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哥說他家前面有一顆樹,看到樹就是他家了。」家訪車上,個管師江馥名才剛與同仁說完,就看見羅先生已在樹下等待癌症家訪團隊的到來。今年4月,70歲的羅先生因為肚子痛到急診就醫,沒想卻檢查出罹患了膽囊癌第四期,江馥名表示,羅先生是個很「古意」、講話又靦腆的病人,在追蹤期間,發現他有幾次因為腹痛進出急診,加上他單身與哥哥同住,所以決定來家中訪視,看看他平時的生活狀況。
陽光火熱,團隊踩著窄窄的樓梯,來到羅先生位在三樓的家中時,就看見走廊盡頭的房間角落,擺著一組沉靜的爵士鼓。「羅先生,這是你的鼓嗎?」「你會打鼓嗎?」「能不能現場打一段?」個管師們一人一句,語氣裡全是驚喜與期待,彷彿在平凡的家訪中,意外發現了樂團明星。
羅先生擺擺手,有些不好意思地笑說:「以前啦,治療之後體力變差,已經半年沒碰了。」團隊沒放棄這個機會繼續鼓勵,沒想羅先生一邊說自己早就退步了,一邊靦腆走進房間,拿出鼓棒,坐定後他深吸一口氣,舉起鼓棒,一個簡單的節奏在空間中敲擊起來,起初有些生疏,但隨著節奏展開,鼓聲愈發穩定、清晰,咚、啪、咔擦,病人臉上多了點光,彷彿暫時忘卻了病痛與虛弱。
演奏一結束,個管師們已成為小粉絲,熱情鼓掌並不停稱讚,讓羅先生害羞的直說「我打得沒有很好啦!我最厲害的是彈電吉他,以前在康樂隊都有在玩樂器,但最近因為治療實在沒什麼力氣壓弦………。」
「很驚喜也很意外,能聽到羅先生的爵士鼓演奏。」江馥名說,看著羅先生開心地拿起鼓棒敲打,彷彿重拾年輕時的熱情,雖然癌症帶來生命的衝擊,讓他暫時脫離了原有的生活軌道,但透過陪伴與傾聽,他重新找回自信與笑容。其實,治療不僅是延長生命,更是守護生活的品質,羅先生原本靦腆,沒想到有這麼多人走進他家關心他,讓他感受到滿滿的愛與支持,不僅有癌症團隊還有志工的陪伴,在這條路上,他們會一直走在他身旁,帶給他信心與力量,不讓他感到孤單。他們也邀約羅先生,之後復原狀況不錯的話,一定要到病友會上演出。
「這次去看張女士,她6月底跌倒,然後阿公在電話中說她都沒有辦法自理。」個管師林英惠、徐千惠兩人在車上討論張女士的近況,這一站,團隊來到她的家中。
「妳還好嗎,阿公說妳跌倒了。」一進到家中就看到坐在椅子上休息的張女士特別坐直身體,與團隊揮手打招呼。68歲的張女士,1月被診斷出肺癌第四期,且轉移到肝、骨骼等,導致她雙下肢比較沒有力氣,但診治過程意外發現她同時罹患大腸癌第一期,於5月手術治療,但6月底不慎跌倒,如今生活無法自理皆臥床,需有人在一旁協助。
徐千惠擔心說道,因為電訪過程中得知張女士常常跌倒,讓團隊對她的家中狀況感到憂心,所以藉著這次的家訪,來去了解家中的環境狀況,還好她還有居服員陪伴,家庭的支持系統算是穩定,看過之後有比較放心。
「可以買握力球,讓張女士訓練手部肌肉。」林英惠在一旁對著張女士的另一半蕭先生分享家中復健的方法。林英惠說,握力球可以幫助她改善握力、手指靈活度以及手部協調性。
團隊與張女士一家話家常到一半,見她突然落淚,個管師輕輕地幫她擦去眼淚安撫她之外,並絞盡腦汁說笑話逗她笑,「妳看,妳先生很愛妳,都沒有跑掉。」讓她瞬間破涕為笑。蕭先生表示,非常感謝花蓮慈院的醫師與個管師,長期關心與照顧他太太,目前太太由他與女兒輪流照顧並請居服員幫忙,得知醫療團隊要來探訪,讓她既驚喜又感動。
個管師謝樹蘭表示,每月固定進行癌友家訪,主要關懷治療中出現副作用、中斷或拒絕治療的長者病人,藉由家訪不僅能更深入了解病人的實際狀況與需求,也讓他們感受到不被遺忘的溫暖。她也感念副院長許文林的帶領,「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要走進去」,這句話一直是團隊堅持家訪的初心。(圖、文/江家瑜)
左圖:羅先生開心地拿起鼓棒敲打,彷彿重拾年輕時的熱情。
中圖:癌症個管師江馥名(左)與羅先生,在爵士鼓前開心合影。
右圖:羅先生位在三樓的家中時,就看見走廊盡頭的房間角落,擺著一組沉靜的爵士鼓。
左圖:癌症團隊送上營養品與安心紅包給張女士(右二)。
中圖、右圖:張女士突然落淚(右二),個管師林英惠輕輕地幫她擦去眼淚安撫她之外,並絞盡腦汁說笑話逗她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