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濟連手尖端醫 細胞療法治癌臨床試驗獲得核准

 

轉自2019-08-19 14:39聯合報

記者蔡怡真╱即時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日前在環球生技與聯合報主辦的「認識你的細胞經濟學論壇」宣布,與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尖端醫)公司合作進行的細胞因子誘導殺手細胞(CIK)應用於腦瘤等第四期實體癌的治療,成為第四項特管辦法開放臨床試驗的項目,也是花東第一家醫院過過細胞療法核准使用的醫院。 

林欣榮將細胞療法形容為「現代醫學的第四根支柱」,除了癌症治療和免疫疾病,在腦神經、骨科和美容上也有許多應用。花蓮慈濟在今年1月成立細胞治療中心,期待成為能自行生產細胞、也能代工,目前也正在籌備CAR-T的相關研究技術。 

以腦神經為例,臨床上花蓮慈濟透過再生治療,已累積巴金森氏症、慢性腦中風等,特別是CD34+周邊血幹細胞(PBSC)治療慢性腦中風,目前也有兩項臨床試驗正在審查中。 

林欣榮說,脂肪間質血管因子(SVF)、SVF膠治療韌帶損傷、關節炎,骨髓間質幹細胞(BMMSC)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等項目都在進行中;細胞治療也在臨床改善皮膚紋理、隆乳、雄性禿改善等受大眾關注的醫美用途展現潛能。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目前已獲得自體免疫樹突細胞(ADC)治療8大癌症,院長周德陽說,除了ADC,諸如CIK、Gamma-delta T細胞、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NK細胞等,也是中國附醫正在研發中的免疫細胞,也啟動細胞治療研究中心,加速其細胞治療臨床研究發展。 

訊聯生物科技董事長蔡政憲分享20年來對細胞治療的展望。蔡政憲表示,《特管辦法》的開放就像一個火車頭,所帶動的是細胞療法躍升的機會,有望有朝一日晉升為媲美半導體產業的經濟體。 

蔡政憲強調,細胞治療的應用絕對不只是癌症而已,像是自體纖維母細胞移植、自體BMMSC、自體軟骨細胞移植,台灣若能瞄準此利基,便能創造自身在國際舞台上的特色。產官學界三方一定要緊密合作。 

針對細胞療法在近期台灣推展可能遇到的困難,蔡政憲則保持樂觀。他表示,當年臍帶血幹細胞儲存也受到價格高昂的批評,但隨著後續醫療體系、健保制度逐漸完整、全球市場推展,現在也成長為國際臍帶血暨骨髓資料庫排名第三,8歲以下使用臍帶血移植術也已達33%,顯示推廣的陣痛期已逐步克服。 

從電子業轉型成生醫組織工程的三顧生醫,其策略長王哲訓認為,從2008年開始,日本就陸續出現心臟、腎臟、耳朵等類器官的3D列印技術,但也面臨諸多困難,例如器官是否能順利融入體內環境、是否有製程材料殘留、細胞在製程中存活率及品質等,但也展現強大的應用潛力。  在座談中,民眾詢問專家常見的骨骼關節健康問題,例如運動傷害造成的半月板損傷,是否適用幹細胞治療。林欣榮表示,幹細胞治療確實有助於降低發炎反應,並幫助組織完整修復,不過仍須留意注射是否適量,以及是否能長出最理想的玻璃狀軟骨等,建議民眾仍可進一步諮詢醫師,選擇最合適、又可負擔的治療方式。 

文/環球生技月刊提供

Copyright © 2024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 版權所有. 地址: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 連絡電話:03-85618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