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花蓮慈院中醫兒科主任楊成湛示範穴位按摩,不僅達到緩解腸病毒等不適症狀,也能加強提升免疫力。
天氣逐漸轉熱,腸病毒蠢蠢欲動,每年在台灣的五月底至六月中旬達到高峰期,預防方式除了提醒家長與小朋友勤洗手及正確洗手是防治關鍵外,花蓮慈院中醫兒科主任楊成湛表示,中醫的藥膳、茶飲、穴位按摩,不僅達到緩解腸病毒等不適症狀,傳統中藥口噴劑型也有增強抵抗力對抗腸病毒的效果。
余先生的大兒子手腳出現紅疹,口腔出現潰瘍情形,接著一周後,換小兒子也感染腸病毒,還因發燒不退,出現嗜睡意識不清得病徵,因而住院。所幸經過適當治療與照顧,孩子才痊癒出院。楊成湛提醒家長,除了需多注意腸病毒重症前兆外,平時更要注意孩子的衛生習慣與病毒防護,最重要的是提升免疫力,以達到標本同治的效果。
中醫認為腸病毒是風邪熱毒,兼夾濕邪,侵襲人體為病。楊成湛表示,腸病毒的症狀屬於中醫的「溫病」,是因「六氣」變化過大,造成「六淫」的風熱疫毒與濕邪。正常情況下,風、寒、暑、濕、燥、火是自然界六種不同的氣候變化,稱為「六氣」。而「六淫」是指正常的六氣太過或非其時而至,也就是氣候變化異常(如春天應溫反寒,秋天應涼反熱等);及氣候變化過於急驟,忽冷忽熱,導致疾病發生(病毒變性)。六淫為病,發病途徑多由外而入,如肌表、口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