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脊髓損傷日 花蓮慈濟醫院舉辦「愛要脊時,讓生命發光發熱 」活動

9月5日是國際脊髓損傷日,花蓮慈濟醫院東區脊髓損傷醫療重建中心與傷友聯合舉辦「愛要脊時,讓生命發光發熱」活動,展售傷友文創品及手作美食;慈濟醫療法人副執行長郭漢崇、院長林欣榮等脊髓損傷照護團隊也到場祝福,輪椅界的神鵰俠侶歐淳友、蔡美雅夫婦視彼此為生命中的太陽,更以「不要放棄,珍惜彼此,努力向前」與傷友及家人共勉。

國際脊髓協會(ISCoS)宣布9月5日為脊髓損傷日(SCI-Day),並積極關注脊損傷患者及提高民眾意識。脊髓損傷帶來的不僅僅是無法行走而已,傷友還必須面對心裡、社會以及工作等相關問題。花蓮慈濟醫院東區脊髓損傷醫療重建中心透過「愛要脊時,讓生命發光發熱」活動,希望能為傷友及他們的家人帶來陽光。這次的活動也獲得花蓮縣脊髓損傷福利協會及傷友的響應。

早上8時30分左右,花蓮慈濟醫院大廳展攤以擺滿傷友的作品,包括手作的金縷藝術品、陶藝品、編織包包、手工鋼筆等文創品,以及手工餅乾、咖啡凍、溏心蛋、涼拌素若小黃瓜、滷豆干、滷蛋、饅頭等。深受花蓮慈院同仁及道院的鄉親喜愛。

引進AI虛擬病人輔助臨床技能學習 花蓮慈院教學部開辦教案撰寫工作坊

花蓮慈濟醫院教學部9月4日開辦AI虛擬病人教案撰寫工作坊,醫師等各醫事職類承擔教學的同仁齊聚一堂學習並分組實作,未來將透過AI虛擬病人(Virtual Human)平台,讓醫學生及其他醫事職類的實習學生,在接觸真實病人及實務工作之前,能有更多的臨床技能學習與練習,增進與病人之間,包括詢問病史、檢查、處置、衛教、甚至和家屬溝通……等互動的能力,同時也減輕同仁在教學上的工作量與壓力。

小孩恆齒撞斷後經審慎評估以活髓治療仍有機會保留成長潛能

孩童不慎撞斷新萌發恆齒時不用慌,花蓮慈醫院牙科部牙髓病科主任賴博堂指出,發育中恆牙根尖孔尚未完全閉合,若能在七天黃金治療期內,控制牙髓神經感染並保留健康的牙隨組織和齒質,多數仍能保留恆齒成長潛能。

賴博堂主任指出,牙齒構造由外而內分為牙釉質、牙本質、牙髓腔,牙髓腔內有血管、神經及結締組織,剛撞斷時斷裂處露出紅紅的,就是牙髓組織外露,若以傳統根管治療(抽神經),會使牙根停止發育、齒質變得脆弱,且失去感知;如果能先評估,清理牙髓神經避免感染,仍有機會保留健康的牙髓組織和齒質,也就是保留牙髓活性,讓根管壁繼續發育增厚;這時若能盡快以生物相容性高生醫材料黏合,會有不錯的成功率。

7歲孩童小松是在一年半前不小心把上顎新萌發的恆齒撞斷,經急診醫師會診根管治療科賴博堂主任接手以活髓治療。現在的小松雖然偶爾會因咬到堅硬的食物而使黏上去的斷片掉落,需再重新黏上之外,整顆牙仍保留恆齒成長潛能。

另外,年輕恆齒斷裂後,根尖腫起來,即是牙髓發炎;這時就要看感染程度與牙髓殘存的活性,賴博堂主任表示,若牙髓發炎侷限在牙根管的中、上段時,還是能嘗試活髓治療;若牙髓已壞死至牙根中段以下,就要評估牙髓再生術式。

賴博堂主任說,牙髓再生是在將根管感染控制後,誘導血塊生成至根管內,引導外面的牙骨質與造骨細胞往牙根內生長,使根管壁增厚;這樣也能使齒質結構接近正常,有利於長期的使用。甚至有些患者在追蹤治療一段時間後仍可發現牙髓活性恢復的情形。

賴博堂主任指出,牙髓治療、牙髓再生等治療術式需要特別的材料及更精密儀器輔助操作;因此提醒患者因尋求相關牙髓病專科醫師治療。若以活髓治療、牙髓再生術仍無法獲得改善,就需以傳統根尖成型術,在清創後填充材料至根尖,但此時牙根就會失去加厚與增長的潛能了。

 

2024 09 18 0909362024 09 18 090952

左圖:花蓮院牙科部牙髓病科主任賴博堂醫師表示,發育中恆牙根尖孔尚未完全閉合,若能在七天黃金治療期內,用顯微鏡控制牙髓神經感染並保留健康的牙隨組織和齒質,多數仍能保留恆齒成長潛能。(陳炳宏/攝)
右圖:7歲孩童小松是在一年半前不小心把上顎新萌發的恆齒撞斷,圖為術前照片1。(賴博堂提供)

2024 09 18 0910382024 09 18 091052

左圖:7歲孩童小松是在一年半前不小心把上顎新萌發的恆齒撞斷,圖為術前影像2。(賴博堂提供)
右圖:7歲孩童小松是在一年半前不小心把上顎新萌發的恆齒撞斷,圖為術前X光影像。(賴博堂提供)

2024 09 18 0911132024 09 18 091130

左圖:7歲孩童小松撞斷後一年半後牙齒成長狀況。(賴博堂提供)
右圖:歲孩童小松撞斷後一年半後牙齒成長狀況X光片。(賴博堂提供)2024 09 18 090936

 

謝易展夫妻捐贈救護車道感恩 提升醫療救護量能

「這是我們夫妻的心願!」謝易展與黃詩伊夫妻,為了感恩慈濟志工圓滿太太母親的身後事,於9月11日,捐贈一輛全新救護車給花蓮慈濟醫院。

花蓮慈院以人為導向的全人關懷照護國際研討會 提升病人健康與生活

「2024以人為導向的全人關懷照護國際研討會」9月7日在花蓮慈濟醫院登場,來自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門、臺灣等多位專家學者,一同探討與分享全人關懷照護的最新理念和實踐,也促進國際間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圖說:「2024以人為導向的全人關懷照護國際研討會」9月7日在花蓮慈濟醫院登場,來自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門、臺灣等多位專家學者,一同探討與分享全人關懷照護的最新理念和實踐。(攝/江家瑜)
 
我要掛號



來電
 
導航
 
首頁

醫指付 

慈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