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安寧雲端化 在家也能監控

發表時間:2013年3月14日

背景

2011年全台死亡人數152,030人,接受安寧療護13,085人,接受安寧療護照顧比率只有9.41%。大部分年老長者希望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在家中渡過。透過雲端科技互動,安寧病房延伸到居家照護,成為沒有圍牆的醫院。除了滿足病人返家的心願外,醫護人員也能及時掌握病人狀況,提供諮詢服務,成為病患及家屬身心靈的支持。

本計畫由經濟部經費補助,於2013年5月開始模組設計,對象為台灣東部的居家末期病患,現已進行資料庫建構及模組測試、人員訓練等作業,於2013年9月正式推動,並將服務範圍拓展到台東及嘉義大林,與台東聖母醫院及大林慈濟醫院合作。

本案建立以病人為中心之安寧居家療護整合協同照護資訊平台,透過不同層面介入,運用各項雲端服務資源,將病患及家庭緊緊包覆,增加病患返家後的生活品質,也減輕家屬照顧上的壓力,提供病患更完善的照顧,讓末期病患及照顧者都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及照護品質。

目的

針對末期病患與照顧者為中心,設計整合雲端資訊與實體人性化服務之管理系統。透過雲端科技互動,將安寧病房延伸到居家照護,成為沒有圍牆的醫院。

方法

該平台透過不同層面介入,運用各項雲端服務資源,將病患及家庭緊緊包覆,增加病患返家後的生活品質,也減輕家屬照顧上的壓力,提供病患更完善的照顧,讓末期病患及照顧者都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及照護品質。

心得

花蓮慈濟醫院首創以雲端科技突破傳統醫療照護,讓安寧病房延伸到病人居家,完成讓病人安心在家度過人生最後階段的心願。在家病人只要透過電腦、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上傳檢測紀錄,病房醫護團隊就能即時了解病人,且提供24小時的即時視訊溝通,隨時掌握病人狀況。
從2012年開始,花蓮慈院執行心蓮病房「讓病人安心回家」方案,結合多元的創新應用科技,運用居家訪視與雲端監控,使心蓮病房醫護團隊能即時了解病人在家時的血壓、心跳、血中氧氣、血糖等生理變化,醫護團隊與病人及家屬雙方也可透過24小時的即時視訊溝通,減少病人就醫往返的交通時間。
這項計畫從開發到執行歷時3年,每年服務約100名患者,已陸續輔導大林慈濟醫院與台東聖母醫院執行,更獲得第15屆醫策會醫療品質獎智慧醫療類肯定。
護理師江青純表示,在未用系統之前,機構不太願意收治末期照護的病人,因為這類的病人變化性大、反覆住院率也較高。但自從向機構推廣這項服務後,遇到病人發燒、傷口照護等問題,都能透過遠端視訊獲得即時照護。
此外,安寧療護遠距整合性照護服務平台,還提供病人與照護者的多媒體衛教照護技巧影片,包含印尼、越南及太魯閣族、阿美族、布農族、排灣族、雅美族等原住民語系的語言可選擇,透過線上即時指導,也能協助沒有經驗的照護者。

慈濟心蓮安寧療護數位化照護系統

系統提供的網站功能有衛教資訊、生活支援,服務中心(僅使用討論區)、關於我們的介紹。我們照顧的病患及家屬會提供單獨一組帳號密碼,登入後提供個人專屬照顧紀錄,為病人專用單元,並可申請志工服務。

有任何需求,請向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諮詢。

系統入口

聯絡人

江青純(花蓮慈濟醫院安寧病房護理長)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系統架構

本平台由「生理監測系統」、「醫療應用系統」、「個案管理系統」、「協同照護系統」、「安寧衛教系統」、「生活支援服務」六大核心功能組成,並與HIS系統介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