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新聞報導

3D模擬輔助醫學手術 花蓮慈院推出全臺首部虛擬大體模擬手術教科書

 

圖說:花蓮慈院骨科團隊應用最新3D模擬技術輔助進行大體模擬手術。

為提升醫學教育品質,花蓮慈濟醫院教學部推出全臺首創「身教傳承計畫」,經家屬同意後,應用最新3D模擬技術輔助手術,將科技結合大體老師,建立「大體老師數位人文資料庫」,讓醫師或醫學生在進大體模擬手術時不僅限於單次的練習,而是透過AR與VR技術的重建能夠反覆學習,延展無語良師的長情大愛。

慈濟志業熱情響應公益市集 送暖援烏

「young善公益蔬食市集」即將在三月二十七日登場,慈濟基金會、花蓮慈濟醫院、慈濟醫療法人、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的妙膳廳等志業體同仁也積極響應,林欣榮院長帶領主管包裝義賣品及紀念品,有更多的同仁一聽到要為遠方戰爭的難民募心募愛,也發揮所長推出各種點心、美食及物資為公益市集暖身,更誠摯祈禱戰爭早日結束,祝福受創的身心能安定下來。

慈濟志工總動員 為公益市集募愛暖身

花蓮慈濟醫院將在三月二十七日舉辦「young善蔬食公益市集」,慈濟志工已在活動前二週「超前部署」,動員人力義賣各項手作美食、點心或花卉、鮮蔬等等,為公益市集暖身,林欣榮院長表示,疫情、天災與人禍不斷,許多災民流離失所,希望透過推素、茹素培養慈悲心,也募集眾人點滴愛心,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Young善公益蔬食市集 327花蓮靜思堂登場

三月二十七上午,「Young善公益蔬食市集」將在花蓮靜思堂園區登場。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指出,這次推動素食募心募愛活動獲得慈濟各志業體同仁及各社區志工響應之外,還有多家知名蔬食攤商及名產店家支持,將有六十多個攤位,活動中還有敲愛心鑼、藝文表演,以及故事導覽闖關,希望邀請鄉親共度一個充滿愛心的假日。

東區十七家醫院合作 花東民眾越來越長壽

據內政部統計處公布的資料,花蓮及臺東兩縣平均餘命相較於2019年,各提升0.88、0.71歲,高於全國的0.63歲,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指出,經由東區十七家醫院合作,透過健保醫院總額風險調整移撥款計畫經費支持,兩縣民眾平均餘命連年提升,在糖尿病共照、C型肝炎與癌症治療上也見到明顯的成效。

偏鄉醫療在地化 結合整合性照護與數位轉型 健康福祉科技整合照護計畫成果發表會

在衛生福利部、資訊處、國民健康署、中央健保署、護理及健康照護司的指導,以及臺東、花蓮、屏東縣政府及高雄市政府的支持下,花蓮慈濟醫院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於3月11日、12日共同舉辦110年度「健康福祉科技整合照護示範場域推動計畫成果發表暨衛生所資訊系統轉型研討會」。此計畫主旨在於結合專科醫療資源與資通訊科技,完善偏鄉在地化醫療照護,希望能夠養成地方醫護人力、同時優先健康促進及預防照護;透過在地化的智慧照護發展,讓民眾擁有健康的部落、家庭及生活環境。

三八婦女節 花蓮慈院獻上最誠摯的祝福

三月八日是國際婦女節,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祝福天下婦女朋友的同時,也以電子賀卡向全院女性同仁感恩;並致贈感恩卡片由常住志工顏靜曦師姊代表接受。林欣榮院長指出,同仁與志工都是醫院非常重要的資源,感恩人人合心協力付出專業,因此在每個重要的紀念日,都不忘向彼此道出最誠摯的心意。

拒絕無聲的視力小偷——青光眼 花蓮慈院引進微創手術 降低手術風險

「青光眼是容易被忽略的視力小偷。」花蓮慈濟醫院眼科醫師林虹君指出,青光眼是一種不可逆的神經病變,會導致視野缺損及視神經萎縮,嚴重者甚至失明。花蓮慈院積極推廣青光眼微創手術,能夠防止病情進一步加重,目前花蓮慈院累計約一百位病患接受微創手術治療,較傳統手術造成的創口更小,術後恢復時間更短,能夠有效幫助青光眼患者,降低感染和手術風險。

2022大健康講座《能醒能走系列》誠摯邀請您報名參加

春雷一響,大地回春,萬物復甦。在這美好時節,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能醒能走》團隊專家、神經外科部主任蔡昇宗副教授,將在三月二十六日下午分享守護長者健康好方法以及智慧科技醫療新進展等相關主題,誠摯邀請您三五好友相約報名參加。

素食小夜市美味餐點 先請花慈醫護嚐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評估臺灣疫情屬穩定可控,宣布三月起放寬國內及邊境等六大措施,而第一線的醫療人員仍堅守崗位守護民眾的健康。2月26日下午,花蓮港天宮與喬治素食漢堡餐、花之蔬素食市集特地送上兩百份的美味蔬食餐點到花蓮慈濟醫院,為全力以赴對抗疫情的醫院團隊加油打氣,感恩他們不分晝夜守護花東鄉親的健康。


來電
 
導航
 
首頁

醫指付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