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專業作伴 花蓮慈院帶病友練復健、畫四季

「頭頸癌治療常見後遺症有手術疤痕緊繃、放療後組織纖維化、化療引發的癌因性疲憊與肌力下降。」花蓮慈濟醫院在8月22日的頭頸癌病友家庭聯誼會,結合專業復健與心靈支持,由物理治療師黃意雯示範放療與術後的功能復健,並由癌症個案管理師謝樹蘭帶領病友以粉彩創作,藉由色彩撫慰身心,在輕鬆的氛圍中也能彼此互相打氣。

img 1  

副院長陳培榕表示,聯誼會是知識交流與心靈支持的園地,病友可分享生活照護與復健經驗,彼此扶持,也提醒持續追蹤的重要性,能提早發現、及早治療,醫療團隊與個管師都會在治療與追蹤路上成為病友的後盾。

  物理治療師黃意雯在這次課程針對病友常見的手術疤痕緊繃、放療後組織纖維化、化療引發的癌因性疲憊與肌力下降等問題傳授可協助病友恢復功能、減少不適的運動。

  黃意雯示範三組運動,頭頸部伸展,這可改善疤痕牽扯與關節活動受限,降低放療後的組織緊縮感。下肢肌力訓練,可對抗癌因性疲憊,維持體力與日常活動能力,建立較不易發炎的生活型態。手術曾取淋巴結的病友易出現頭頸部水腫,透過淋巴引流運動、按摩等規律的引流路徑練習,可舒緩腫脹與不適,減輕焦慮感。

  黃意雯也叮嚀做完手術的病友運動時機,第一個階段發炎期約術後4至6天,應減少頭頸活動並在專業人員指導下下床;增生期約4至21天,建議先諮詢醫療團隊再進行自主訓練;重建期自術後第3週起可持續至2年,需要積極做復健。

  除身體復原,心靈修復也不可少。癌症個案管理師謝樹蘭設計「四季樹」粉彩創作體驗,帶領病友動手做、用心畫,以指尖在色彩堆疊間找回創作的喜悅。

  謝樹蘭表示,多數頭頸癌病友在口腔與頸部受影響,但雙手依然靈巧,粉彩簡單易上手,完成作品後看見亮麗色彩,心情會變好,也能在家持續做手部活動,避免長期不動造成的肌肉流失。

  癌症關懷志工謝靜芝為病友烹煮美味的「幸福蛋」,靜思精舍師父也送銀耳露與病友結緣。20多年來一直陪伴在癌友左右的謝靜芝溫馨提醒,治療過程中,遇到問題請一定要找醫護團隊與主治醫師,千萬不要相信秘方、偏方,健康最重要!

  來自新城、罹患口腔癌第二期與腮腺癌第四期,長期在花蓮慈院治療的夏小姐幾乎場場參與病友會,她也說,運動讓身體更有力量,畫畫也喚起她的童年記憶,很療癒。

img 2img 3img 4

左圖:副院長陳培榕表示,聯誼會是知識交流與心靈支持的園地,病友可分享生活照護與復健經驗,彼此扶持。
中、右圖:癌症關懷志工謝靜芝為病友烹煮美味的「幸福蛋」,並提醒治療過程中,遇到問題請一定要找醫護團隊與主治醫師。

img 5img 6img 7

圖說:物理治療師黃意雯在這次課程針對病友常見的手術疤痕緊繃、放療後組織纖維化、化療引發的癌因性疲憊與肌力下降等問題傳授可協助病友恢復功能、減少不適的運動。

 img 8img 9img 10

圖說:癌症個案管理師謝樹蘭設計「四季樹」粉彩創作體驗,藉由色彩撫慰身心,在輕鬆的氛圍中也能彼此互相打氣。

img 11

圖說:病友開心分享自己的粉彩創作成果。


來電
 
導航
 
首頁

醫指付 

醫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