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藥不能一起吃! 第一本本土藥師執筆「藥物交互作用指南」


  根據健保資料庫的統計分析發現,一年開出的處方籤中,可能發生藥物交互作用的比例高達15.99%。為了讓民眾能對藥物交互作用有正確的認識,為自己的用藥安全把關,花蓮慈濟醫院藥劑部整理出臺灣第一本,由本土藥師執筆的藥物交互作用指南--《這些藥不能一起吃!》。五月十五日上午十一點,由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副院長王志鴻與藥劑部主任劉采艷帶領的藥師團隊,舉辦新書發表會。


  「你的臉怎麼這麼黃!」趙先生因為受到俗稱香港腳的足癬困擾而就醫,皮膚科醫師開了抗黴菌藥物治療,沒想到過一個月,香港腳還沒好,反而常常胃脹、腹痛,接著還出現茶色尿跟黃疸的症狀,經過醫師檢查發現有肝功能指數飆高,竟然是急性肝炎,必須緊急住院治療。發表會上,藥師演出書上真實案例。

  會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其實就是因為趙先生平常愛喝「葡萄柚綠茶」,其中的葡萄柚汁影響藥物的代謝,增加了藥物副作用產生的機率。劉采艷主任表示,其實葡萄柚汁本身並沒有問題,造成問題的是剛好與藥物發生了「交互作用」,所以,影響了藥效,甚至是造成其他的問題。

  劉采艷主任表示,《這些藥不能一起吃》分成五個主題,包含有西藥與西藥、中藥、食物、香菸、酒精之間的交互作用,而且在書中記錄的一百個案例,全部都是花蓮慈院藥劑部藥師親自處理過或文獻紀錄真實發生過的案例。彙整成書跟大家分享,就是希望民眾能用輕鬆正確的方式,注重自身及家人的用藥安全。

  發表會上,林欣榮院長與王志鴻副院長也代表外科及內科醫師來按讚!林院長表示,臨床上就有巴金森病友問他,為什麼吃的藥有時候有效,有時候感覺又沒用?詳細一問,才知道這個病友忘記醫師提醒,這個藥物要空腹服用。王志鴻副院長補充,許多慢性病患者必須與疾病和平共處,天天都要吃藥,而且一吃就是很多年,所以,更需要知道藥物交互作用的狀況。

  「這本真的很實用!」罹患糖尿病多年的葉先生表示,原本只是來回診拿藥,但是看到這本書的內容,有清楚的圖片,內容又簡單,因為自己不只是有糖尿病,還在看其他科別,所以,對他來說真的很方便。

  劉采艷主任表示,花蓮慈院2009年就建置藥物交互作用警示系統,2013年更增設中、西藥物交互作用偵測功能,就是要避免不同科別的藥物出現交互作用,影響到治療效果,甚至是造成其他問題。

  這本書適合慢性病患者及其家屬、同時看診兩科以上者、照護服務員,甚至是醫護人員本身。劉采艷主任特別感謝藥劑部十位資深藥師共同合作,完成這本《這些藥不能一起吃》,藉著一百個真實個案,來分享超過一百種常用藥物與其他西藥、中藥、食物、香菸與酒精的交互作用。

我要掛號



來電
 
導航
 
首頁

醫指付 

慈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