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19 三月 2024 09:06

《醫師合心共識營》(四)——圓緣堅定醫療使命

◎圓緣堅定醫療使命

ss0147A1584ss0147A1594

左圖:中醫部住院醫師張簡媜鶧分享,有時在臨床工作中有需要「忍」的時候,就想起精舍師父提醒我們訓練自己「不要有瞋心」。(圖/江家瑜)
右圖:內科部住院醫師李博生說,抽靜思語時,抽到「分秒不空過。」我期許自己能夠更有效率、更加珍惜分秒,才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生活、利己,也種福田。(圖/江家瑜)

ss0147A1603ss0147A1644

左圖:曾是慈濟大學解剖學科老師的林國偉,退休後考取慈大學士後中醫學系,如今已是花蓮慈院中醫部第一年住院醫師,他分享從老師成為醫師的過程。(圖/江家瑜)
右圖:人的腦中有一個慈悲利他區,去做一些利他人的事,也是利己,大家可以細細去感受。(圖/江家瑜)

●中醫部住院醫師 張簡媜鶧
  每次回來精舍就是有「回家」的感覺,雖然今天下著雨,但靜思精舍的師父們依然很熱情的接待我們,不管是點心或是午餐,都準備的非常豐盛,相信大家也都是有感受到精舍這個家的溫暖。今天我覺得最特別的是一早的志工早會,師父的分享非常的相應我自己,有時在臨床工作中遇到需要「忍」的時候,就想起精舍師父提醒我們訓練自己「不要有瞋心」,若是有瞋心的時候,就要以慈悲的心情去面對,所以在未來的行醫路上或者人生道路上,若是出現不好的情緒時,我們可以用慈悲利他的精神去面對。

 

●內科部住院醫師 李博生
  原本這時間我應該是在臺北大巨蛋看棒球比賽,但為了參加這營隊,就取消了看球賽的行程,但是我得說不後悔做下這決定,一整天下來是滿滿的感動心情,也感恩所有的工作人員、老師,以及靜思精舍師父們的付出,成就了這麼圓滿的營隊。

  去年9月入職後,時常會有莫名的感動,可能是看到曾住在加護病房的病人,恢復到可以回到門診看診、志工們與病人話家常或是中午聽到《祈禱》這首歌時……等,有時淚水會忍不住在眼眶裡打轉,這樣的感動我想來自我是花蓮人,小時候有幸曾到精舍參訪,隨著年紀增長離開花蓮念書,想家的時候,看到學校附近的靜思堂就想起家鄉,畢業後回到了花蓮,也回到了慈濟,經過一整天的課程,讓我發現這樣的感動背後脈絡更加具象化。慈濟的精神,包括 上人的願景與期許,都很需要我且值得我這一輩子去慢慢經營。另外,抽靜思語時,抽到「分秒不空過。」我期許自己能夠更有效率、更加珍惜分秒,才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生活、利己,也種福田。

 

●中醫部住院醫師 林國偉
  曾是慈濟大學解剖學科老師的林國偉,退休後考取慈大學士後中醫學系,如今已是花蓮慈院中醫部第一年住院醫師。林國偉分享從老師成為醫師的過程,林國偉醫師說,無語良師的推動在醫學教育起了很大的影響,身為推動的一員,感受更深刻,所當學士後中醫學系招生時,經過與學長姐的深談與了解中醫講求全人醫學,且注重「上工治未病」的預防、養生醫學,而自己同時擁有無語良師的基礎教學,以及能在臨床上對中西醫合療做出貢獻,非常感恩慈濟給他這樣的機會,讓他實現夢想,希望可以繼續做下去。

 

●內科部副主任 王智賢
  今天帶著學員去居家訪視前,有先跟他們做一些介紹,因為這跟居家往診不同,除了有更深的慈濟人文、背後的團隊支持等,也提醒大家見苦知福。慈濟是一個非常強大做好事的平台,今天你可能是人生勝利組,也可能不受經濟景氣影響,我們是很幸運的一群人,如果你能發揮一些影響力、做一些會影響心靈的事情,就如林昭庚院士所說的,你幫助到別人是不是會更開心,那就是慈濟常常提到人的腦中有一個慈悲利他區,去做一些利他人的事,也是利己,大家可以細細感受。

 

最後的圓緣典禮上, 上人慈示,各位發心立願當一位醫師,就是要守志奉道,志為守好醫師這一條道路的「醫道」,要在自己的生命中將醫道好好開闊,不論在哪一科,現在的醫療科學越來越多,要學習研究的也更多,但若只是學習、研究,沒有進到臨床真的很可惜,既然進入到臨床,就是要搶救生命、守護生命、守護健康,為病人用心,將他們從病痛中好好扶起,看他們在人間發揮良能,為社會付出,這叫做生命的循環,期待他們康復後走入人群貢獻,這樣世間才會真正有希望。(文/江家瑜;圖/廖文聰、薛崑城、陳毅麟、江家瑜)

ss0147A1653

◎感動花絮

ss0147A1565ss0147A1575ss0147A1484

(圖/江家瑜)

ss0147A1466ssADS 1809ssADS 1813

(左圖/江家瑜、中、右圖/廖文聰)

ss0LINE ALBUM 113年 工作人員花絮 240318 1 吳淑潔ss0LINE ALBUM 113年 工作人員花絮 240318 1 李宜芳ss0SKC 5073

(左圖/吳淑潔、中圖/李宜芳、右圖/薛崑城)

閱讀 2 次數
我要掛號



來電
 
導航
 
掛號

繳費 

App

全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