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里慈院的最後一診 易志勳感恩說再見
「第2月台B側,列車即將進站……」4月30日一早,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內科易志勳醫師在花蓮火車站準備搭車前往玉里慈濟醫院支援,看似一如往常的一天,卻是他在玉里慈濟醫院支援的最後一診。
「2006年玉里慈濟醫院蓋好後,我就開始去那裡支援。」窗外風景不停變化,奔馳在縱谷的火車,彷彿穿越時光隧道,載著易志勳醫師回到那一年,易志勳回憶起當初說道,還記得那是他剛升上主治醫師第一年,甚至住下來負責玉里的住院、急診跟門診,當時除了他,還有心臟內科陳郁志醫師、現在於門諾醫院服務的一般外科伍哲遜醫師,內外科醫師較齊全,大部分的科都能看,所以也收治許多的住院病人,那時候5、6樓病房都是滿床的狀態。
每週一天,從花蓮慈院前往玉里慈院支援的易志勳醫師,清晨查完房,就搭乘接駁車或火車前往玉里支援,儘管每次車程將近1至2小時,但他不嫌苦,花蓮、玉里兩地往返了超過20年。
易志勳醫師還很熱血的把關山慈濟醫院的部分都接下來,當時關山慈院還有玉里慈院各有兩支胃鏡,但仍然不足以應付病患,所以常常兩手各提著內視鏡去搭火車,希望能加快看診速度,解決病患的問題。每週一手提著一個大皮箱,裝著總共200萬的內視鏡,穿梭兩院,忙得星期一到星期五沒有空檔,只有星期六早上去查房,查完房再回花蓮,那時一年的生活就是這樣過,易志勳大笑說:「我那時候真的像無敵鐵金剛!」
一抵達玉里慈院,易志勳醫師健步如飛,前往位於二樓的聯合檢查室,因為地震頻繁導致火車誤點,不少病人已到達門診外候診。易志勳醫師隨即穿起防水隔離衣,開始問診、說明檢查結果、為病人照超音波、內視鏡等,就如一顆不停旋轉的陀螺般忙碌了起來。易志勳醫師說,早上大部分安排需要做腸胃科檢查、腹部超音波檢查的病人,避免他們餓肚子;下午則是以門診病人為主,最擔心的就是病人不來,不管是B型、C型肝炎的病人,一旦復發就會成為嚴重的猛爆性肝炎,或是演變成為肝癌,是他最不願見到的狀況。
「易醫師,你下次就不會來了,對不對?」、「易醫師,今天是你最後一次在這裡,對嗎?」老病人一進診間坐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連忙向易志勳醫師確認這消息,易志勳醫師話家常般對如家人的老病人說:「你下一次來就是另一位醫師幫你看診,是我的學長劉作財,他很厲害,有問題都可以跟他說。」為了緩和病人低落的情緒,易醫師也開起玩笑說,若是劉醫師對你們不好跟他說,他會「處理」一下,讓他們忍不住笑了出來,同時也安住老病人的心。
「我每3個月都會來找易醫師追蹤。」住在臺東縣長濱鄉的賴忠興,從2016年因肚子脹不舒服,到醫院檢查發現患有C肝,在易志勳醫師的治療下,找回健康,且聽從醫師的叮嚀,戒酒、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並且固定回診追蹤,賴忠興說,給易醫師看這麼久了,當然很捨不得,他看得很仔細、很確實,是很不錯的醫師,而且不用開2小時的車到花蓮慈院看診,只要花40分鐘的車程就能在玉里慈院給易醫師看,真的很方便,省了很多車程。
85歲的陳玉蘭阿嬤,患有B型肝炎,家鄉就在玉里鎮隔壁—東里村,從護理師口中得知4月30日是易志勳醫師在玉里慈院的最後一診,原定5月初才要回診,她立刻請掛號人員改掛4月30日,趕快來看易志勳醫師,陳阿嬤說,她知道30日易醫師一定還在玉里慈院!一見到易醫師的陳阿嬤馬上難過表示:「唉呦,真的很捨不得,捨不得!」給易醫師看了10年,她的胃鏡都是易醫師照的,他是一位很好很好的醫師。
左圖:陳岩碧院長表示,感恩易醫師20多年來的幫忙,以慈悲心守護當地的鄉親。(攝/江家瑜)
中、右圖:「感恩易醫師雲雨普潤,著手回春。」由陳岩碧院長(中圖)、林志晏副院長(右圖)送上感恩獎牌、花束。(攝/江家瑜)
左圖:靜思精舍德旭師父(中)、德寋師父(左二)帶來 上人的祝福。(攝/江家瑜)
右圖:易志勳醫師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擁有支援玉里慈院、關山慈院的這段記憶,人生沒有白過。(攝/江家瑜)
圖說:「感恩易醫師為了他們南區的病患來回的奔波。」老病人張秋樑深深的一鞠躬,是道不盡的感謝。(左圖攝/江家瑜、右圖攝/張汶毓)
●盤點生命價值 感恩道不盡
為了感謝易志勳醫師21年來,不間斷的支援玉里慈院,玉里慈院悄悄地準備了一場感恩會,在門診護理師古英梅、林惠如、葉日姍三人一人一句的提醒,他才趁著午休時間,趕往會場。跟著易志勳門診也有20年人稱「古媽」的護佐古英梅,不僅與醫師培養了看診、治療的好默契,甚至連醫師急躁情緒都能包容與體諒,倆人偶爾還會鬥嘴。古英梅笑說,易醫師個性較急,但看到他這麼辛苦,每週都來玉里慈院看病人,就讓他抒發完情緒後再繼續為病人看診,「他人很好,都勸病人不要喝酒,還有他做檢查技術非常好,連臺東的病人都特地來找他。」
「感恩易醫師雲雨普潤,著手回春。」由陳岩碧院長、林志晏副院長送上感恩獎牌、花束,玉里慈院團隊則是送上蛋糕。陳岩碧院長表示,感恩易醫師20多年來的幫忙,不僅是看門診病人,也一起治療了許多住院病人,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只要病人因腸胃道出血需要住院,她都會看隔天是不是易醫師來玉里慈院的時間,若是,就收住院,不是就轉院,且只要住院病人需要做胃鏡,他從沒有拒絕過,以慈悲心守護當地的鄉親,真的很感恩他,也歡迎易醫師有空多回來走走。
林志晏副院長也向這位「學長」看齊,林志晏副院長說,那麽多年每週這樣來回玉里,算起來是搭了1,000多次的火車,非常非常的辛苦,感恩學長這麽多年為當地的民眾奉獻他的專業與愛心,也是他們後來醫師的榜樣,謝謝學長願意從一而終在玉里慈院服務這麽久。
「我是他的病人,給他照顧長達17年。」老病人張秋樑深深的一鞠躬,是道不盡的感謝。現身感恩會的張秋樑,是慈濟志工也是易志勳醫師的病人,他表示,感恩易醫師為了他們南區的病患來回的奔波,也許願即將前來支援的醫師,擁有佛祖的精神、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繼續照顧南區的鄉親。
靜思精舍德旭師父、德寋師父帶來 上人的祝福。「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德旭師父表示,易醫師21年如一日,這讓眾人非常佩服,相信他已經得到歡喜自在,感恩有這樣子的歲月,在這個大家都不願來的地方守護健康、守護生命、守護愛,是很有福報的人。
德寋師父分享, 上人常說盤點生命的價值,一路聽下來,易醫師的生命是非常有價值,同時為他付出的精神感到非常感動,她也代表慈濟醫療董事會,對易醫師這麽多年的付出,表達感恩。
左圖:感恩會上,一群護理師包含居家督導周文斌(左一)、專科護理師林雪鳳(左二)、門住診護理長潘璿晴(右三)、加護病房護理長倪春玲(右二)、副護理長葉雲鑑(右一)等熱情地簇擁著易志勳醫師(左二)一起合照留影。(攝/江家瑜)
右圖:玉里慈院的門診團隊包含護佐古英梅(左一)、湯雅鈴(左三)、林惠如(中)、黎如萍(右二)、葉日姍(右一)與易志勳醫師(左二)。(攝/江家瑜)
左圖:感恩會上,一群護理師包含居家督導周文斌(左一)、專科護理師林雪鳳(左二)、門住診護理長潘璿晴(右三)、加護病房護理長倪春玲(右二)、副護理長葉雲鑑(右一)等熱情地簇擁著易志勳醫師(左二)一起合照留影。(攝/江家瑜)
右圖:玉里慈院的門診團隊包含護佐古英梅(左一)、湯雅鈴(左三)、林惠如(中)、黎如萍(右二)、葉日姍(右一)與易志勳醫師(左二)。(攝/江家瑜)
●亦師亦友的安心好夥伴 我們笑著說再見
「拍照拍照,易醫師不要忘記我們,你是看著我們長大的人!」感恩會上,一群護理師包含居家督導周文斌、專科護理師林雪鳳、門住診護理長潘璿晴、加護病房護理長倪春玲、副護理長葉雲鑑等熱情地簇擁著易志勳醫師一起合照留影,他們熱情爽朗的笑聲,逗的易志勳醫師哈哈大笑,也沖淡了離別的氛圍。
曾擔任過急診、病房護理師的長照居家督導周文斌,從玉里慈院前身鴻德醫院時期,就認識易志勳醫師,當年周文斌18歲,現在都43歲了,易醫師看著他們一路成長,見證了他們從青澀時期成為能獨當一面的護理師。「那時收住院,只要是腰部以上收心臟科,腰部以下,全部都是收給易志勳醫師。」周文斌說,當時大家只想著先把病人收進來再說,後續若需要進一步治療再轉院,基本上有他們在,很多病人的問題不需奔波,在當地就能得到解決,雖然易醫師決定離開玉里慈院,不捨但還是衷心祝福他。
「易醫師的專業與經驗,與他一起工作很安心。」加護病房護理長倪春玲回憶剛到玉里慈院服務時,她還是一個新人,跟著花蓮慈院前來支援的資深護理師學習完後,就得獨立面對病人,其實還是會擔心害怕,但只要發現當天有易醫師在,就會很安心,還記得有次遇到一位病人去做胃鏡,卻一路噴血到ICU,當下真的很緊張,但是在易醫師有條不紊的說明步驟,以及可能遇到的所有狀況、需要先做好哪些準備後,也穩住了她不安的心,真的很感謝他,如同老師一般細心教導他們。
「他是腸胃科『男神』!」專科護理師林雪鳳笑得眼睛都瞇成一條線表示,這是她給易醫師的稱號,如同學長姊分享的一樣,在這裡從無到有,大家一起慢慢成長,易志勳醫師在他們的眼裡,就是一位非常專業、非常厲害的醫師「我們都很崇拜他」,不論問什麼問題,他都會從原理教起,所以只要跟他搭班,就覺得很安心,而且他20多年來持續到玉里慈院照護在地的老人,一路看下來不只是感動,這對他們護理師來說他不是過客,而是家人般的存在。
「玉里的土地很黏人,離開也是不得已,也很捨不得。」易志勳說,以後還是在慈濟,有需要的話,若他可以做到,他會盡量幫忙大家,感恩一直在他門診包容他的古英梅護佐,忍受他的急性子,也感恩慈院所有的人在這段時間的包容與支持,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擁有支援玉里慈院、關山慈院的這段記憶,人生沒有白過,看了20多年了,多少也有感情在,儘管心裡有些不捨,總有一天還是得將這支援的任務交棒給下一位醫師,5月開始,由消化系功能檢查室主任劉作財醫師接棒同一時段,繼續守護花蓮南區鄉親的健康。(文/江家瑜、圖/江家瑜、張汶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