。最後利用腹膜包覆人工網膜,使之不容易外露。手術後復發率很低只有1-3%, 成功率高達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