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院醫療隊駐診第二日 加開救災人員第二臨時醫療區

強颱樺加沙過後,花蓮慈濟醫院醫療隊9月25日上午正式進駐光復鄉,啟動24小時全日駐診,從25日上午9點到26日上午7點,累計診治207人,其中39人的藥物需求,經連線回花蓮慈院,由夜間第二梯次醫療隊帶到醫療站,還有4名鄉親因為身體狀況需要相關醫療設備輔助,後送至玉里慈濟醫院、鳳林榮民醫院及玉里榮民醫院。院長林欣榮表示,經過團隊評估與花蓮縣衛生局協調,花蓮慈院駐診從原定的三天延長至十天,將會駐診到10月5日,並且在鐵路局光復車站加開臨時的第二醫療區。

  受到風災影響,花蓮市往光復鄉的公路運載量有限,鐵路局光復車站成為光復鄉最主要的交通要點及人員集散地。林欣榮院長25日帶領何宗融副院長、護理部主任鍾惠君與團隊實際走訪光復鄉後發現,光復鄉包含在地鄉親、政府、民間團體與個人等都全力投入在救災與災後復原,雖然已設置醫療站,但許多救災人員都很客氣的把醫療資源優先禮讓給長者跟受災鄉親,甚至有時候是累到沒辦法前往醫療站,因此決定在光復車站開設臨時的第二醫療區。

img 1img 2

圖:臨時第二醫療區設置不到十分鐘,就有一名志工因為身體不適,由臺南市特搜大隊協助送至醫療區,醫療團隊初步診斷為低血壓,第一時間先為救災志工給予點滴藥物治療,後續轉送至玉里慈濟醫院。

  26日上午,花蓮慈院院長室資深顧問許文林醫師與團隊交接醫療站業務後,便帶隊前往光復車站設置臨時醫療區。「昨天天氣炎熱,今天又下起毛毛雨,氣溫變化大」,許文林醫師表示,部分救災人員與鄉親都出現中暑的症狀,加上救災與災後復原的繁重工作,讓許多救災人員出現痠痛的問題,甚至是不慎受傷;設置臨時醫療區很大的用意之一,就是希望能在救災人員主要集散地,提供醫療專業支持。

  臨時第二醫療區設置不到十分鐘,就有一名志工因為身體不適,由臺南市特搜大隊協助送至醫療區,經過醫療團隊檢查評估,初步診斷為低血壓,因受限於災後公路交通狀況,醫療團隊第一時間先為救災志工給予點滴藥物治療,後續等到救護車抵達後再轉送至玉里慈濟醫院。

  光是25、26日兩天,不包含交通與後勤人力,花蓮慈濟醫院醫療隊已經動員53人進駐醫療站,要完成連續十天24小時的駐診,需要更多的醫療人力,林欣榮院長感恩全院同仁的支持,一部分人守好醫院,一部分人輪班進駐光復鄉,還有一部分人承擔起重要的後勤工作。

  經過兩天駐診,考量醫療隊往返光復鄉的安全性與交通時間,花蓮慈院感恩臺灣鐵路局的協助,自26日晚班起,改由鐵路火車來回。接下來將進入週末期間,院內將有許多放假的同仁自主報名災區醫療及復原工作,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也特別指示在醫藥包之外,準備1000份的外傷醫材(優碘、棉棒、紗布),因應周末期間增加的醫療人力,可機動性的幫助更多需要醫療協助的鄉親與救災人員。

img 3img 4

左圖:9月26日上午7點,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送醫療團隊出發前往光復鄉駐診。
右圖:花蓮慈院院長室資深顧問許文林醫師帶隊前往鐵路局光復車站,設置臨時的第二醫療區。

img 5img 6

左圖:救災志工服務期間,手指被門夾傷,由花蓮慈院醫療團隊協助清理、包紮,並施打破傷風疫苗。
右圖:考量到現場需求,花蓮慈院醫療隊決定光復鄉救災人員與鄉親主要的集散地鐵路局光復車站設置第二醫療區。

img 7img 8

圖:水患後,泥沙湧進民宅,鄉親清理家園時,行走間不慎被割傷,花蓮慈院醫療團隊為鄉親清潔傷口、施打破傷風疫苗。

img 9img 10

圖:水患後,泥沙湧進民宅,鄉親清理家園時,行走間不慎被割傷,花蓮慈院醫療團隊為鄉親清潔傷口、施打破傷風疫苗。

img 11img 12

圖:救災志工服務期間,手指被門夾傷,由花蓮慈院醫療團隊協助清理、包紮,並施打破傷風疫苗。

img 13img 14

圖:9月26日上午7點,花蓮慈濟院醫療隊整隊出發,出發前感謝全家便利商店提供團隊咖啡,為團隊加油提神。


來電
 
導航
 
首頁

醫指付 

醫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