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好腰子 成為人生「腎」利組

花蓮慈濟醫院在9月17日下午舉辦「人生腎利組–大健康講座」,由腎臟病照護團隊林于立醫師、賴宇軒醫師分享「腎」知識及蔬食豐「腎」的生活妙方,希望人人都可以顧好腰子,成為人生「腎」利組;同時也邀請台灣食品安全促進協會理事長暨臺大醫院血液淨化科主治醫師姜至剛介紹健康食品與營養品的注意事項。

湯圓弟弟勇敢「開心」 花蓮慈院兒科、心臟外科團隊守護

2020年出生的小湯圓(化名),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被發現心室中膈缺損,出生後診斷罹患了「右心室雙出口」,出生14天就由花 蓮慈濟醫院心臟外科團隊,為他進行肺動脈繃紮術(PA banding),並且安排要在一歲的時候,進行花蓮首例的10公斤以下小兒心臟完全矯正修補手術,術後恢復狀況良好,現在術後一年了,小湯圓已經是一個會照顧妹妹的哥哥了。9月16日上午,小湯圓與媽媽帶著滿滿的感恩回到花蓮慈院,要感謝醫療團隊的用心守護。

新生兒先天性肺部呼吸道畸形 花蓮慈院跨團隊合作手術

二零二二年七月中旬,花蓮慈濟醫院迎來一位出生即有「先天性肺部呼吸道畸形」的新生寶寶小敬(化名)。由於出生後小敬呼吸會喘,喝奶時也會喘,經過檢查,發現他的左上肺葉被囊泡樣的組織取代,無法像正常的肺泡順利交換氣體、供應身體氧氣,因此必須依賴正壓呼吸器輔助才能順暢呼吸。為解決新生兒呼吸窘迫的問題,花蓮慈院兒童外科主任彭海祁與主治醫師楊筱惠,聯手花蓮慈院麻醉部團隊,在小敬出生後第五天就為他進行左上肺葉切除手術,讓他能夠脫離呼吸器,自主順利地呼吸。

  「先天性肺部呼吸道畸形」是指肺葉被類似囊泡樣的組織取代,而沒有正常的肺泡,無法進行氣體交換,甚至壓迫到縱膈腔造成心臟血管偏移,發生率大約是每25000~35000名新生兒中會出現一名,十分罕見。兒童外科楊筱惠醫師表示,小敬媽媽做產檢時並未發現異常,且生產過程順利並無早產,但小兒主治醫師張宇勳主任和照護小敬的醫護團隊十分警覺,發現孩子出生後出現呼吸喘的情形,很快地被轉往新生兒加護病房(PICU)並做X光檢查,從影像中發現小敬的左上肺葉有一些「囊泡」模樣的東西,判斷這可能是「先天性肺部呼吸道畸形」,於是後續再幫他做電腦斷層,確定符合診斷。  

根據先天性肺部呼吸道畸形的嚴重程度差異,個案會有不同的症狀表現,有些非常嚴重的個案,當胎兒還在媽媽肚子裡,就已呈現嚴重水腫,甚至出生後很快地死亡,或者是會喘到需要插管或裝上葉克膜。所幸小敬的呼吸喘情形並沒有太嚴重,加上他的左下肺葉發育得很好,僅需要正壓呼吸器的輔助即可。楊筱惠醫師指出,產檢發現而出生後無症狀的案例是否手術切除仍有爭議,但對於有症狀、呼吸喘的寶寶,則需手術將無正常功能的肺葉切除;人體共有五片肺葉(左二、右三),由於觀察到小敬的其他肺葉發育良好,經過醫療團隊和家屬討論,決定盡快為小敬動手術,盡早把生病的左上肺葉切除掉,這樣可以讓正常的肺葉進行功能上的代償,對孩子日後的呼吸能力影響也較小。  

整個肺葉切除手術歷時約一個半小時,除了開胸手術本身的難度,新生兒的麻醉也是較為棘手的部份,需要考慮到手術過程中孩子的體溫散失等問題。在麻醉部主任陸翔寧的指導下,包括鄭偉君醫師在內的麻醉科團隊戮力合作完成任務,讓兒童外科團隊能夠順利接手後續的切除手術。楊筱惠醫師表示,透過這次跨團隊的交流,包括小兒科與呼吸治療科的術前評估、兒童外科與麻醉科的手術合作,感恩大家不斷溝通與協調,才能很快地為病人解決問題。  

經過小兒團隊術後的悉心照護,日前小敬終於康復出院!除了感謝給予協助的各單位,楊筱惠醫師還特別感恩小敬的家長在整個溝通的過程中,一直帶給醫療團隊信心,「因為出生率下降,很多兒童外科疾病或先天異常的案例也減少,特殊案例集中至特定醫院,有些案例,一位小兒外科醫師一輩子也只會碰過一、兩例,因此像這樣的個案,很多還是會選擇到北部的醫院做治療。但小敬媽媽表示很信任花蓮慈院的兒科及外科團隊,也相信跨團隊之間的默契,希望可以直接在這邊動手術。」目前手術後已經過二個月的時間,小敬恢復狀況良好,回診時都十分有精神,小敬媽媽也很感謝花蓮慈院團隊對孩子的照顧,期望他能夠帶著這麼多人的祝福,健康平安地長大!

左圖:楊筱惠醫師指出,對於患有「先天性肺部呼吸道畸形」且有症狀、呼吸喘的寶寶,需進行手術將無正常功能的肺葉切除,讓正常的肺葉進行功能上的代償,對孩子日後的呼吸能力影響也較小。
右圖:電腦斷層影像顯示,小敬的左上肺葉被類似囊泡樣的組織取代。

延續生命的希望 男子器捐遺愛人間

一場車禍意外,讓六十多歲的阿效伯(化名)因創傷性腦出血,導致腦幹衰竭,在家人的祝福下,捐出心臟、肝臟、兩枚腎臟、眼角膜及骨骼、皮膚等器官組織,在花蓮慈濟醫院圓滿助人的心願。

經陰道自然孔微創手術 侵入性小、出血量少、不留疤痕

21歲鄭小姐(化名)因右下腹痛,日前到花蓮慈濟醫院求診,經過一系列的影像檢查及內診,發現右側卵巢有一個約6x5公分大的「卵巢囊腫」,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李佩蓁醫師與鄭小姐討論過後,決定用「經陰道自然孔內視鏡手術」,為鄭小姐進行良性卵巢囊腫摘除,術後恢復良好,第二天就康復出院。李佩蓁醫師表示,相較傳統的剖腹手術或腹腔鏡手術,利用人體自然孔洞(陰道)進行內視鏡微創手術的方式能夠大大減少患者的出血量、降低疼痛感,且術後不留疤,適合應用於卵巢良性病變的治療。

  由於鄭小姐的卵巢囊腫在影像檢查中,呈現不均質的樣態,團隊研判可能是畸胎瘤。李佩蓁醫師表示,某些女性患者不知道自己卵巢有畸胎瘤,導致在劇烈運動時因畸胎瘤扭轉而感覺隱隱作痛,或是卵巢已扭轉缺血壞死引起腹部劇痛才到急診求助。經陰道自然孔內視鏡手術,是經由自然孔道將器械放進到腹腔裡,透過內視鏡即可看見卵巢囊腫,在視野清楚的情況下,可以用侵入性最少的方式保留卵巢的完整性,小心分離病灶與正常的部分,以避免影響未來卵巢的功能;接著團隊在囊腫表面進行電燒,剝開卵巢囊腫後,發現裡面的頭髮、脂肪組織、牙齒組織等,李佩蓁醫師表示,這些都是常見的畸胎瘤組成。

  從人體構造來看,由於陰道後穹窿與卵巢位置相近,經陰道自然孔內視鏡手術適合用於治療卵巢疾病。一般的剖腹手術會在下腹部留下一道較長的傷口,腹腔鏡手術會在腹部製造三至四個孔洞,而「經陰道自然孔微創手術」不用在病人體表開孔,就可以利用內視鏡操作器械進行手術,侵入性小,不僅能將手術部位看得很清楚,也能夠避免過度電燒,減少出血量。將卵巢囊腫剝離後直接從陰道取出,不需要額外造成新的傷口,整個手術的出血量少於50c.c.,術後病人的腹腔內部保持非常乾淨,無須再做電燒止血,鄭小姐也在術後第二天就順利出院了。

  目前經陰道自然孔手術技術已發展得相當成熟,有些醫師甚至會用來做子宮切除、卵巢切除、輸卵管切除或是婦癌手術等等。不過李佩蓁醫師強調,並非所有的婦科疾病都適用於經陰道自然孔手術,仍需要經醫師評估,確認患者病況以及身體情況,比如骨盆腔是否沾黏、發炎,或者是癌症的期數;此外,由於手術方式是從陰道放入器械,較適合有自然產經驗或性經驗的女性患者,未曾有過性行為或陰道窄小的女性,可能就相對不適合放置內視鏡手術器械,建議有手術需求的患者先到婦產科門診諮詢過專業意見,和團隊討論並仔細評估後,再做出最適合的決定。

圖說:李佩蓁醫師表示,相較傳統的剖腹手術或腹腔鏡手術利用人體自然孔洞(陰道)進行內視鏡微創手術的方式能夠減少患者的出血量、降低疼痛感,且術後不留疤。

我要掛號



來電
 
導航
 
首頁

醫指付 

慈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