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項目搜尋

Tandem Mass Analysis of Metabolites

 

健保編號

12194B
醫令碼 

L09243

檢體採集

全血(Heparin Tube 綠頭管),每週一至四受理 

採集量

3 mL

報告時效

35日

分析方法

mass sprctrometer

參考區間

不適用

臨床意義

罕見疾病的眾多類別當中,有一類是「先天代謝異常疾病」,患者由於特定基因產生突變,導致體內缺乏某種酵素或是缺乏輔因子影響酵素功能,使身體無法有效代謝食物中的某些成份。這類疾病患者在剛出生的時候,並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直到開始餵奶後,問題才一一浮現,由於不正常的代謝產物開始在體內堆積,會出現嘔吐、倦怠、餵食困難、呼吸急促、痙攣、意識不清等情況。「先天代謝異常疾病」種類繁多,初步可分為四大類:
1. 胺基酸代謝異常
如:苯酮尿症、楓糖尿症、非酮性高甘胺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丙酸血症等。
2.醣類代謝異常
如:半乳糖血症、肝醣儲積症等。
3.脂肪酸代謝異常
如:粒線體脂肪酸氧化異常、原發性肉鹼缺乏症、戊二酸血症第二型等。
4.尿素循環代謝異常
如:高血氨症、瓜胺酸血症第一型、鳥胺酸氨甲醯基轉移酶缺乏症等。
如果能及早診斷,正確使用藥物及特殊配方奶粉,並控制飲食當中特定營養物質的攝取量,「先天代謝異常疾病」患者就可以避免生長發育遲滯、智能發展遲緩、肢體障礙等問題。台灣在1982年開始試行新生兒篩檢,就是把當時具備「有效的治療方法」、「偵測疾病於發病前」、「避免疾病造成不可逆之傷害」等原則,建立:先天甲狀腺不足症、苯酮尿症、半乳糖血症、高胱胺酸尿症、葡萄糖六酸去氫酶缺乏症等五項篩檢。其中屬於「先天代謝異常疾病」的苯酮尿症、半乳糖血症、高胱胺酸尿症當時是利用「細菌抑制法」進行檢測,但接下來的十多年,由於檢驗方法沒有太大進展,先天代謝異常疾病無法因應臨床需求擴大項目,直到美國的Fenn教授提出的電灑游離法 (Eletrospray Ionozation, ESI)大幅提高質譜儀分析效能與美國杜克大學Millington教授使用串聯質譜儀分析脂肪酸-肉鹼結合物可以診斷脂肪酸代謝異常「中鏈脂肪酸去氫酶缺乏症」和發展出快速診斷的方法以後,代謝異常疾病篩檢就開始新的一頁。
台大新生兒篩檢中心在2000年開始推動串聯質譜儀新生兒篩檢,增加許多「先天代謝異常疾病」項目,例如楓糖尿症、甲基丙二酸血症、瓜胺酸血症、原發性肉鹼缺乏症…等20多種,隨著參與率上升,目前台灣99.9% 以上的新生兒都有接受篩檢;但是在大規模篩檢之前,有許多沒有被發現的患者存在,可能在某次發病後有倦怠、酸血症或高血氨等症狀,未及時探查病因可能會有嚴重後遺症甚至死亡,因此應用串聯質譜儀篩檢可以知道是否為先天代謝異常疾病;但是隨著科技發展,質譜儀篩檢所產出的數據與訊息越來越多,如何判讀並與臨床配合需要長期的經驗累積與專業知識,仰賴專科醫師、檢驗人員、遺傳諮詢師、營養師等共同合作。
注意事項 此項目代檢單位為臺大醫院 (資料來自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