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濟醫院團隊9月24日起進駐花蓮縣光復鄉災區,為受到樺加沙風災影響的民眾與救災人員提供醫療支援,到10月3日已經是連續第十一天,三個醫療站與一個機動巡迴醫療隊,累績至10月2日晚上8點半,醫療隊動員562人次,光是外科醫療人次就已經突破千人,十天下來的醫療診治人次達2,663人。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在中秋連假前,就醫人次很可能就會突破3千人,評估過現場醫療需求,花蓮慈院團隊決定延長駐診到10月11日,共十九天,並依災區復原狀況,滾動式調整醫療站位置及服務時間。
中秋佳節將至,許多人正煩惱要買哪一家的月餅,同時又擔心吃太多月餅、燒烤會熱量爆表,花蓮慈濟醫院聽到了大家的心聲,特地在2025年中秋連假前,由專業營養師分享運用柚子入菜的應景美食-柚香莎莎五彩墨西哥捲。花蓮慈院營養科魏萌萱營養表示,結合健康飲食與環保蔬食概念的柚香莎莎五彩墨西哥捲,口感清爽有味,富含蛋白質與膳食纖維,讓大家在中秋節能吃得飽足、美味,而且身心輕盈無負擔。
強颱「樺加沙」帶來豪雨重創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堰塞湖溢流造成嚴重災情,部分村落被厚重淤泥覆蓋,車輛與人力皆難以進入,許多災民因藥物中斷或傷口照護需求,急需醫療協助,為強化偏鄉災後醫療量能,10月1日花蓮慈濟醫院團隊結合遠傳電信團隊,在光復架設5G遠距診療平台,讓受災鄉親能透過視訊連線接受醫師診療。
樺加沙風災引發馬太鞍堰塞湖溢流重創花蓮縣光復鄉,花蓮慈濟醫院在災後首日(9月24日)馬上在光復鄉設置臨時醫療站,9月25日到10月5日整合醫護行政團隊進駐光復糖廠,連續十天設置大型醫療站,每天都診治超過兩百位以上的鄉親及救災志工,並依災區現場狀況調整,分別在26、27日分別加開第二醫療站(中正路一段54 號)及第三醫療站(仁愛路46號)。28日,得知大同村村民無法出來,下午花蓮慈院醫療站協調內外科組成巡迴醫療隊,進入靠近佛祖街的活動中心,幫助當地居民。
全身骨質密度、關節和脊椎的狀態,和銀髮族的整體健康息息相關。花蓮慈濟醫院9月27日舉辦「骨健康講座」,由骨科部副主任葉光庭醫師和陳顥文醫師,以銀髮族常遇到的骨質疏鬆以及退化性關節炎為題,希望民眾正確的從飲食到運動的日常生活中養成保養骨健康的習慣,只要做好「保密防跌」與關節的靈活健康,善加保養身體這部機器,就能達到健康到老的無齡生活。
樺加沙風災過後首日(9月24日)花蓮慈濟醫院團隊進駐花蓮縣光復鄉災區,到29日已經是設置醫療站的第六天,從一個醫療站增加到現在三個醫療站與一個機動巡迴醫療隊,統計至9月28日(周日)診治人次達1224人。隨著重建進度發展,醫療需求也從原本內科為主,轉成外科需求增多,在目前診治的1224人中,包含了花蓮慈院醫療隊在災區現場完成的502例清創、縫合等外傷手術。
花蓮縣馬太鞍堰塞湖溢流嚴重影響光復鄉,並造成多處交通中斷,花蓮慈濟醫院9月24日完成場勘及臨時醫療站後,9月25日到10月5日進駐光復鄉,連續十天設置24小時醫療站,25、26日兩天,共診治了約450位鄉親及救災志工。並在25日下午4點,由衛生福利部資訊處、花蓮縣衛生局、極現科技公司與花蓮慈濟醫院醫療團隊,共同完成首例臺灣災害現場實際應用「視訊醫療結合無人機送藥」的創舉。
強颱樺加沙過後,花蓮慈濟醫院醫療隊9月25日上午正式進駐光復鄉,啟動24小時全日駐診,從25日上午9點到26日上午7點,累計診治207人,其中39人的藥物需求,經連線回花蓮慈院,由夜間第二梯次醫療隊帶到醫療站,還有4名鄉親因為身體狀況需要相關醫療設備輔助,後送至玉里慈濟醫院、鳳林榮民醫院及玉里榮民醫院。院長林欣榮表示,經過團隊評估與花蓮縣衛生局協調,花蓮慈院駐診從原定的三天延長至十天,將會駐診到10月5日,並且在鐵路局光復車站加開臨時的第二醫療區。
「如果腦部出血引流是濃稠的,表示可能是舊傷的出血,有反覆受傷的可能。」「從眼底鏡可以看出關鍵的證據,百分之七十的視網膜出血都與顱底出血有關。」「腦傷兒童及早介入治療,有百分之四十二可以復原良好,達到與一般兒童相近的能力」。花蓮慈濟醫院24日分享跨團隊守護受虐性腦傷兒童的經驗,以及與檢調、警政及社政等單位的橫向聯繫,鼓勵第一線的醫療人員都能依據臨床蛛絲馬跡打開雷達,張開社會安全網,保護兒童免於不當的對待,健康平安長大。
強颱樺加沙對花蓮縣光復鄉造成嚴重影響,花蓮慈濟醫院9月24日立即組成醫療先鋒隊進行現場場勘及臨時醫療站,25日上午7點,由花蓮慈院院長室帶領包含內科、外科、感染科、心臟內科與中醫科在內的醫護及行政團隊,前往光復糖廠喜悅樓進駐醫療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