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院醫法專家解密 無侵害職場身心更健康

花蓮慈濟醫院醫務祕書李毅16日應花蓮港分公司之邀,專題演講「職場遭受不法侵害預防」。在職場侵害日受重視之際,李毅醫師以醫院高風險環境中處理各種糾紛與爭議的經驗,為各項法律條文釋疑,深入淺出的演說讓與會主管同仁更了解職場倫理與相關法規。而當疑似侵害事件發生時,重視申訴人意見,柔性開導並給予保護,讓員工感受到機構或公司的照顧;進而積極修正,則是促進職場整體更健康的好辦法。

因應近期各界關注職場霸凌防治,為強化雇主預防責任,確保工作者之身心健康,勞動部於2025年2月21日公告修正「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第四版),各企業紛紛了解最新因應之道。花蓮慈院因員工數眾多,又於高風險的醫療環境營造出「幸福企業」而收到在地企業邀請經驗分享,16日首站到花蓮港分公司,由花蓮慈院醫務祕書李毅醫師主講,李毅醫師因為擁有醫療品質管制、病人安全、醫療爭議排解、內部員工關係等各項豐富經驗,並曾到台灣大學法律系進修,其醫法雙修的專長及對各種法律條文的熟稔也更具專業及說服力。

「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最新修訂的項目包括放寬申訴條件、適用範圍擴展,只要疑似不法侵害、受工作場所負責人指揮或監督的工作者都適用。其中最新版的五種職場不法侵害也重新定義為「職場暴力」、「職場霸凌」、「就業歧視」、「性騷擾」以及「跟蹤騷擾」。只要在職場上以言語、文字、肢體動作、電子通訊、網際網絡或其他方式所進行的不當言行,造成霸凌、性騷擾或歧視等都是職場侵害。而日前疑似因為某公家機關主管霸凌而使員工自殺死亡事件,主管於刑事法上因非「絕對因果關係」而不起訴,但行政法規主要著重行政效率及公共利益,於程序認定上則可依其失職給予罰緩、撤照、免職等行政命令。李毅醫師也藉此於各專有法律名詞、刑法和其他法律、法規之認定深入淺出的解釋,搭配信手捻來的實際案例輔助說明,讓現場聽眾都上了珍貴的一堂法律與職安課程。

李毅醫師表示,醫院是高危險環境,不只醫病之間,甚至同事之間也容易因高壓環境而有摩擦,因此花蓮慈濟醫院設有「心靈會客室」,以軟性的方式提供員工處理各項困難,除了疑似霸凌現象之外,包括工作壓力、感情問題或身心低落都能獲得重視與及時的出口,若有問題則會依據嚴重程度處理。他建議各個機關也可以找出公司內具有公正且備受信任特質的中階主管,依據各機關的特質設置類似的窗口,接受申訴則必須保密、客觀、禁止報復。若遇到真的有霸凌或騷擾等情事,則必須依照申訴人的意見,若已造成申訴人嚴重心理傷害,最重要的即是要立即隔離保護當事人,也讓當事人感受到企業的照顧心意。

花蓮港務分公司安衛管理科經理楊登順表示,很多機構對法令的了解比較薄弱,對新修改的法令希望以醫療和法律專家各一場員工訓練來講解,但聽過第一堂李毅醫師的課之後,對所有法令的邏輯與重點豁然開朗,受益良多,也讓機關內更知道如何傳達法規,管理階層也可以找到適合的項目來做到勞工身心保護,提早發現職場壓力導致的身心失衡,讓職場更和諧、更健康。

img 1

圖說:在演講開始前,慈濟骨髓幹細胞資料庫行政組專員劉蓁蓁把握機會勸募愛心並對常見誤解釋疑,讓更多人加入骨髓資料庫建檔救人的行列。(攝影/吳宛霖)

img 2img 3

圖說:花蓮慈院醫務祕書李毅醫師兼具醫法專業,加上其處理豐富各種醫療相關經驗,並熟知各種法條,深入淺出的演講獲得滿堂彩。(攝影/吳宛霖)

img 4

圖說:《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第四版上路,花蓮慈院至地方各機構給予協助推行,分享成功經驗,共創造健康的職場環境。(攝影/吳宛霖)

我要掛號



來電
 
導航
 
首頁

醫指付 

慈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