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新聞報導

行醫超過半世紀 急診醫學之父胡勝川獲醫療奉獻獎

花蓮慈濟醫院急診部胡勝川教授十月二十二日獲厚生基金會第32屆醫療奉獻獎「個人醫療奉獻獎」殊榮。行醫超過五十年,胡勝川教授在三十多年前至美國學習急診醫學並將專業概念引入臺灣,提倡重視檢傷分類與到院前緊急救護,致力推廣ACLS(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高級心臟救命術)和EMS(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緊急醫療救護),被譽為「臺灣急診醫學之父」。

愛智者.社區相伴 長者、志工同行邀您起關懷陪伴失智者

二○二二RUN伴台灣「友愛智者.社區相伴」活動十月二十二日在吉安鄉登場,三百多位長者在志工陪伴下,四百多人一路從中央路、中山路口走到好客藝術村,最高齡百歲人瑞謝蘭妹也推著助步車走一段;沿路還有鄉親搖氣球加油、供應點心和茶水。花蓮慈院失智共照中心團隊在好客藝術村入口設大腦篩檢創意闖關遊戲,並由失智個案管理師王可潔解說大腦篩檢結果,及保健諮詢。

一路相伴 守護健康 花蓮縣加強型防疫旅館圓滿任務

歷經一百九十五天,花蓮縣加強型防疫旅館即將圓滿任務;十月二十一日上午,花蓮縣衛生局局長朱家祥、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羅慶徽、洄瀾國際文教會館總經理陳厚穎等三方代表互道感恩與祝福,朱家祥局長指出,在疫情緊張期間,花蓮縣確診率雖排在全國第三,死亡率能在第十一且持續下降,這過程加強型防疫旅館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讓醫院可以全力投入照顧中重症確診病人。

氣候變遷醫療機構如何因應,花蓮慈院邀請氣候達人彭啟明專題演講

    臺灣氣候聯盟秘書長彭啟明十月二十日在花蓮慈濟醫院全院學術演講指出,2019年 Health Care Without Harm-Arup的一項研究發現,全球健康照護體系所產生的溫室氣體(碳排放量)約占全世界總排放量4.4%;國際估算臺灣健康照護體系佔全國總排放量的4.6%,氣候變遷會造成很多成本的增加,醫療體系如何進行碳管理將是重要課題與使命。

新手爸媽育兒秘笈不藏私 花蓮慈院媽媽教室報乎你知

第一次當爸媽,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已經準備好了?新生兒的皮膚細嫩脆弱,要怎麼照顧才能避免皮膚炎或長疹子呢?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十月十四日舉辦「媽媽教室」,邀請到蒙特梭利幼兒指導員大樹老師和陳澄安教育訓練講師,來教導媽媽們正確的嬰幼兒肌膚照護法,以及準新手父母需要知道的生產預備和育兒原則,幫助爸爸媽媽們從身到心都做好萬全準備,以健康的面貌迎接家庭新成員。

照護兒童關懷弱勢 護理師宋景歡獲選十大傑出青年

花蓮慈濟醫院小兒科病房副護理長宋景歡,榮獲第60屆十大傑出青年中「兒童、性別及人權關懷類」獎項的肯定。宋景歡投入兒科護理13年,用心帶給病童希望,透過親子活動宣傳衛教觀念,特別是在疫情期間製作多國語言兒童快篩安心訣竅,承擔友邦照護人員代訓、分享經驗,在工作上充滿活力的她,只有一個想法,就是有更多的人一起發揮愛心幫助需要的人,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17歲少年落海求生致橫紋肌溶解 住院二週康復返家

2022年中秋節當晚,17歲的小宇(化名)意外落水七星潭,在大海中奮力掙扎了2個小時才游上岸,被緊急送往花蓮慈濟醫院急診,發現肺部因嗆水而引發「吸入性肺炎」,且全身多處肌肉疼痛難耐,疑似發生「橫紋肌溶解症」。經急診團隊的初步處置後,在兒童腎臟科主任陳明群與兒科團隊的悉心照護下,小宇在加護病房度過觀察期,直至病況穩定轉往普通病房持續接受治療,逐漸恢復健康,終於在住院二週後出院返家!由於肌肉損傷需要長時間復健來恢復,出院後也安排小宇至復健科門診追蹤,並為他制定復健計畫。

雙十節 中醫大愛南下玉里義診

花蓮慈濟醫院、玉里慈濟醫院與花蓮縣中醫師公會十月十日下午在玉里靜思堂舉辦義診,向來自臺灣各地、協助災區民宅修繕的慈濟志工感恩之外,也針對他們累積多日的的肌肉痠痛、勞累、失眠等症狀,提供針灸、推拿、艾灸、拔罐等治療;二個小時下來,包括鄰近鄉親總共完成四十二診次。

發揮轉譯站及黏著劑功能,花蓮慈院張雲傑主任獲紫絲帶獎

花蓮慈濟醫院兒少保護區域醫療整合中心主任張雲傑帶著「菩薩心、爸爸心、兒科專業」投入兒少保護醫療工作,三年來與社政、教育、警政、司法合作守護東臺灣兒童與少年的安全與健康,更創設親職諮詢,讓兒少保護工作延伸至學校、社區,獲得臺灣保護服務工作最高榮譽「紫絲帶獎—新銳獎」肯定。

乳癌手術選擇多 勇敢就醫找回健康與美麗

乳癌是臺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中排名第一名的癌症,每年有超過16,000名以上的女性罹患乳癌,花蓮慈濟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張群明醫師表示,有些病人經由乳房篩檢,意外的發現小於1公分的早期腫瘤,也有些患者透過定期的乳房自我檢查,發現乳癌腫瘤大小約1公分多,但臨床上常常遇到不少病人來就醫時,腫瘤已超過2公分。


來電
 
導航
 
首頁

醫指付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