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找到一項結果。
第 6 頁,共 11 頁
美國心臟醫學會針對疾病管制局最近公布的一項統計發現,最近10年來,從2007-2018年期間全美妊娠高血壓的發生率成長一倍,鄉下地區從原來的每千人活產的13.7人增加到23.7人,而都市地區則從10.5人增加到20.0人,令人震驚的是15-24歲在鄉下地區的妊娠高血壓發生率明顯增加。這一增加趨勢的原因不明,但提醒我們要注意此一趨勢的變化。
Photo credit: https://www.cdc.gov/bloodpressure/pregnancy.htm
孕育生命,是女性獨有的天賦,更是生命中的重要旅程。患有巧克力囊腫未治療的婦女,卻有百分之75的機率無法懷孕。楊雅雯女士患有巧克力囊腫約7公分多年,兩年前囊腫無預警破裂造成急性下腹痛及腹膜炎,緊急由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龐渂醛醫師為其執行手術,手術順利。術後復原良好的楊女士,成功傳來懷孕喜訊,並於今年八月以自然產方式生下一健康寶寶。
有些人會進行雙側卵巢切除手術以預防癌症的發生,最近一期停經期刊發表有關雙側卵巢輸卵管切除手術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發現家族史中如果有早發性心肌梗塞者,在雙側卵巢切除手術後會有較高的風險發生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因此在對年輕女性進行預防性卵巢切除時要考慮要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
Photo credit: http://pie.med.utoronto.ca/TVASurg/project/gyn-bso/
針對日前大陸報導在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精液中找到新冠病毒,推測新冠病毒可能藉由性行為傳染一說,美國生殖醫學會表示,由於在感染一個月後的男性患者睪丸細胞中並未發現中可以連接有新冠病毒SARS-CoV-2進入細胞的酵素或蛋白酶的表達,而且在感染14天內患者所提供精液的樣本數不足,不足以論斷新冠病毒會經由精液傳染。
Photo credit: https://www.livescience.com/coronavirus-found-in-semen.html
利用孕婦血液內的游離DNA可以早期診斷一些胎兒先天染色體異常的疾病已行之多年。2020年10月表觀遺傳學(Eigenetics)發表,藉由孕婦血液中找到的胎盤游離DNA和RNA可以預測不良生產結果,準確預測率高達91%,子癇前症預測率86%和妊娠糖尿病預測率64%。未來對於不良的生產結果將可以於懷孕早期用非侵入性的檢測方式達到良好的預測效果。
長久以來鋅被認有有助於男性的生育能力,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報導一篇針對1629位接受人工生殖男性的每天補充5毫克的葉酸和30毫克的鋅,6個月後對其精液進行分析,發現有補充和未補充者,他們的精液品質無論是精液量,精子數量(濃度),精子形態,精子活動力,均無明顯的差別,而且也無助於懷孕的成功率。有趣的是補充鋅的一組有較高比例的早產,因此不孕的治療中並不鼓勵額外補充鋅。
Photo credit: https://www.endocrinologyadvisor.com/home/topics/androgen-and-reproductive-disorders/folic-acid-and-zinc-supplementation-do-not-improve-male-fertility/
最近衛福部通過九價子宮頸癌疫苗施打的適用範圍,將原本9-26歲男女的施打對象擴大適應症至45歲,並增加對預防因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引起肛門癌的適應症。提升人類乳突病毒的防治率達93%!
當2016年茲卡病毒流行時,大家都知道孕婦感染茲卡病毒會造成胎兒和新生兒的小腦症。最近的一篇發表在2020年9月美國醫學雜誌小兒科學的研究發現,巨細胞病毒除了會造成新生兒聽力障礙以外,還會造成小腦症,其盛行率約為未感染者的7倍。所以孕婦懷孕期間也要避免巨細胞感染。
Photo credit: https://stanfordbloodcenter.org/cytomegalovirus-and-blood-donation-what-you-need-to-know/
2019年6月21日,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核准了一種被稱為新型「女性威而鋼」的藥物「Vyleesi」。是一種針對性慾機能減退障礙(hypoactive sexual desire disorder,或HSDD,發生於停經前期婦女,主要症狀有低性慾及相應而來的憂慮和人際問題)治療藥物。只要於從事性行為前45分鐘自行注射於大腿或下腹即可享受魚水之歡。
Photo credit: https://www.bedsider.org/features/1280-fda-approves-vyleesi-to-treat-low-sexual-desire-in-women
卵巢癌中最常見的類型是卵巢上皮細胞癌,2020年4月國際癌症期刊報導一項針對791為卵巢癌患者所做的研究,發現有40%病患至少曾感染過至少一種性病,其中54.7%是漿液性(serous),11.8% 是類子宮內膜性(endometrioid),7.3% 是黏液性(mucinous),4.7% 是亮細胞癌(clear cell),其他類型則為16.7%。可能是因為這類疾病上行性使卵巢上皮遭受破壞導致日後的癌變,這些病人中曾有披衣菌感染者,如果有抽菸患黏液性卵巢癌機率較高,有披衣菌熱休克蛋白60 ( chlamydia heat shock protein 60,cHSP60-1) 則有較高的漿液性卵巢癌風險,感染單純泡疹2型( HSV-2)則和類子宮內膜性卵巢癌有關。
最近的研究顯示約有四分之一的產婦在產後的三年內曾經出現產後憂鬱的症狀,甚至有高達4.5%的人有持續性的憂鬱症。就其好發原因發現年齡超過36歲相較於低於23歲的人高出74%的機會。而對於不孕症,多胞胎,妊娠高血壓,嬰兒性別則無顯著的差異。
Photo credit: DAISY-DAISY/GETTY IMAGES
個案: Mrs Peng,61歲,
因為婦科檢查發現子宮內膜異常厚,切片檢查結果是內膜癌,故接受手術治療,手術不單是把癌症的器官切除也要把癌症可能轉移的器官做切除尤其是淋巴結切除以便對癌症的最後期別做診斷。
緩解更年期症狀除了使用荷爾蒙藥物以外,是否可以靠健康的飲食如多攝取蔬菜水果來改善呢?根據2020年3月停經期刊(Menopause)的報導,蔬果攝取量越多更年期症狀越輕微,較例外的是對生殖泌尿道症狀(如陰道乾澀,性交疼痛,頻尿,夜尿,尿失禁等)反而有增加的現象,其中以柑橘類影響最大。所以有更年期症狀的婦女在多攝取蔬菜水果的同時也要注意減少柑橘類的水果的攝取量。
Photo credit: https://www.axcultures.com/healthy-eating/
對於曾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合併經痛或骨盆腔疼痛的婦女,如產後暫時無再生育考慮,可以選擇蜜蕊娜來避孕和減輕因子宮內膜異位症所致的疼痛。根據2020年2月歐洲不孕及生殖健康照護期刊報導,證實產後使用蜜蕊娜可以抑制子宮內膜細胞上雌激素和黃體素受體的表達,減少發炎的酸度和減輕疼痛,雖然CA-125未必會下降。
2019年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發表一份報告,明確表示純母乳哺餵3-4個月可以降低出生後兩年內發生濕疹的機會。其他小兒科期刊也表示,4個月的母乳哺餵對2歲以內的小孩哮喘具有保護作用,更長的哺餵時間甚至可以保護氣喘到5歲以後。可見至少4個月上的純母乳哺餵確實可以預防某些過敏性疾病的提早發生。
Photo credit: https://milkgenomics.org/article/relationship-breastfeeding-allergies-compl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