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新聞報導

花蓮慈院心動列車啟動 陪你找回心律健康

「醫師,我感覺心臟蹦蹦跳,還忽快忽慢怎麼辦?」小心,這可能是心房顫動的徵兆,花蓮慈濟醫院參與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聯合41家醫院舉辦心律不整衛教活動,在7月5日舉辦「心動列車」心房顫動衛教講座,由心臟內科謝仁哲主任、陳威佐醫師,透過宣導呼籲民眾注重心房顫動。

落實健康平權健保歡慶三十 科技助力推動偏鄉全人醫療

全民健康保險實施滿30週年,對推動健康平權具有深刻意義。衛生福利部健保署與花蓮慈濟醫院13日舉辦慶祝活動,以美國、日本、加拿大的社會福利和照護先例為借鏡,台灣北、中、南、東代表醫院分享在偏鄉執行全人整合照護計畫IDS的成果故事。健保三十年後將落實跨領域團隊支持「以人為中心」的醫療照顧,強化社區連結、導入科技運用以改善民眾生活型態,擴大偏鄉及全民的健康福祉,落實健保精神,達到健康台灣的終極目標。

愛在偏鄉蔓延 醫療影像見證健保30年守護之路

在衛生福利部中央健保署《愛在花東蔓延時》首映會上,跟著影片中曾獲金鐘獎蘇達的腳步,看見醫療團隊上山下海,在偏鄉、離島醫療照護服務的現況與挑戰。「政府有看到我們偏鄉醫療的不足。」臺灣最大山地鄉,花蓮秀林鄉衛生所主任田惠文說,24年來,花東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 IDS )請醫院跟衛生所合作,對偏鄉的幫助是非常大。

守護健康.慈濟一直都在 花蓮慈院重啟天祥假日門診

隨著地震後環境逐步穩定,2025年6月7日,在花蓮縣衛生局、秀林鄉衛生所及花蓮慈濟醫院的整合評估下,睽違一年之久的「天祥假日門診」終於重新啟動,再度為花蓮縣秀林鄉天祥地區的居民與旅客,帶來醫療服務。此次重啟不僅是一場例行的醫療門診,更是震後重建的重要進程,展現出醫療守護生命的初衷與花蓮慈濟醫院醫療團隊守護偏鄉民眾健康的堅持。

罕見黃斑部雙裂孔 花蓮慈院PRP療法助病人重拾視界

53歲來自高雄的張女士,去年因左眼黃斑部裂孔,歷經三次手術仍未癒合,視力模糊嚴重影響生活。得知花蓮慈濟醫院有羊膜移植結合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療法後,今年1月特別來到花蓮向視網膜科主任何明山求醫,經檢查竟意外發現是極罕見的雙裂孔個案,經治療後順利癒合,張女士一解長期以來的困擾,開心表示終於能回歸日常生活。

端午新食尚 花蓮慈院「蔬喜蛋糕」上桌

端午節將至,北部粽、南部粽哪個好吃的話題再度引發熱議。但除了傳統粽子外,有沒有其他既應景又健康的米食選擇?花蓮慈濟醫院營養科特別在端午節前夕,推出一道創意米食料理「蔬喜蛋糕」,花蓮慈院營養師蘇真瑩表示,蔬喜蛋糕以壽司為靈感,結合端午節慶意涵與健康飲食原則,清涼的口感也正好應對炎炎夏日,為大家提供一種少油、低負擔的新選擇。

腎「粽」其事 花蓮慈院陪腎友健康慶端午

端午節將至,對慢性腎臟病患者而言,享用美味粽子的同時,更要注意腎臟的健康,5月27日下午,花蓮慈濟醫院舉辦腎臟病友會,由慢性腎臟病防治中心主任林于立、營養科臨床營養組組長林惠敏,分享護腎十五招,以及健康飲食原則,陪伴腎友一起腎「粽」其事,在端午佳節健康享受節慶美食。

從根到葉,從臺到越 花蓮慈院與越南草藥科學發展院攜手探索草藥的未來

隨著科學與醫學研究持續發展,傳統草藥的藥理機制與有效成分的神奇面紗逐漸被揭開,為精準醫療帶來更多可能。2025年5月27日上午,花蓮慈濟醫院與越南草藥科學發展研究院(Vietnamese Institute of Herbal Medicine Science and Development)於花蓮慈院簽署合作備忘錄,由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與越南草藥研究院院長陳德勇博士代表簽署,雙方將攜手展開疾病治療領域的草藥研究合作,加速推動草藥的現代化與國際應用。

表彰植物推進醫學的綠色力量 PPSSC頒「細胞及癌症研究菁英獎」予中研院林崇熙博士

2025年第十七屆「泛太平洋幹細胞及癌症研究研討會」(PPSSC)於25日頒發「細胞及癌症研究菁英獎」表彰中央研究院農生中心的林崇熙博士。林崇熙博士建立丹參原生質體再生系統平台,提升生物活性成分,成功以植物幹細胞再生培育植株,「細胞藥廠」的概念可作為藥用植物研究、永續栽培與藥品開發的重要基礎,更可進一步運用於臨床。

泛太平洋幹細胞及癌症研究研討會 綠色前沿醫學共創長壽健康未來

2025年第十七屆「泛太平洋幹細胞及癌症研究研討會」於24日在花蓮慈院舉行,由創會的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擔任主席,展開二天的議程。今年以植物幹細胞進行再生醫學的前瞻性和領導性開發及研究為重點,另外還包括各種癌症免疫療法與長壽的突破性研究,期盼能為人類長壽及健康老化的終極目標做出貢獻。


來電
 
導航
 
首頁

醫指付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