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相關心理壓力事件促發精神疾病

案例: 疑似長期超時工作導致憂鬱症


 

案件背景陳述

勞工基本資料

個案為50歲之男性,擔任塑膠成型機台操作員,個案負責塑膠射出成型機台之操作,每日工作約12小時。個案於該公司工作第6年開始出現失眠、焦慮症狀,A醫院精神科診斷為:睡眠障礙、焦慮症、重度憂鬱症,症狀出現4個月後,於下班返家途中字橋上躍下自殺,被送往B醫院接受緊急手術,出院後陸續於醫院、復健診所進行追蹤。C醫院亦診斷為重度憂鬱症,並開始服用抗憂鬱藥物治療,本案經職業疾病鑑定委員會鑑定為「執行職務所致疾病」。



職業醫學證據調查報告之分析

疾病之證據:


根據與個案及其家人、公司訪談之內容,及個案之就醫資料,個案於公司工作第6年開始有失眠及焦慮症狀,故症狀出現2個月後至A醫院精神科就診,診斷為;睡眠障礙、焦慮症、重度憂鬱症,個案留職停薪1個月後復工,之後因工作輪班而未至醫院回診(無法回診)。
個案於症狀出現4個月後於下班返家途中自橋上躍下自殺,被送往B醫院急診就診,接受緊急手術,出院後陸續於醫院、復健診所,相關就醫診斷包括:「蜘蛛網膜下腔出血,肱骨及橈骨骨折後」、「顱底骨折及蜘蛛網膜下出血、臉骨骨折、肱骨開放性骨折,前臂複雜性骨折、雙側股骨開放性骨折、肝撕裂傷,多處肋骨骨折及肺挫傷」、「膀胱結石、低血鈉、泌尿道感染」。個案於C醫院就診。亦診斷為重度憂鬱症,並開始服用抗憂鬱藥物治療,顧精神科相關診斷之罹病症據應無疑義。


暴露之證據:

個案40歲前於塑膠工廠擔任現場作業員,工作將近10年,40歲後智公司擔任塑膠成型機台操作員,其每日工時(含加班時數)約接近12小時,月休3~7日。個案主要負責塑膠射出成型機台之操作,工作內容為:當機台運作,將機台門開啟,把成型之塑膠產品自機台中取出,視情況手動加工(如切割等),並檢視產品是否有缺陷、不良處,在此時機台門關閉,繼續射出成型下一個產品,每日工作即不斷從事工作步驟。每日有五休用餐時間,一般日班之用餐時間為11時30分至12時30分,每半小時更換一梯圓工休息用餐,用餐時,負責之機台由公司幹部或同仁協助操作;業班用餐時間及工作中途上廁所時,也是依循此原則。
根據公司提供個案支考勤和核對表,及勞動部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外傷導致者除外)之認定參考指引、工作相關心理壓力事件引起精神疾病認定參考指引進行評估,工作相關壓力及事件說明如下:
(一).無法達成目標
個案表達無法達成公司要求之產品生產數量及良率,發生之時間大約為墜橋事件前3個月前;公司表示此數量根良率之要求應為合理,與其他員工相比,並未有過度要求或差別待遇之情形。
(二).上班受約束時間得長時間化
個案每日工時(含加班時數)約12小時,若生產之產品不良(註:稱NG產品),需要先打下班卡在繼續製作,補足NG產品之數量,單日最高額外增加近3小時之工時,「額外」家搬之時間,並未列入工時紀錄。
(三).遭受到工作上的差別待遇、利益損失等
個案表示若其產量及良率比其他操作員稍差,公司要求個案應該有更高的良率及產量,不過工ㄖ表示一切皆屬合理要求,對個案之要求上並未與一般操作員不同。
(四).遭受嚴重的惡意刁難、欺悔以及暴力行為

暴露與疾病之時序性:

文獻一致性:

排除可能影響之相關因素:

勞動部職業疾病鑑定委員會鑑定決定
「執行職務所置疾病」。


 

資料來源

職業傷病管理服務中心職業病鑑定案例彙編


圖片來源

吳國斌


如有相關問題,歡迎與我們聯繫!

花蓮慈濟醫院職業醫學科
劉鴻文醫師(週二下午、週五上午,代碼65004)
alt
吳彬安醫師(週四上午,代碼65006)
alt

東區職業傷病防治中心
03-8561825分機12144、03-8462972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FB: fb.me/coh.tzh

更多職業病案例

Copyright © 2017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 版權所有. 地址: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 連絡電話:03-856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