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世界骨髓捐贈者日」(World Marrow Donor Day,簡稱WMDD),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十月一日在新北板橋大遠百舉辦感恩音樂會系列活動,規劃「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建檔宣導」,與九樓親子體驗區,邀約大眾加入「救人一命、無損己身」的配對行列。現場邀請捐、受贈者及醫界學者現身說法分享,並結合中華骨髓移植關懷協會音樂志工帶來的演奏及傳唱,共譜生命樂章的感動與喜悅。其中有兩位受贈者韓進忠與現任中華骨髓移植關懷協會理事長的廖肇華醫師都是移植超過廿十年,兩人現身說法分享自己因為骨髓移植而得救的生命喜悅與感恩,更讓現場人士深刻感受到髓緣重生的意義。
花蓮慈濟醫院九月三十日在靜心悅讀空間舉辦「住院醫師內部招募說明會」,由各醫療科主任、主治醫師與PGY(Post-Graduate Year training畢業後訓練)醫師分享座談,希望即將完成PGY訓練的醫師,在步入下一個重要的階段「選科」時找到志向,更歡迎他們留在花蓮,繼續守護東臺灣醫療。
圖(左):陳宗鷹表示,住院醫師招募以內招優先,歡迎加入花蓮慈院溫暖的大家庭。
圖(右):醫務秘書李毅說,只要用心,這輩子都會是好醫師。
九月八日,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在志工早會以「抗癌、回夏、返青」為題,分享花蓮慈院推出「免疫及幹細胞中心——珍存志業」服務,慈濟師兄師姊可以在這裡儲存自體免疫幹細胞。目前自體免疫幹細胞主要可以作為抗癌用。
花蓮慈濟醫院牙科部口腔病理科主任江俊斌教授,是治療口腔黏膜疾病專家。他在志工早會分享「惡性貧血」,這是缺乏維生素B12引起的貧血,在口腔內最常見的表現是舌頭變得紅紅的、平滑、舌乳頭消失,而且舌頭會痛,甚至麻木、產生口角炎。診斷前,病人需先做全血((complete blood count,CBC)檢查,看血液中有沒有鐵、鐵蛋白、維生素B12與葉酸的缺乏,是否有抗胃壁細胞的抗體。
圖:口腔黏膜疾病專家花蓮慈濟醫院牙科部口腔病理科主任江俊斌教授,志工早會分享「惡性貧血」的症狀與治療
中秋佳節即將到來, 上人、精舍師父、慈濟印尼分會執行長劉素美師姊與「宜蘭餅」劉鐙徽師兄準備了祝福禮,九月七日下午由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副院長許文林、徐中平、何宗融、黃志揚、陳星助等與護理部主任鍾惠君等主管代表,將這分疼惜與祝福送給全院同仁、與志工,祝福「中秋節快樂」。
花蓮慈濟醫院九月五日下午成立「弘法利生種子隊」,院長林欣榮以 上人開示「唯吾知足、知足常樂」勉勵大家,除了「菩薩大招生」,希望有更多同仁參加志工培訓,加入職志行列,更希望有更多的職志同仁參與「弘法利生種子隊」推廣募心募愛行動,他也呼籲全院同仁響應,贊助臺灣慈善、回饋佛陀故鄉、援助難民、翻轉非洲。
花蓮慈濟醫院八月二十七日為新到職未滿一年的同仁舉辦「新芽菩薩大道行」共識營,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透過影片說慈濟醫療志業緣起,院長林欣榮誠摯歡迎同仁加入花蓮慈院大家庭,一起守護偏鄉鄉親的生命與健康。一天課程下來,學員回饋在桌遊體驗「與業同行」感受最多,「慈濟5S」有助於提升他們在待人接物上的精進品質。
高雄西北扶輪社直前社長林昶仲是高雄榮總核醫科的醫師,亦是慈濟人醫會的志工。在一次參加造血幹細胞活動的經驗,讓他感受到青年建檔的重要,因此對於造血幹細胞捐贈的宣導,他認為應該要擴大層面,透過不同面向與利用各種社群平臺,把髓緣之愛傳出去。因此他在擔任西北扶輪社社長期間,便力邀高雄七個扶輪社一起籌措經費,邀請三位年輕藝術家:金穗獎得主陳依純、金漫獎得主施佳妤(筆名:星期一回收日)、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小說家吳曉樂分別以科技藝術影片、少女漫畫與小說的方式呈現血液疾病患著對於重生的渴望,進而傳達造血幹細胞捐贈即能救人一命的觀念。
八月十日,花蓮慈濟醫院麻醉部鄭偉君醫師於志工早會分享一段她在開刀房的見證與感動。這是一位罹患「先天性肺部呼吸道畸形」的新生兒,七月十五日,剛出生四天,經由兒童外科主任彭海祁與主治醫師楊筱惠師生與麻醉部團隊聯手,成功完成左上肺葉切除手術,讓小嬰兒可以順利喝奶不再喘。
八月十七日,是花蓮慈濟醫院三十六歲生日。早晨六時二十分,288位同仁分布在二期講堂、協力講堂與洄瀾防疫旅館,準備參與志工早會。而在今天志工早會的分享中,由林欣榮院長帶領全體同仁分為三區,向上人與全球慈濟人道感恩。而以慈濟大學醫學系第一屆學長為首及各單位主管代表組成,象徵「承擔如來家業」,此區由大醫王、白衣大士代表組成;第二區是由全院一人一票選出之歷屆十大傑出優良同仁組成,象徵肩負「慈濟精神」。第三區是一棒接一棒的「法脈傳承」,由院長、副院長、歷年同仁代表與護理母、女檔組成。在司儀骨科醫師陳顥文串場下,以活潑充滿朝氣的節奏,向 上人及全球慈濟人表達深深的感恩,同時邀請全球慈濟家人與花蓮慈院一起送愛到佛陀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