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孔胸腔鏡

自民國98年起本科開始採用當時最先進的三孔胸腔內視鏡進行肺癌切除手術,經過幾年不斷進步與技術突破,民國105年9月轉為更高級的單孔胸腔鏡進行所有胸腔手術,避免手術中肋間神經受損,術後胸部的麻木感,出血量更少,患者能夠快速回復手術前的正常生活功能。

手術適用範圍包括肺癌之肺葉切除、肺節切除、縱膈腔腫瘤切除、重症肌無力胸腺切除、心包膜切開引流、食道癌切除及局部肺葉切除與肋膜腔疾病手術,迄今已完成超過200例的單孔胸腔內視鏡手術,只需透過一個約3~4公分的傷口,在完全看螢幕的情況下完成,手術時間大幅縮短,術後病人恢復也十分快速,疼痛大幅下降,出血量非常微量不需輸血,傷口外觀良好,術後即可下床活動,平均3~4天即可出院,門診追蹤效果也十分理想。

 

單孔胸腔鏡手術自民國99年由西班牙醫師Diego Gonzalez針對肺癌患者完成全世界第一例單孔胸腔鏡肺切除手術,經過不斷技術改良與推廣,藉由Diego自行研發的單孔胸腔鏡器械逐漸被人採用,它的不同在於對肺部解剖構造中動脈、靜脈及支氣管的走向與香對位置必須比三孔胸腔鏡手術要更為清楚,並且要十分熟悉單孔胸腔鏡器械的操作技巧,在一個很小的傷口內可以完全在內視鏡影像下進行手術,同一個小傷口可以同一時間深入4-5支不同的器械進行手術,並要避免太多器械互相干擾,因此手術操作技巧時分重要。最大好處在於正常人肋骨間的距離通常不超過一公分,而三孔胸腔鏡手術時必須要有1.2公分及1.5公分兩個套管插入肋間肌肉,讓內視鏡器械可以順利進出以進行手術,由於套管直徑大魚肋骨間距,故會擠壓肋間肌肉,壓迫到一旁的肋間神經而造成術後神經麻痺或者有時因傷口太小反而不好止血而不斷盲目燒灼,以致肋間神經的誤傷產生術後無法恢復的前胸壁疼痛與麻木之長時間不適。

 

單孔胸腔鏡手術因為切開了3~4公分的肋間肌肉,因此不再需要使用套管造成肋間神經擠壓,手術中可以藉由內視鏡投靠近目標來放大影像,故可以比肉眼但得更清楚手術中的血管、淋巴、支氣管,降低手術出血風險,讓淋巴結清除更為徹底,達到良好止血效果。切下來的標本在內視鏡下裝入特製標本袋自傷口拿出,不會造成癌細胞在洞口擴散,因為視野清楚很好止血,不會燒灼肋間神經,也就不會發生神經麻痺不適情形,手術結束時胸腔引流管也由傷口直接出來,出血量也下降,胸管在術後第二天即可移除。患者術後有良好睡眠,胸腔引流管早日移除,傷口不痛而可以早日下床活動,降低肺葉擴張不完全情形,減少日後肺炎的機會,只需依照健保署規定使用抗生素,24小時後即可完全停用,連口服抗生素也不需使用,迄今都沒有傷口感染情形,又因傷口小只需天一張小小的防水敷料即可自行沖澡,降低術後身體清潔問題,患者通常可以迅速回到原先之工作崗位,改善出院後療養時間。

更多衛教文章

Copyright © 2017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 版權所有. 地址: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 連絡電話:03-856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