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項目搜尋

HIV 1 Ag and HIV 1+2 Ab(EIA)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原和抗體篩檢

 

健保編號

14049C  

E3001C-產婦篩檢、性病篩檢

醫令碼

L0429

L0429-1 -產婦篩檢

L0429-2 -毒品使用者篩檢

L0429-3 -匿名篩檢

L0429-4 -性病篩檢

L0429-5 -公教健檢專用

L0429H -健檢使用

檢體採集

SST Tube(桔黃色)

採集量

2 mL

報告時效

3日

分析方法

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 ABBOTT Alinity

參考區間

< 1.00 S/CO Nonreactive 

臨床意義

HIV-1和HIV-2為反轉錄病毒(retroviruses),病毒粒子內的基因是單鏈RNA(ssRNA)。在HIV的生命週期,病毒的reverse transcriptase會將ssRNA轉錄為雙鏈DNA(dsDNA)。
反轉錄病毒具有三種主要的結構基因:(1)病毒核心蛋白基因,錄製的蛋白具有群特異抗原性(group antigen,簡稱gag);(2)polymerase基因,簡稱pol;(3)外套膜(envolope)醣蛋白基因,簡稱env。病毒進入細胞後,RNA基因以reverse transcriptase轉訊出DNA(稱為provirus),然後使宿主細胞以此DNA合成病毒蛋白。
成熟病毒粒子的結構是由結構性蛋白所組成,包括:包膜(envolope)、核心(core)和polymerase,分別由env、gag和pol基因錄製。 gag基因錄製的蛋白分子量約55kD,然後再分裂為p15、p17和p24,這三個蛋白分子都位於病毒的nucleocapsid;p15會再分裂為p7和p9,這兩個小分子是核酸的結合蛋白。pol基因錄製reverse transcriptase。env 基因錄製病毒的外膜蛋白,再分裂為gp120和gp41兩種醣蛋白gp120能與T-help細胞表面的CD4接受器結合,然後藉著gp41使病毒和細胞膜融合。
HIV-1依病毒演化分析分為M(major)族、N(non-M, non-O)族及O(outlier)族。M族病毒已蔓延全世界,造成AIDS全球性流行。相反地,N族和O族則相當罕見且流行於中西非;不過,歐洲和美國已鑑定出有O族感染。HIV-1 M族由基因亞型(A, B, C, D, F, G, H, J, 和 K)及流行重組型(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s,CRFs)組成。HIV-1亞型和流行重組型之地理分布和地區性各不相同。所有亞型和許多重組型皆存在於非洲,其中西非和中西非以CRF02_AG病毒株為主,中東非以A、C和D亞型為主,而南非則以C亞型為最多。HIV-1 B亞型在美國、歐洲、日本、和澳洲最多。不過在歐洲,新型HIV感染有顯著比例是由非B亞型所引起。在亞洲,C亞型出現於印度,CRF01_AE(過去稱為E亞型)和B亞型出現於泰國和東南亞;南美洲則以B和F亞型為主。
第二型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2)在結構形態學、基因結構、細胞感染趨性、體外細胞病變作用、傳染途徑傳播途徑及引起AIDS之能力與第一型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1)類似,但HIV-2的致病力比HIV-1小,且HIV-2感染的潛伏期較長、疾病進行較慢、病毒效價較低及水平和垂直感染的比率較低。HIV-2流行於西非,但感染率較HIV-1低,在美國、歐洲、亞洲及非洲其他地區都已被鑑定出來。HIV-2分為A到G七種基因亞型,其中A及B亞型造成最多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