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腹腔鏡手術 90歲爺爺挺過來
杭爺爺(左三)出院當天,陳言丞主任(左二)與一般外科照護團隊準備蛋糕祝福。
你有上腹痛、背痛、黃疸、體重減輕,甚至拉肚子的症狀嗎?花蓮慈濟醫院外科主任陳言丞表示,若有請盡快到醫院腸胃肝膽科接受專業醫師評估,安排進一步檢查,因為這些都是胰臟癌細胞持續擴大後的症狀。 陳言丞指出,胰臟位在後腹腔,時常會被忽略,而且早期病變症狀不是很明顯。根據統計,每年胰臟癌死亡個案數佔新診斷個案數約近九成,且胰臟癌中以腺癌最多,約有七成好發在胰臟頭部,二成在胰臟體部,一成在尾部。
他表示,如果癌症是發生於胰頭,則癌細胞有可能侵犯到膽管而導致膽汁無法暢流至十二指腸,這時病患會出現皮膚發黃、眼角膜發黃、尿液呈現深茶色或皮膚會有發癢的情形,嚴重者甚至會有發燒或畏寒等膽管炎的症狀,若動手術通常採用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Whipple Operation)。
高齡長者也能動手術
目前在臺灣只有少數醫院成功開展十二指腸切除手術幫助病患。為降低相關手術風險,陳言丞自二年前起以腹腔鏡執行胰頭,使用腹腔鏡可以將重要的手術視野放大約五至十倍於大螢幕上、各種組織及血管的辨識度大大提升,相比傳統的開腹手術,傷口小、出血少、傷害也能盡量減輕,大大放寬適用的年齡範圍,讓許多高齡長者也能接受這樣高難度的手術。
近期有一位九十歲的杭爺爺,平時三餐飲食正常,還有運動習慣,完全沒有什麼不舒服的症狀,直到今年農曆春節過後,孫子們都覺得他明顯變瘦且眼白與皮膚發黃、且有全身發癢的狀況,他也覺得自己較往常容易腹瀉的症狀,便在女兒的建議下,來到花蓮慈濟醫院腸胃內科就醫檢查,發現為胰臟頭部腫瘤造成膽管與胰管阻塞,於是接受陳言丞主任手術治療。
術後第二天就到一般病房
術後杭爺爺表示,手術後第二天就到一般病房了,而且一點都不痛,現在健走運動也都不會喘,感覺又重新活過來了。杭爺爺的女兒也表示,真的很謝謝陳言丞主任跟醫護團隊,從頭到尾的治療都很仔細,讓高齡的爸爸在治療過程中都很順利。
陳言丞醫師提醒,儘管胰臟癌好發年齡在六七十歲,一般來說年紀超過四十歲,出現類似上述胰臟癌症狀且不明原因時,最好盡快到醫院腸胃肝膽科接受專業醫師評估,進而安排進一步可能之檢查,如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等,有助於釐清病因,及早治療。而平日少糖、少油、少鹽、高纖維質飲食,不僅可以防治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再加上遠離菸和酒,以及養成運動的習慣,時下健康的生活型態也是防癌的不變法則。
實習記者許嫚修/2020年03月29日 更生日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