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一種常被輕忽的慢性病,目前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的診斷標準是居家血壓持續高於正常範圍(收縮壓大於或等於13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大於或等於80毫米汞柱)。
它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因為初期多無明顯症狀,卻會悄悄損害我們的心血管、腦部與腎臟,增加中風、心肌梗塞、心衰竭和腎臟病的風險。控制血壓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預防這些嚴重併發症的發生。在2021年的統合分析研究顯示,高血壓的患者,收縮壓每下降5毫米汞柱,就可大幅降低中風與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達10%,且無論之前是否已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皆能顯著獲益。
高血壓的治療包括生活型態的調整與藥物治療。首先,均衡飲食是控制血壓的關鍵,建議減少鹽分攝取(每日小於6克鹽),多吃蔬果與全穀類食物。規律運動如快走、游泳,每週150分鐘以上,可幫助降低血壓。保持理想體重、戒菸、減少飲酒與壓力管理也都非常重要。若僅靠生活習慣無法控制血壓,醫師會建議使用降壓藥物。現代藥物選擇多,副作用低,安全性高。只要能配合醫囑規律服藥,大都能在無明顯副作用下將血壓好好控制。
血壓控制是一場長期抗戰,但絕非孤軍作戰。醫療團隊會依照患者本身的共病症選擇最適合的降壓治療,而患者也需遵循”722法則” (7: 連續七天量測、2: 早上起床後和晚上睡前各量一次、2: 每次量兩遍) 正確測量血壓供醫師參考調藥。請記得,高血壓可控制,不控制才會出問題。掌握血壓,您才掌握了健康的主導權。
- 衛教醫師簡介及看診時間→蕭健皓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