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躁症是腸胃科常見的的症候群,其特徵是腹部的疼痛或絞痛合並腸道功能的改變─包括漲大、產氣、腹瀉和便秘。長期以來腸躁症有時較像精神而非生理的問題。在美國約有五分之一成人有腸躁症,大部分的病人症狀都是輕微的,只有少數人的症狀嚴重。幸運的是腸躁症不像有些大腸炎會引起發炎或改變腸道組織或增加大腸直腸癌的機率,大部分的腸躁症可由飲食、生活習慣和壓力的管理來控制。
常見的症狀有:
*腹部的疼痛或絞痛
*漲大感
*腸產氣
*腹瀉和便秘─患者可能時而腹瀉時而便秘
*糞中有黏液
這些症狀從輕微到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變化很大,但對大多數人而言,不論是變好或變壞,腸躁症都是一種慢性的症狀。
成因
腸躁症的患者腸道的收縮比正常狀況較強且久,故食物較快通過腸道,造成產氣、漲大和腹瀉;但也有可能狀況相反而造成便秘。沒人知道IBS的確切成因,但有人相信這和掌管腸道感覺和肌肉的神經的改變有關。也有認為是中樞神經影響了大腸。又因女性的發生率高出兩三倍;經期症狀加劇,故荷爾蒙可能對腸躁症有影響。因不明原因,腸躁症患者對一些對常人不會有影響的刺激反應強烈。由食物、藥物或情緒產生的氣體或壓力都會引起腸躁症。腸躁症的患者會發現在緊張的情緒下其症狀和發生頻率會加重,但緊張只會加重已發生的症狀而不會引發症狀。有時其他的疾病如腸胃炎也會引發腸躁症。抗生素的使用引起腸內菌叢的改變、止泄劑和緩泄劑的過量使用也可能會引起腸躁症。有時在食用某些含乳糖(乳製品)的食物後引起的腹漲腹痛,其實並不是腸躁症,而是乳糖不耐症引起的。
危險因子
好發於年輕的女性。
何時該求醫
當排便習慣改變或有其他腸躁症症狀時就該求醫。醫生可幫你排除像大腸炎或大腸癌等較嚴重疾病的可能性,也可幫你避免一些像慢性腹瀉的併發症。
篩檢及診斷
腸躁症的診斷需要靠完整的就醫史及理學檢查。醫師還可能建議你做糞便檢查來看是否有感染或吸收不良的問題。醫師還可能做乙狀結腸鏡來檢查大腸的下段;或做大腸鏡來檢查整段大腸。這些檢查可以用來排除潰瘍性腸炎、克隆氏症及大腸直腸癌。
醫學界定了一些條件來診斷腸躁症,求診者必須有腹痛及腹瀉或便秘持續至少三個月,再加上以下所列的Rome criteria II至少兩項發生有四分之一以上的時間,才能診斷:
*排便的頻率改變。
*感覺排便後舒服。
*糞便型態的改變。
併發症
腹瀉和便秘都會使痔瘡惡化。此外,腸躁症的症狀會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人際關係,使患者感到沮喪。
治療
由於腸躁症由何引起並不清楚,故治療方面以症狀緩解為主。大部分症狀較輕微的患者可靠患者學習情緒管理,或改變飲食或生活型態得到改善。症狀較重者則要就醫。醫師可能建議使用緩泄劑如Normacol來治便秘;或用止瀉劑如loperamide(Imodium)來治腹瀉。在某些情形下患者需用到抗膽鹼藥物來緩解腸道痙攣,此類病患的回診是很重要的。如患者有腹瀉和腹痛,醫師可能建議用三環抗憂鬱劑,副作用可能有意識不清和便秘。如患者有腹瀉和腹痛和憂鬱,可用選擇性血清張力素回收抑制劑(SSRI)(Prozac),如症狀無改善,則需繼續求助於醫師。
2002年6月美國聯邦藥物食品局有限制的開放Lotronex給對其他藥物治療無效的IBS患者使用,但不用於非腹瀉為主的患者。另外在2002年7月美國聯邦藥物食品局FDA核准Tegaserod 短期的使用在女性便秘型腸躁症患者身上。
預防
任何人都會遇上腸躁症的問題,但患者身上這種因壓力引起的如腹痛腹瀉症狀的頻率和強度都比一般人高。以下的方法可幫助患者緩解:
*諮詢:心理或精神治療師可幫助你減輕壓力或改變你對事情的應對方式。
*生理性回饋:在醫院或醫學中心教授的生理性回饋技巧可幫助人降低肌肉張力及心跳速率,使人進入放鬆的狀態。
*規律的運動、瑜珈、按摩或治療。
*漸進式的放鬆運動:由腳到頭皮的漸進式全身放鬆運動。
*深呼吸:深呼吸可幫助放鬆腹部肌肉,促進正常的腸道運動。
*催眠:接受專家的催眠可使你讓你的腸道肌肉變得運作平順。
*其他:每天作至少二十分鐘可使自己放鬆的事─如如聽音樂、玩電玩或泡澡等。
自我照顧
改變飲食或生活習慣可達到緩解的效果:
*攝取纖維:這可能對便秘有幫助但可能加劇腹瀉、腹漲或脹氣。較好的方法是慢慢增加飲食中纖維的量看是否有改善。若有服用Normacol,記得要漸漸增加且多喝水來降低產氣或便秘。
*避免有問題的食物:若已知某些食物會加劇症狀,則要避免食用。
*定時進食:這樣可以保持規律的排便習慣。如有腹瀉則採少量多餐;如有便秘則增加纖維的攝取。
*注意飲食成分:這對於有乳糖不耐症患者十分重要,平常要避免攝取乳糖。
*多喝水:日常多喝水但少喝含酒精、咖啡因等等的飲料。
*規律的運動:目標是每日三十分的運動量。因運動可舒緩壓力並刺激腸道正常的蠕動。
*小心使用止瀉劑或緩瀉劑:記得要遵照醫囑來用藥。
處理技巧
以下可幫助你在日常生活中處理腸躁症的問題:
*多了解:由各種管道來了解腸躁症,才能有效的面對並處理它。
*找出引起腸躁症的因子:這是最重要的,這樣你就可以控制它的發生。
*找尋其他病友:和有同樣困擾的人談談可獲得精神上的支持。
*不避諱求助:行為醫學的專家可幫助你了解並處理壓力帶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