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麼?是爸爸的臉嗎?」花蓮慈院兒科病房於六日準備了一場小巧溫馨的父親節活動,讓親子一起創作紙黏土,看著孩子開心就是爸爸們最珍貴的禮物,父親節最大的願望就是孩子們早日康復,身體健康,兒科病房也充滿著軟言軟語和溫馨的親子同樂氣氛。
「你要做一朵花嗎?」、「這是爸爸的臉嗎?」花蓮慈院二七西病房的護理站前,排著兩張小桌子,護理人員布置了一面溫馨的牆面,上面貼著「祝福我最愛的爸比,父親節快樂!」
爸爸和媽媽們陪著住院的孩子一起參加,小小孩和大小孩們,有的手上都還插著針頭、有的掛著點滴,但拿起黏土來,小小的手又是捏又是切又是揉,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呈現的作品。不過很多陪著小小孩來的爸爸們,幾乎都是爸爸們在做,就算是父親節,爸爸們最關心的還是孩子,看到孩子開心,忘記病痛,爸爸就跟著開心了。
花蓮慈院兒科病房副護理長宋景歡說,小朋友生病住院期間,對一個家庭來說就是全家出動的日子。因為很多小朋友來住院,對陌生環境會害怕,可能會哭,父母都要陪著,剛好遇到父親節,醫院有一些喜願協會捐贈的手作輕黏土小相框,讓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們一起來做手作,不但能減緩住院的壓力跟疼痛感受,也讓孩子跟爸爸表達感恩。不論是一小顆心,一顆糖果,只要是孩子用心捏出來的心意,都是每個爸爸珍藏的禮物。
只見爸爸們都很有耐心的和小朋友們互動,氣氛歡樂溫馨。景歡也觀察到年輕的爸爸們照顧孩子都越來越上手,都極有耐心的和孩子互動,也都可以獨立照顧好孩子,親子關係親密,也觀察到現在很多爸爸在孩子不得不住院時,都選擇請假或留下來照顧孩子,讓媽媽去上班,讓人感受到新世代的爸爸們的確不斷升級。
一位爸爸林少庠就說,小女兒是自己親自帶到大,也坦言看到孩子生病就是很心疼,只希望這個活動可以轉移孩子身體不舒服的注意力,讓女兒心情可以開心一點,只要孩子健康了,不論是不是父親節都很開心。另一位擔任特教老師的媽媽童巧芸,帶孩子專業又有經驗。她和住院的孩子在畫框上做了一朵黃色的花朵要獻給先生。童巧芸說,孩子健康就是最好的父親節禮物;先生是消防隊員,常常要救災也要救難,所以她跟兒子一起完成一幅畫,希望慰勞先生保家衛國的辛苦,爸爸來看孩子時看到作品一定會很開心。(文、攝影/吳宛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