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慈濟醫學年會大會於3月9日上午九點,在慈濟大學大愛樓三樓大愛演藝廳舉行,蕭美琴副總統特地前來參與並頒發慈濟醫療典範獎、2023全球前百分之二頂尖科學家獎。蕭副總統致詞時,肯定慈濟慈善、醫療、教育志業對臺灣與全世界的貢獻。大會在慈大原音社的溫暖原住民歌聲與活力四射的熱舞社舞蹈表演中,揭開序幕。
2025慈濟醫學年會大會典禮,於3月9日在慈濟大學大愛樓三樓大愛演藝廳舉行。
蕭美琴副總統特地蒞臨頒獎,致詞時肯定慈濟慈善、醫療、教育志業對臺灣與全世界的貢獻。
蕭美琴副總統致詞時表示,「慈濟的精神,在全世界都看得見,在世界上不管哪裡有病痛有災難有傷害,在一個亂局當中,我們看到慈濟總是在第一線,不只是安慰人心,用物力人力、志工的精神,將「Taiwan Can Help」,以及臺灣良善的力量,在全世界發揮的最佳典範。」副總統也感恩自己在花蓮擔任立法委員與在美國期間都受到慈濟的照顧,除了個人在花蓮慈濟醫院受到健康照護;新冠肺炎爆發初期,恰逢她擔任駐美代表,當時還沒有藥物與疫苗,同仁與其家人充滿恐慌焦慮,感恩慈濟提供創新研發的淨斯本草飲,讓各地代表處與相關單位,都受惠於慈濟的本草飲。「再次謝謝慈濟醫療法人的盛情邀請,讓我可以再次跟大家在花蓮見面,希望我們未來持續共同努力,讓臺灣更健康,讓我們的社會更安定,也讓我們每一個面向,在每一次看到有慈濟人的時候,都能獲得更多的安慰與關懷。」
慈濟醫療法人林俊龍執行長致歡迎詞。
慈濟醫療法人林俊龍執行長致歡迎詞時表示,明年慈濟要迎接慈善基金會60周年,花蓮慈院40周年,感恩陳英和名譽院長邀請早期支援的醫師們回來參加年會,讓大家感恩他們的付出。林俊龍提到:「醫療有兩大面向,一是專業,另一個就是人文,專業面包含內外婦兒等專科以及各種不同的次專科,醫者各自努力,在專業上達到最高等級,而人文面意謂著如何提供溫馨親切的照顧給病人和家屬,身心靈兼顧,這就是我們慈濟醫療的專長。」2025年慈濟醫學年會在花蓮擴大舉辦,「希望可以把我們這幾年來的努力呈現給大家,也希望貴賓、專家給我們指導,讓團隊能夠繼續往前努力、樹立典範,嘉惠我們的鄉親。」
花蓮慈濟醫院陳英和名譽院長以「初心、領命、傳承」,分享見證慈濟醫療發展的心路歷程。
這次大會主題演講,特別邀請花蓮慈濟醫院陳英和名譽院長以「初心、領命、傳承」,分享啟業初期就投入慈院服務,見證慈濟醫療發展的心路歷程。陳英和首先感恩早期前來支持慈院醫療服務的前輩醫師們,並感恩臺大師長鼓勵他來花蓮歷練。見到證嚴上人時,領受到上人的對花東病人求醫無門的不捨,毅然決定留在花東服務,從一人骨科到現在於各院區開枝散葉,成為枝繁茂密根深穩固的骨科慈濟樹。陳英和說:「感恩病人對我的信賴,接受我的照顧,感恩慈濟讓我安身立命,圓滿慧命,最感恩的是上人對我的指導、鼓勵、與包容。」陳英和期待醫者要懷抱初心、以病為師,創新醫術並做好傳承。而在面對病人時,不論是第一位,或者是第一百位病人,都能給予病人同樣的笑容,因為「醫師的1%是病人的100%」。
大會感恩六位從臺北前來花蓮支援看診的教授醫師,左起施俊雄、孫瑞昇、曾永輝、楊榮森、蔡瑞章以及致詞的陳博光教授。
草創時期,不辭辛勞,從臺北前來花蓮支援看診的六位醫師,神經外科蔡瑞章教授,骨科專家陳光輝教授、楊榮森教授、施俊雄教授、曾永輝教授、孫瑞昇教授,睽違多年再次回到花蓮與同儕、後輩相聚。臺大醫學院名譽骨科教授陳博光教授致詞表示,他感覺非常光榮,林俊龍執行長是他的大學同學,在美國發展願意回來慈濟,而學生陳英和院長將慈濟骨科發展壯大,讓他與有榮焉。創下花蓮第一例開腦手術的神經外科蔡瑞章教授,謙遜的表示:「我只是在慈濟醫院一開頭最需要的時候來幫忙而已,並沒有什麼特別,卻讓慈濟記了一輩子,每次都這麼盛大地歡迎我。」他感恩能有機會參加慈濟醫學年會這麼重要的活動。
林碧玉副總執行長緬懷創院艱辛,期待未來慈濟醫學年會,能邀請更多醫界人士來參與醫學臨床研究與成果發表。
林碧玉副總執行長接著致贈玫瑰石畫與紀錄慈濟創院醫師回憶的《上人與我》一書,給六位教授。林碧玉憶及建院的艱辛,也提起啟業初期甚至還沒啟業就來支援的醫師,「當時蔡瑞章醫師遇到一位腦外傷的病人,影像檢查的機器還沒裝設,但是病人狀況要盡快開刀,我很緊張,一直在旁邊念佛,念阿彌陀佛。結果蔡醫師說,佛祖叫他從左邊切進去,果然找到出血點,救回病人。」她也感恩慈濟骨科有陳博光教授等這幾位教授的支持與指導,讓慈濟骨科的技術在臺灣也躍進前段班。林碧玉感恩日前賴清德總統肯定慈濟在人力缺乏的情況下,還能連結花東17家醫院,一起照護病人。台中、大林、台北院區也都主動前往偏鄉支援醫療服務。期待未來慈濟醫學年會能邀請更多醫界人士來參與,讓醫學的臨床、研究、服務成果,每年都在花蓮發表與傳揚。
靜思精舍德寋師父感恩四大合一,醫護同仁長年累月以真誠守護病人,讓慈濟的光輝普照人間。
靜思精舍德寋師父提到上人創立慈濟,從慈善起家,走到醫療、到教育、人文,四大合一,重視人格養成,也正是佛陀教育人間的精神展現。藉由慈濟醫學年會的同聚,也見證了醫療教育志業多年來為社會培育良師、良醫。感恩醫護同仁長年累月以真誠守護病人,讓慈濟的光輝普照人間。
蕭美琴副總統頒發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予慈濟醫療法人郭漢崇副執行長(右)。
蕭美琴副總統頒發「醫療典範獎」。
慈濟教育志業王本榮執行長(右二)頒發最美醫療人文徵文比賽獎項。
花蓮慈濟醫院護理部榮獲「醫療法人特殊貢獻獎」,由鍾惠君主任代表分享。
台北慈院趙有誠院長(中)頒發住院醫師最佳研究成果獎‧
大林慈院賴寧生院長(右)頒發醫事及行政人員最佳研究成果獎。
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右)頒發醫學生研究成果獎。
大會在頒發「醫療法人特殊貢獻獎」,並分享頒發「各類研究成果獎」與「最美醫療人文徵文比賽獎」後圓滿,期待明年三月第一週,慈濟醫學年會再相聚。(文/曾慶方 攝影/廖文聰、謝自富)
【總統府新聞】出席慈濟醫學年會 副總統盼共同努力 讓臺灣更健康、安定
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39098
副總統出席「2025慈濟醫學年會」
蕭美琴副總統今(9)日上午前往花蓮縣出席「2025慈濟醫學年會」,肯定慈濟引領臺灣醫學持續進步,是醫療結合科技、教育的先驅者,期盼未來持續共同努力,讓臺灣更健康、社會更安定,一起為國家加油。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非常榮幸受邀參加「2025慈濟醫學年會」,為在醫療及科學領域有重大貢獻的先進們頒獎。她也向證嚴上人及靜思精舍的師父們表達崇高敬意,感謝他們的護持,讓今年慈濟醫學年會能夠重返花蓮擴大舉辦,讓花蓮不再是醫療的後山,而是引領臺灣醫學持續進步,甚至是醫療結合科技、教育的先驅者。
副總統指出,今年年會主題是「重返慈濟發源地,回到心靈的故鄉」,也是一個傳承的精神。慈濟精神在全世界都看得見,哪裡有病痛、災難、傷害,慈濟總是在第一線,不只安慰人心,也用物力、人力及志工的精神,發揮「Taiwan Can Help」的良善力量;國內這幾次遭逢地震,也都在第一時間看到慈濟的付出及協助。
副總統提到,慈濟在環保科技、災難技術上也獲得國際肯定。日本首相石破茂擔任國會議員時曾來臺訪問,特別提及臺灣的志工精神,在每一次颱風、地震災難後,充分展現組織、科技力量及創新,以減緩災民的辛苦,是讓日本人覺得值得學習的地方。最近,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發表各國當地醫院排名,臺灣35家接受評比的醫院中,花蓮、臺北、臺中慈濟醫院都名列前茅,代表慈濟的醫療能量已獲國際肯定。
副總統說,她在美國服務那幾年,正是Covid-19疫情特別嚴重的時候,在當時疫苗還未普及的情況下,她以及代表處同仁都受惠於慈濟,感謝慈濟在醫療領域所做出的努力與奉獻,讓社會更安心,也讓所有前線外交人員能有更好的照顧,健康平安地繼續拚外交。
副總統表示,慈濟全面性地照顧所有民眾,希望此精神可以持續傳承。她知道,每一項科技的進步都需要很多人共同努力促成,而要進入到國家醫療體系獲得更多資源協助,更是大家在不同角度、層面一起攜手向前。
最後,副總統再次感謝慈濟醫療財團法人的盛情邀約,並期盼未來持續共同努力,讓臺灣更健康、社會更安定,一起為國家加油。
稍早,副總統也親頒慈濟醫療典範獎、2023慈濟醫療志業「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予得獎者,肯定其卓越貢獻及奉獻精神。
包括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林俊龍、花蓮慈濟醫院名譽院長陳英和等亦出席是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