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規律性健康促進運動對花蓮社區老人身體功能之成效
文章出處: 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 2008;3(4):286-292。
作者群: 陳家慶、林春香、魏于鈞、蕭蓉、厲家珍、林南岳、梁忠詔
摘 要
目的:「社區老人關懷據點」或「社區福氣站」等活動,為政府因應國人老化所推行促進老人生活品質與預防國人老化所衍生相關健康問題的措施。國內目前並無相關研究探討藉由復健專業人員持續性的介入對社區老人進行長期規律性健康促進運動後的成效。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欲了解藉由復健專業人員持續性的介入對社區老人進行長期規律性健康促進運動後對身體功能的影響。
方法:本研究採單一樣本前後評估。共收集二處花蓮縣某社區福氣站之老人35位。社區老人所進行之健康促進運動為每週兩次,由社區志工協助,每次約3小時,其中一次包含結合物理治療師所提供之運動介入與指導,另外每6週由復健科醫師提供衛教與諮詢一次,共進行6個月。身體功能(physical function)部份以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 BI)評估日常生活功能,中風病人姿勢評估量表(Postural Assessment Scale for Stroke Patients,PASS)瞭解老人的姿勢控制與平衡表現,以及主動關節活動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 AROM);另外也評估個案回家後自我執行運動之情形。
結果:共31位老人完成本研究,平均年齡為73.4± 10.0歲(男性8位,女性23位)。31位個案於6個月參與社區規律的健康促進運動後,在PASS分數、AROM角度均有顯著改善(p<0.05),但在BI分數則無差異。進步程度上,以PASS幅度最大,其次為AROM角度。
結論:藉由復健專業人員與社區志工結合進行每週二次、每次約3小時、連續6個月規律性的健康促進運動後,可以使社區老人在主動關節活動能力及活動功能與平衡表現等項目,均達到健康促進的效果。然而由於本研究欠缺控制組的設計,本研究結果仍須再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