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癌治療常見後遺症有手術疤痕緊繃、放療後組織纖維化、化療引發的癌因性疲憊與肌力下降。」花蓮慈濟醫院在8月22日的頭頸癌病友家庭聯誼會,結合專業復健與心靈支持,由物理治療師黃意雯示範放療與術後的功能復健,並由癌症個案管理師謝樹蘭帶領病友以粉彩創作,藉由色彩撫慰身心,在輕鬆的氛圍中也能彼此互相打氣。
「男生怎麼會有更年期!」在大多數民眾的認知內,好像只有女性才會有進入更年期的困擾。花蓮慈濟醫院中醫腫瘤中心主任賴東淵教授表示,「更年期」並不是一種疾病,更年期是人從中年期過渡到老年期的階段,所以,當然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都會經歷過。
8月17日是花蓮慈濟醫院39歲的生日,不只是臺灣東部唯一處理急、重、難症的醫學中心,更結合花東地區醫療院所翻轉偏鄉醫療,攜手守護鄉親的健康,提升平均餘命;因為全院同仁的努力,不斷提升醫療品質、培育人才承先啟後,醫療成就推向全臺並連結國際,以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初心,向醫療40年邁進。
「我最感恩慈濟的師公上人,還有捐髓給我的恩人,賜給我新的人生。」來自越南的白小弟弟阿福,一見到捐髓者現身,馬上撲向前下跪頂禮,後更緊緊抱著捐髓的楊先生哭得久久不能自己,阿福全家人遠從越南再度來到台灣,一償見恩人的心願,也見證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完成第7000位非親屬造血幹細胞捐贈,彰顯人間有愛、台灣有情最溫暖的寫照。
花蓮慈濟醫院復健醫學部兒童發展復健中心8月2日舉辦「你我一起支持自閉兒的成長」親子活動,鼓勵家長分享照護經驗,並與孩子一起動手做手帕拓染,步行香草園區,感受香草的自然療癒力。主任陳映竹醫師表示,特殊兒的早期療育需要早期發現及早期介入,團隊照護除了提供特殊兒各項專業治療之外,也希望家長經由交流,相互打氣,幫助彼此與孩子在早療之路走得更快樂。
在緩和醫療領域,虛擬實境(VR)逐漸晉身為陪伴、溝通與療癒的新語言。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邀請心理學家、虛擬實境圓夢療法創始人胡潔玲博士,以臨床實例分享「心願成真:虛擬實境陪伴生命的最後旅程」、奇美醫院安寧緩和醫學專科醫師謝宛婷分享以VR促進民眾預立醫療照護諮詢成效,花蓮慈院鄭偉君醫師以「戴上VR.釋放醫學生的同理心」分享教學經驗。
花蓮慈濟醫院慶祝啟業39週年,最具傳統與代表性的「回歸心靈故鄉路跑暨健行活動」於8月9日清晨熱鬧登場。上午5點10分,400多位社區鄉親與醫院同仁齊聚慈院圓環,在晨曦微光中隨著鳴槍聲出發,以健康路跑來祝福花蓮慈院生日快樂。總長8.7公里的路程,經過29分33秒,社區民眾男子路跑組楊子慶,率先跑回終點,緊接著是同組的Sibusiso Sisekelo Sibandze與謝孟育,分別以30分、30分43秒,贏得第二、三名。
為了幫助新手爸媽育兒之路更順利,花蓮慈濟醫院在8月7日下午,舉辦夏季「爸媽教室」講座,由牙科部醫師李嘉諭、產後康復芳療師王宣婷,從嬰幼兒口腔護理到日常哺育、安撫技巧,一次解答父母心中的大小疑問,吸引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們一起參與。
「因為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希望給所有的癌友一些激勵,尤其很多的爸爸們,都是一家的支柱,放、化療很辛苦,心情很重要,相信專業,療程就會很順利。」太魯閣族歌手簡仁智(尤道馬紹)7日在花蓮慈院癌症病房舉辦了一場父親節感恩音樂會,以病友的身分感恩慈濟醫院的治療照顧,同時將復原後嘹亮多情的歌聲獻給所有正在治療路上的父親們,鼓勵他們把握當下,專心治療。
花蓮慈濟醫院8月5日舉辦「慈濟智能健康管家APP」為期三天的限定快閃活動,活動首日就吸引許多就醫病人、陪伴家屬與醫院同仁、志工熱情下載,限量100份精美健康祝福禮不到半小時即兌換完畢,現場氣氛熱絡,也讓民眾實際體驗APP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