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嚥障礙別煩惱 花蓮慈濟醫院復健科特別門診有方法

年過七旬的張女士,去年八月因腦中風經花蓮慈院神經外科團隊搶救後清醒,在復健過程發現她有容易嗆咳的吞嚥障礙症狀,去年底出院後持續在復健科接受吞嚥門診治療,目前已拔除鼻胃管、由口進食。復健科主治醫師葉映廷表示,不只住院病人,一般年長者也常有吃不好、吞不好的吞嚥障礙問題,都可到復健科吞嚥障礙門診接受診治。

高位頸椎後縱韌帶骨化壓迫 脊椎微創融合手術神經復原快

一位來自高雄市的陳先生,多年來飽受頸椎壓迫神經之苦,近來更因右腳無法抬起,隨時有跌倒的風險,四處求醫無法改善後,到花蓮慈濟醫院求治。經檢查發現他的第二、三節頸椎後縱韌帶骨化非常嚴重,受壓迫的神經幾乎扁成一條線,經神經脊椎微創外科主任洪祥益以微創融合手術治療,隔天即可下床,輕鬆抬起右腳走路,左右平衡變好了,內心十分感動。

智慧隨行˙全方位行動巡房APP 花蓮慈院獲SNQ標章認證

花蓮慈濟醫院人工智慧醫療創新發展中心(AI中心)開發「智慧式全方位行動巡房APP」,讓醫師巡房不再受到電腦桌機的限制,可以透過手機、平板電腦,即時了解病人的狀況,並與病人討論最適合的治療計畫,當病患影像有危急情況發生,還能主動通知醫師,及早介入治療。花蓮慈院團隊開發成果,獲得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生策會),頒發第二十四屆智慧健康類智慧醫療組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

「Dance with Diabetes(與糖尿病共舞)-護理個管引領糖尿病共同照護」獲SNQ認證

花蓮慈濟醫院創設住院個案管理師(簡稱個管師)照顧模式,從住院開始即依據病人需求提供個別性照護,出院後於門診持續管理性照顧,並且應用在包含糖尿病在內的長期慢性病人,不但改善病人回診的就醫流程,還提供具有區域特色的「原住民語影音媒體」及多元衛教宣導,這份用心改善了糖尿病照顧品質,同時獲得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生策會),頒發第二十四屆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

產學雙運院校合作 慈濟與臺大攜手醫教研發成果發表

創造力是讓人類不斷前進的重要因素。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疫情影響全球,讓世界看到臺灣的緊急應變能力與研發能力,包含花蓮慈濟醫院研發團隊以臺灣八種本土中草藥製成的複方,研發出淨斯本草飲系列產品,包含茶包、濃縮液及滴露,慈濟大學與中研院合作開發出新冠肺炎IgM/lgG雙抗體檢測試劑等,共同為抗疫投注心力。七月八日上午,由花蓮慈濟醫院聯合了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大林慈濟醫院、國立臺灣大學,於臺北慈濟東區聯絡處,攜手發表24件近年來重要研發成果與專利說明。

我要掛號



來電
 
導航
 
首頁

醫指付 

慈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