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五毛錢力量不是一次募完,是要啟發大家的涓滴愛心」,花蓮慈濟醫院常住志工顏靜曦師姊3月27日在大愛樓大廳舉辦「手手福,邀您一起植福」公益市集籌募社會服務室急難救助基金。早上不到七點,志工開始布置攤位,來自靜思精舍師父的手工油飯,更是不到九點半,就被鄉親及同仁採購一空。
抗癌之路有了溫暖的關懷與陪伴,就是支持癌友走下去的力量。三月十五日,花蓮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廖彥翔、護理部血液腫瘤科病房護理長楊佩雯、耳鼻喉科病房護理長陳怜潔、整形外科護理長歐軒如、癌症醫學中心個案管理師謝樹蘭、蘇慧如,一起訪視癌友家莊先生、林小姐。接受治療的街友林小姐表示,人皆有有同理心,將心比心,受到上人的感化,「有苦的人走不過來,有福的人就走過去。」 ,更允諾化療結束後,也要走入社區關懷其他癌友。
印尼慈濟醫院為啟用骨髓移植病房,先有三位醫師一位醫檢師二月十三日到花蓮慈濟醫院接受代訓,三月六日又有十六位代訓護理團隊到花蓮,展開三個月的培訓課程,學習重點包括慈濟人文、中文、及專業護理等。花蓮慈濟醫院三月六日舉行歡迎會,林欣榮院長指出,花蓮慈院骨髓移植多年經驗的專家團隊,骨髓幹細胞中心捐贈已幫助三十一國家地區病友,可協助印尼慈院培養出專業醫護人員,達到 上人慈悲利他行菩薩道願景。
三月八日是國際婦女節,這天下午,花蓮慈濟醫院於三樓空中花園舉辦「珍愛婦女,乎你健康!」活動,邀請院長室、護理部主管和醫療志工們參加,在長期照護部的同仁的帶領下做運動、跳健康操;現場發送一人一條彈力帶,由物理治療師指導如何正確使用彈力帶進行阻力訓練。林欣榮院長感恩同仁用心照護病人與家屬,也感謝醫療志工們承擔指引和關懷工作,在這特別的節日,透過具有意義的健康促進活動,祝福大家身體健康,繼續堅守崗位,守護花東民眾的健康!
印尼人口2.7億,尚無骨髓移植醫院,慈濟印尼分會為幫助急、慢性白血病或其他血液疾病病友,募資成立印尼慈濟醫院,並於2021年10月開啟門診與住院服務,成為臺灣慈濟醫療法人旗下第九家醫院,也是海外第一家慈濟醫院,2023年2月13日,首批來自印尼慈院四位醫師在花蓮慈濟醫院,展開骨髓移植訓練課程,並預計在下半年在印尼執行首例骨髓移植手術,讓當地患有血液腫瘤疾病的居民,不用耗費鉅資跨海求診。
花蓮慈濟醫院營養科團隊2月22日慶祝二二二營養師節,推出108個「月桃米豆飯包」募愛心快閃活動,募得3300元,援助土耳其震災及佛陀故鄉尼泊爾藍毗尼,營養師張慧芳指出,這次選用米豆為主題食材,除了強調植物蛋白在素食中的重要性,也響應聯合國2月10日世界豆類日,推廣多吃豆類食物,實現世界糧食安全及安全氣候的目標。
二月十七日,花蓮地方法院一共二十三位法官到花蓮慈濟醫院兒少保護區域醫療整合中心參訪,除了兒保醫療中心計畫主持人張雲傑主任介紹中心服務及兒虐驗傷實務、婦產科病房主任李佩蓁分享性侵害驗傷實務,更安排這群法官到急診驗傷空間、兒科加護病房實地走訪,讓他們更了解兒保中心的驗傷流程。
去年底,花蓮慈濟醫院造血幹細胞收集室,來了一位年輕的捐贈者江正偉,他在捐贈過程中不斷和妻子視訊,讓妻子知道自己的進度好安心放心。我們好奇詢問妻子是否也是護理人員,才知道原來他的妻子也曾經是捐贈者,只是捐贈的對象是自己不到五歲的孩子。
捐贈者小吉,是警察局鑑識組員,他的工作任務,總是在凶殺命案、天災意外或火災現場,專門負責鑑識意外發生與致死原因,他在各種現場看過各種悽慘光怪陸離的死狀,全都是不可逆轉的死亡。這一次他來到花蓮慈濟醫院造血幹細胞收集室,同樣是生命現場,他要做的是起死回生,首次化被動為主動面對生死,用自己的幹細胞去幫助一個有緣人脫離病苦,重新找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