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二日是國際護師節,表揚今年度獲得台灣護理學會傑出護理人員服務奉獻獎的失智共照中心主任張幸齡
搜尋-新聞報導
公視推出照見生命價值題材戲劇,同時也是台灣首部器捐移植協調師職人劇《生死接線員》,首播後隨即創下公視連續劇開播首週收視紀錄,持續引領台灣戲劇劇對議題探討,也讓大眾更深刻關注生命議題。五月八日《生死接線員》製作人許家豪、主演曾少宗、導演王傳宗以及公視節目部林曉蓓應邀出席花蓮慈濟醫院特映座談。
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林喬祥醫師,在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乙皮畫廊舉行的「腦的美麗境界花蓮特展」中,提供每人四十分鐘的「精神健康及心理治療體驗」,體驗日期分別為:五月六日上午十一點至十一點四十分、五月七日下午兩點至四點四十分、五月十日三點至四點四十分,精神醫學部醫師以走出診間近距離的方式,提供有需求的鄉親現場預約體驗。
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何宗融五日上午在花東中醫博覽會中,先帶領與會貴賓及民眾打一套中醫養生功法暖身,並與慈濟大學學士後中醫系主任林宜信聯合講座,分享「中西合療守護您的健康」、「高齡社會來臨談善用中醫藥養生及延緩衰老」。現場還有花蓮縣中醫師公會醫師提供義診,讓民眾近距離認識中醫,也體驗中醫望聞問切的診斷與針灸的治病巧妙。
花蓮慈濟醫院精準治療「跨國合作」再添一樁!四日中午,花蓮慈濟醫院與美國哈佛大學喬斯林糖尿病中心(Joslin Diabetes Center)研究計畫主持人曾玉華副教授簽屬合作備忘錄,雙方將進行「代謝症候群研究合作」。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特別聘請曾玉華副教授為花蓮慈濟創新研發中心的研究諮詢輔導顧問,希望加快研究腳步,向精準醫學目標邁進,讓代謝症候群患者得到更多的幫助。
花蓮慈濟醫院在五月二日、三日,舉辦今年度首場「兒少保護增能研習會暨兒虐實務工作坊」,邀請豐富經驗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兒少整合中心團隊,包含高雄醫學大學法醫病理科尹莘玲主任、影像醫學部教授趙垂勳、兒童心肺科主任劉怡慶,分享兒少保護醫療鑑別技術,與實務經驗分享,吸引了超過百位花東區的社工師、醫事人員、檢警單位等兒少保護相關專業人員與會。
位在腹腔深處的胰臟,與胃、十二指腸、空腸、膽道、脾等都有關連,使相關疾病手術相對困難,其中以「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困難度更高;而腹腔鏡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Whipple Operation)也因此被稱為現代外科的聖母峰。
人人都有腦,可是你認識它嗎?「腦的美麗境界」花蓮特展五月三日上午在花蓮文創園區乙皮畫廊開展;希望透過海報展、畫展、專題講座及假日影展,帶著民眾重新認識大腦,挖掘內在的美麗新境界。開幕時,由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專題演講「可以不孤獨—三五成群溫暖人心」,分享保養身心的方法。花蓮慈院精神醫學部醫師暨花蓮精神健康學苑會長林喬祥導覽「腦科學」,乙皮畫廊執行長陳雅玲導覽藝術創作。
從事輸送帶電銲維修工作28年的林先生(化名),多年前雙眼開始出現視力模糊,陸續在眼科診所就醫,最後診斷為「雙眼後囊下性白內障」接受白內障摘除及水晶體植入手術,因而停止工作無收入,並經花蓮慈濟醫院東區職業傷病防治中心評估,診斷為職業病。
花蓮慈濟醫院四月二十二日舉辦「伸出援手前,請先了解他」攝影展。攝影展策展人是來自美國青年志工蕭予德,他花了一年的時間陪伴十三位高風險青少年透過鏡頭、文字,敘述他們鮮少人知的內心世界。蕭予德表示,對於這十三位孩子來說,每張鏡頭下的情景都是有意義的,只要願意傾聽,就可以循著照片的聲音,走進他們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