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命在呼吸之間,在救護車趕到意外事故現場,沒有其他醫護人員的情況下,救命就要靠在救護車上的救護技術員。為提升花東地區緊急救護能量,十九日上午,花蓮縣消防局首次辦理「高級救護技術員(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Paramedic,簡稱EMT-P)訓練」,並由花蓮慈濟醫院承接訓練,第一梯次將培訓20名警消人員,接受1,280小時的高級救護技術員訓練,包括醫院實習、救護指揮中心實習、到院前救護車實習、綜合演練及測試等,提升花東地區到院前的緊急救護品質。
搜尋-新聞報導
蒸熟的紫薯,包進白色的糯米團,圓滾滾的白丸子是小豬的臉;和著紅龍果肉搓勻的粉紅糯米糰,則捏成小豬的耳朵及鼻子,再加上兩顆黑芝麻,裝飾成眼睛,下水煮熟後Q萌的「小豬湯圓」就完成了。
幹細胞療法又有一項新突破!花蓮慈濟醫院眼科研究中心,歷經三年多的時間,利用自體且取得容易的少量血液與皮膚的體細胞,成功分化成人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再分化為「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感光細胞」與「視網膜節細胞」,可望修復視網膜病變及視神經受損,為失明患者帶來重見光明的希望。這項創新研究也發表在2019年國際學術期刊《Cells》中。
花蓮慈濟醫院自二月八日(年初四)起恢復正常門診,春節假期門、急診至七日連續四天照顧鄉親、遊客超過兩千人次、手術有五十八人次。暖春過後,一波冷氣團將到,流行性感冒盛行,耳鼻喉科陳培榕副院長提醒民眾,盡量避免去人多的地方,並且接種疫苗、勤洗手、戴口罩都是最基本而且有效的預防方法。
今年六十九歲的徐先生,日前前往大陸旅遊時突然感覺右側手腳無力、嗜睡、頭痛,緊急送回台後,經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部主任邱琮朗檢查後發現是腦部膿瘍引起,進行「腦部立體定位抽吸手術」,引流並清理膿瘍,並持續給予抗生素治療八周才挽回一命。二十九日下午,從鬼門關走一遭的徐先生特地前往花蓮慈院感恩林欣榮院長、主治醫師邱琮朗與神經外科醫護團隊,讓他能順利度過難關,健康迎新年。
配合衛生福利部新南向「一國一中心」政策,花蓮慈濟醫院今年持續與菲律賓展開密切合作,菲律賓前衛生部長Dr. Enrique T. Ona伉儷二十二日抵達花蓮慈院,由林欣榮院長、許文林副院長以及國際醫學中心接待,展開為期一周的參訪。Dr. Enrique T. Ona表示,久聞慈濟人文之美,慈濟醫院以病人為本、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方式,以及花蓮慈院在精準醫療的臨床與教研卓越成就,讓他對臺菲雙方更緊密的醫衛合作關係表示樂觀。
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慈濟志工就是花蓮慈院最美風景之一。為了感謝慈濟志工三十二年來對花蓮慈濟醫院的無私付出與陪伴,一月二十三日中午,花蓮慈院特地「辦桌」舉辦歲末感恩餐會,邀請宜花東近四百位志工一同圍爐。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慈濟醫療志工作伴,志工不光是醫療團隊最堅強的後盾,更是是團隊要學習的人品典範。
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剛過,溫度像溜滑梯一樣,急速下降,在這冷颼颼的天氣裡,流感疫情卻逐漸開始升溫。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二0一八年十二月三十日至二0一九年一月五日,臺灣門急診類流感總就診以達到七萬六千五百六十二人次,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超過流行閾值,臺灣正式進入流感流行期;累積至十二日,就診已有八萬八千七百二十五人次,整體疫情呈現上升狀態。
歲末時分,不畏近日接連濕冷的天氣,一月二十日上午,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副院長何宗融,帶著院內醫護、醫檢及行政同仁,在慈濟志工的陪同下來到壽豐鄉志學村,要為照顧戶進行大掃除,並送上春節節物資。林欣榮院長表示,醫療能做的不只是解除身體上的病苦,很感謝同仁攜家帶眷的一起來當志工,為病人多盡一份心力,也讓孩子親身體驗一堂生命課程。
交通工具突發醫療的案例時有所聞,為了保障有需要的乘客及醫療人員權益,中華航空推動「機上愛心醫師」專案,一月十九日上午,由華航董事長何煖軒、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林俊龍、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共同宣導。何煖軒董事長表示,華航感謝醫師旅客們在需要時伸出援手,也希望透過機上愛心醫師專案,能由機上的醫師乘客、華航機組與地面支援團隊,共同守護所有乘客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