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新聞報導

診斷性子宮腔鏡門診 早期發現深層子宮肌瘤早期治療

  根據統計,生殖年齡的婦女有25%的機率罹患子宮肌瘤,雖然許多子宮肌瘤沒有特別症狀,可以與患者和平共存,但是若是子宮肌瘤形成腹部腫塊,就有可能造成慢性貧血,還有壞死、扭轉導致腹部疼痛等症狀,甚至有可能是惡性腫瘤。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萱表示,其實透過診斷性子宮腔鏡門診,不用進開刀房也可以幫助許多婦女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跨團隊醫療精準手術 從頭到腳再造自信人生

  花蓮慈濟醫院外科團隊醫療精準手術再精進,二十八日上午舉辦「跨團隊醫療精準手術成果發表會」,由耳鼻喉科團隊與整形暨重建外科團隊聯合分享「口腔顯微皮瓣移植」的臨床治療經驗外,整形暨重建外科也分享「內視鏡腓腸肌肌肉肥大改良術」的精準手術成果。外科醫學發展中心主任賴鴻緒教授表示,花蓮慈院精準外科發展相當完善,結合跨團隊創新研發手術技術,更致力朝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方向努力。

熱帶氣旋侵襲非洲三國 本院募心募愛伸出援手

  熱帶氣旋「伊代」(Idai)三月十四日晚間起挾帶狂風、暴雨、洪水襲擊非洲東南部,對莫三比克、辛巴威、馬拉威三國造成嚴重影響,根據統計,釀成超過七百人死亡,數以千計災民被困屋頂樹上,已有百萬以上的居民無家可歸。二十五日中午,由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發起募心祈禱活動,在靜思精舍師父的陪同下,帶領副院長許文林、吳彬安、徐中平及醫護同仁、志工,以及現場求診的民眾,共同祝福非洲三國早日恢復家園。

本院推動T細胞免疫療法


  隨著醫療科學的演進,許多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除了傳統手術、放射及化學等治療之外,在衛福部公布「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特管辦法)之後,讓許多癌症患者及家屬多了新的選擇。3月21日上午,花蓮慈濟醫院與路迦生醫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合作約定,共同推動T細胞免疫療法來治療癌症的方式。

微創手術再進化 婦科微創獲肯定

  婦科微創手術隨著醫療技術發展,花蓮慈濟醫院有了新進化。花蓮慈院婦產部龐渂醛醫師和住院醫師李佩蓁,改良現行的微創手術方式缺點,追求更佳的手術預後,在世界三大婦產科內視鏡醫學會之一的亞太婦產科內視鏡暨微創治療醫學會(Asia-Pacific Association for Gynecologic Endoscopy And Minimally Invasive Therapy, APAGE)的各類報告評比中,從日本、韓國、新加坡、印度、中國、泰國、馬來西亞等國中脫穎而出,獲得多項大獎肯定。

世界腎臟日 本院愛腎講座走入社區

  每年三月的第二個星期四為「世界腎臟病日」,花蓮慈濟醫院每年都會在這天舉辦愛腎講座。今年的世界腎臟病為三月十四日,十三日上午,腎臟科郭秋煌醫師不僅在花蓮慈院大廳,與民眾分享宣導愛腎護腎觀念;十四日上午,由腎臟科林于立醫師走入新城鄉佳林社區關懷據點,與長者積極推廣護腎好方法,讓人人都可以活出「腎利人生」。

母女齊心腎利重生 東區首例血型不相容活腎移植

  不捨女兒四年來飽受洗腎之苦,血型AB型的蔡媽媽,二月二十二日,捐腎給血型為A型的女兒蔡嘉琳,這是東區首例「血型不相容活體腎臟移植」。手術當天是蔡媽媽的「生日」,更是女兒的「重生日」。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陳培榕副院長、徐中平副院長、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李明哲、一般外科主任陳言丞、腎臟內科主任徐邦治,在三月十四日「世界腎臟日」為母女慶祝重生。

婦女泌尿系統保健攻略 全方位守護婦女健康

  為了守護婦女生活品質,三月八日婦女節中午,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與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於花蓮慈院門診大廳舉辦「婦女泌尿系統保健健康講座」。由花蓮慈院泌尿部主任郭漢崇醫師與泌尿醫療、衛教團隊和民眾分享,有關於婦女排尿障礙的預防保健、診斷與治療,希望飽受排尿障礙困擾的婦女朋友,獲得正確保健知識與改善方法。

新任副院長 胸腔外科專家徐中平照護東部鄉親

  知名胸腔外科專家徐中平教授三月起加入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團隊,為新任副院長。在肺癌、食道癌治療,及微創胸腹腔鏡手術有著豐富經驗與精湛醫術的徐中平教授,除以專業照護東部地區鄉親的健康之外,也將積極為東部醫療培育胸腔外科領域的人才。

小孩尿床怎麼辦 中藥加雷射針灸可改善

  當小孩子「戒尿布」後,在正常情況下,夜眠時若有尿意,應可自然覺醒如廁,但若過度沉睡,則可能發生「夜間遺尿」。今年八歲的劉小妹妹一年到頭幾乎天天夜尿,讓父母親洗被單洗到來不及,但是求助西醫找不出病因,因此找上了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兒科主任楊成湛醫師,透過雷射針灸和中藥治療,終於解決劉小妹妹長期的困擾。


來電
 
導航
 
首頁

醫指付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