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謂溝通障礙
 
溝通障礙是指在語言接收、表達及訊息處理的概念上出現困難,以致於聽不懂對方的說話內容、或是表達想法時詞不達意、說話不清楚、說話不流暢,或是在閱讀或書寫方面出現問題,使得溝通內容無法順利傳達給對方,而造成訊息中斷,降低溝通效度。

二、影響溝通常見的語言問題
 
  • 兒童語言發展遲緩: 語言理解和口語表達能力與同年齡孩子相比較慢,如:孩子2歲還不會叫爸爸媽媽、不愛說話、經常不理人、答非所問,或是學習慢...等情形。常見的原因可能為孩子有自閉症、唐氏症、腦性麻痺、智能不足、唇顎裂…等狀況,而影響語言的發展進度。
     
  • 成人失語症: 成人因為後天大腦語言區損傷,導致聽理解、口語表達、閱讀、書寫等語言能力上,可能有不同程度的障礙。常見的原因可能為中風、腦部創傷、失智症…等。
     
  • 構音與音韻異常: 發音的過程中,因發音的位置、方法、速度、強度或動作的協調出現了問題,而導致語音不清,俗稱臭乳呆,如:孩子常會把「阿公」說成「阿東」,「兔子」說成「肚子」...等。導致的原因可能因為孩子有器質性的異常(如: 唇顎裂、聽損(語音接收不佳)、口腔動作不協調...等),也可能因孩子在學習語音的歷程中以最容易發音的方式發音導致發音錯誤,確切的原因尚不明確。
     
  • 嗓音異常: 聲音沙啞、說話吃力、音量小、說話聲音出不來…等聲音問題,可能會影響說話意願、工作及人際互動。造成的原因過度使用聲音說話、不正確發聲方式、頭頸胸手術後…等。
     
  • 語暢異常: 說話時結結巴巴、不斷重複某些字、拉長語音,或是話語斷斷續續不連貫等現象,使說話變得十分不流利,嚴重者還會合併聳肩、眨眼、甩頭等動作,俗稱口吃。可能因為心理壓力、大腦發育、語言能力…等所導致,但目前導致的原因尚未有定論。 
     
  • 聽力損失: 因為聽力有問題,導致語言訊息接收困難,而影響語言的學習。可能因為先天性聽覺構造缺損或異常所導致,也可能因為後天性的聽覺構造創傷所致。早期佩戴助聽器或接受電子耳手術後,接受聽能訓練,有助於語言聽得更好、說得更清楚。
     
  • 吶吃: 因腦部或神經受損而改變了說話相關肌群的運作模式,如:說話含糊不清、語速過快或過慢、講話像機器人一樣沒有抑揚頓挫。造成的原因可能因為 帕金森氏症、中風、腦傷、腦性麻痺、漸凍人…等。

三、口功能及吞嚥障礙的評估與治療

吞嚥障礙指食物要放入嘴巴至胃的過程中出現問題,均可稱為吞嚥障礙,如:吃東西掉滿地、嘴巴食物吞不乾淨、喝水很容易嗆到、吃完東西喉嚨老是覺得卡卡的、吃完東西總是一直咳嗽、東西吞不下去…等情形。常見原因為中風、腦部創傷、頭頸癌、失智症、帕金森氏症、重症肌無力、早產兒、腦性麻痺、老化...等。

本院吞嚥治療團隊包括復健科醫師、放射科醫師與語言治療師共同合作,提供吞嚥儀器檢查,如: 纖維內視鏡檢查及改良式鋇劑吞嚥檢查
  • 纖維內視鏡檢查(FEES):

    復健科醫師透過軟式纖維內視鏡從鼻孔進入鼻腔,再延伸至鼻咽後方,觀察吃東西過程,咽部及喉部的吞嚥動作過程及食物通過的狀況,以評估吞嚥功能,並且可以同時給予吞嚥訓練治療與建議,病人也可以由螢幕中觀察到自己的吞嚥狀況,在視覺回饋中進行適當的吞嚥動作。
     
  • 改良式鋇劑吞嚥檢查(VFSS/MBS): 

    病人需至放射科檢查室一邊吃東西一邊接受動態的放射線檢查,語言治療師會提供加入鋇劑之不同質地的水或食物。檢查過程中,放射科醫師與語言治療師可以藉由影像觀察到口腔、咽部、喉部及食道在吞嚥過程中的情形,並且針對吞嚥問題,嘗試給予姿勢的調整及吞嚥技巧的指導。

四、溝通輔具系統的設計及應用
 
  • 兒童溝通輔具運用: 讓無法說話或說話有困難的孩子能使用其他替代的方法(如:手勢、圖片或其他溝通輔具)來表達自身需求和情緒,以提升人際互動和學習。
  • 成人溝通輔具運用: 讓說話有困難的成人順利與他人溝通,如:因中風或腦部受創,使得說話含糊無法與他人溝通;因癌症治療開刀,而無法說話或說話不清晰。
  • 低科技輔具,如:圖片交換系統(PECS)、核心詞彙版面、溝通簿
  • 高科技輔具,如:平板電腦、電腦溝通軟體、語音溝通板、溝通筆、氣動式及電子式人工發聲器
 

Copyright © 2017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 版權所有. 地址: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 連絡電話:03-856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