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藏高原到花蓮 西藏青年跨海求醫

  今年十七歲的土登昂布,來自西藏,因患有腦部腫瘤,導致發育遲緩、雙眼完全失明。經長期關懷藏胞生活的臺灣慈善團體,智喜團體與明愛文教基金會的牽線,轉介慈濟基金會。土登於三月底抵達花蓮慈院接受一連串的醫療計畫。土登的主治醫師神經外科邱琮朗主任表示,土登患有「顱咽瘤」,腫瘤最大部位為6.5公分。

七次手術考驗不斷 為一線希望而努力

  針對患有顱咽瘤的西藏國際個案土登昂布,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召集神經外科、復健科、中醫科等醫療團隊,為土登制定縝密的醫療計畫。國際醫療服務中心許文林副院長帶領團隊,搭起兩岸橋樑,為土登辦理來臺與後續醫療相關行政手續。考量土登只會說少許的中文,而媽媽只會說藏語,久美校長承擔起翻譯的工作,全程陪伴土登來台就醫。

如陽光燦爛的男孩 迎來生命的春暖花開

  花蓮慈院為患有顱咽瘤的西藏國際個案土登昂布制定的一系列醫療計畫中,中醫與復健是兩大重點項目。中醫的針灸療法具有疏通經脈、調理氣血等作用,邱琮朗主任表示,透過中西醫合作,能幫助腦中風病患縮短復元時間,並改善神經受損程度。

募心傳愛聚福緣 誠心祈願送祝福

  花蓮慈濟醫院同仁、志工九月一日下午五時三十分,在協力樓協力講堂,為受苦的民眾祈福。「小錢大善聚福緣」募心募愛活動,獲得同仁及志工響應,有的人帶竹筒,有的人掏出身上的現金,直接投入大竹筒中。這次為哈維颶風受災民眾募心募愛活動將持續到九月十五日。

輕安居快樂餐DIY 阿公阿嬤動手、動腦呷健康

  花蓮慈濟醫院輕安居的「快樂餐」推動已經有半年,從七月二十七日起為期三周,由輕安居與營養科攜手合作,讓來自台北醫學大學、台灣師範大學、長庚科技大學以及嘉南藥理大學的保健營養系實習生設計「快樂菜單」,與輕安居的護理師們帶著失智長者共同製作壽司、味噌豆腐湯、餛飩、大亨堡、玉米濃湯……等午餐,結合復健治療及自立生活訓練,與阿公阿嬤一起動手製作餐點,希望提升阿公阿嬤的生活能力。

31周年院慶大會 山醫之愛邁向全球

  光陰似箭,去年此時,花蓮慈濟醫院盛大舉辦三十周年慶,轉眼間,一年已過。八月十二日上午,花蓮慈院三十一年周年,「山醫之愛.邁向全球」院慶大會,在靜思堂國際會議廳溫馨舉行。五百位同仁、慈濟各志業體嘉賓、醫療志工,以及慈濟基金會林碧玉副總、慈善志業顏博文執行長、醫療法人溫順華主秘、張政彥顧問、張聖原策略長、玉里慈濟醫院張玉麟院長、教育志業執行長辦公室簡東源主任、慈濟大學醫學院楊仁宏院長、慈濟科技大學羅文瑞校長與鄉親、病人及家屬,共同見證這個充滿祝福與感恩的日子。

評鑑六度六關 醫愛之路感恩分享

  花蓮慈院於六月底圓滿醫學中心評鑑,箇中的酸甜與苦辣,仍在每位同仁的心中,院慶大會邀請評鑑幕前、幕後的英雄齊聚一堂,感動分享。您看過一張老照片嗎?四十七年前, 上人帶領慈濟志工到花蓮縣鳳林鎮關懷貧病個案時,遇大雨淹水,車子因此拋錨。慈濟志工全數下車,纏起裙擺、赤腳涉水,合力推著車子。當時,及時拍下這張照片的,正是 上人。早期訪視的艱辛與坎坷,草創時期的篳路藍縷,都透過照片為時代作見證。

用生命救拔生命 溫馨醫病情揪甘心

  「花蓮慈濟醫院,生日快樂!」來自印尼的國際個案蘇霏安,透過越洋影片,與媽媽Rosnilah、岳母、妻子Anna、2歲的女兒Adiba一起向花蓮慈院獻上祝福。「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蘇菲安更透過吉他自彈自唱,在印尼版《一家人》、中文版《感恩的心》的優美歌聲裡,向花蓮慈院醫療團隊獻上最誠摯的感恩。

醫療照護跨團隊 合和互協寫新史

  醫療照護A組由王志鴻副院長、護理部副主任呂基燕帶領RCC(呼吸照護中心)跨團隊分享準備評鑑的歷程與心得。分享過程由RCC病房主任劉迪塑醫師介紹團隊,包括藥劑師黃詠銘、物理治療師黃意雯、呼吸治療師羅春蘭組長、社工師柯文山,以及擔任這次院慶大會主持人的護理部副主任鍾惠君、內科部副主任王智賢、感控小組江惠莉組長等人都是陪評同仁。

輕安居阿公阿嬤彩繪領帶 歡度父親節

  每到節慶,花蓮慈濟醫院輕安居團隊總會為阿公阿嬤設計回味兒時或回憶年輕時代的體驗課程。八月八日下午,在護佐與職能治療師的規劃下,是一堂結合美術創作以及回憶的「領帶裝飾及製作」體驗。透過職能治療師王玠鈞的引導,阿公阿嬤暢談領帶的功能性,以及穿戴的場合,大多數的阿公阿嬤因為歡喜投入,哈哈的笑聲不斷。團隊創作過程,透露出阿公阿嬤最喜歡的領帶顏色是紅色系,因為紅色最喜氣最吉祥。


來電
 
導航
 
首頁

醫指付 

醫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