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標籤顯示項目: 神經外科

  骨質疏鬆症不是老人家的「專利」而已,愛美拒絕曬太陽的「白雪公主」,以及很不愛運動的「懶人族」,更容易被骨質疏鬆症找上門。七月二日至四日,花蓮慈濟醫院舉辦骨質疏鬆健康衛教周活動,由神經外科、骨科、復健部、家庭醫學部以及老年醫學科醫師帶領醫護團隊進行骨鬆親善醫院啟動儀式,共同喚起大眾對骨質疏鬆的重視。

  走路小碎步、不自覺的顫抖、關節僵硬,不是中風也不是失智症,而是罹患了巴金森氏症。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專科護理師李芝緯四月十日在秀林鄉佳民社區,帶領這群歲數加起來超過千歲的老人家們認識巴金森氏症;巴金森氏症是老人常見且僅次於失智症的腦部退化性疾病。

週一, 28 一月 2019 00:00

20190128聲明

  蔣姓大德是一位小腦膿瘍病人,自一月十三日住院開始進行抗生素治療,目前已使用三種抗生素,治療過程順利,病情也一直在大幅改善中。一月二十七日上午,護理師不慎多給一劑抗生素,當天護理師發現後就向家屬說明。

  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已經多年排在國人十大死因中的前列位置,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最新排名,惡性腫瘤與腦血管疾病分別排在第一位及第四位,為了尋找更多能幫助病患的醫療方式,5月21日上午,將由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與花蓮慈濟醫院創新研發團隊與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簽約進行「自體間質幹細胞治療出血性腦損傷」的研究,同時慈濟創研團隊也將與台灣醣聯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針對CAR-T(T細胞)腫瘤免疫療法,簽約進行合作研發。

  慈濟醫療志業體系「六院一家」,為全臺各地的民眾帶來及時性的醫療協助,東部更有「花東三兄弟」-花蓮慈院、玉里慈院、關山慈院一家親,讓偏鄉醫療沒有死角。住在臺東的76歲的林賢治先生,也因為這樣的因緣,來到花蓮慈院就醫,由眼科、神經外科、解剖病理科通力合作,共同為林先生拔除纏身三十年的「眼中釘」!

週四, 30 十一月 2017 00:00

腰椎滑脫腳麻痛 脊椎微創手術幫大忙

  今年六十二歲的高女士,因生活及工作環境中長期不良的姿勢,經常密集性搬運重物,腰酸背痛的狀況起初輕微,後來麻痛加劇,一路從臀部延伸到大腿外側甚至到腳背處,也無法久坐,這樣的症狀竟長達十多年。尤其是近一年來,高女士不僅無法正常走路,甚至出現大小便失禁的狀況,在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吳聖文建議下,進行「經皮微創骨釘腰椎減壓融合術」,隔天即可下床,縮短復原時間。

週四, 06 四月 2017 00:00

頸椎脫位快就醫 復位手術救神經

  今年四十四歲的彭先生,日前因喝醉走路不穩,不慎意外從家中二樓跌落,造成頭皮約十公分的撕裂傷,送醫治療頭部外傷後返家,彭先生卻覺得後肩頸痠痛,兩周後至花蓮慈濟醫院接受檢查才發現,原來是頸椎第四、五節脫位造成頸部痠痛。神經外科吳聖文醫師為他進行頸椎牽引復位,將原來脫位頸椎復位後,再進行前位減壓固定融合手術,順利為彭先生解除病灶。

  來自上海的吳曉冬罹患「年輕型巴金森病綜合症」多年,身體僵硬無法行動,吃藥後身體又會晃動得很厲害,就跟個陀螺一樣在地上打轉,連站都站不好,二月二十一日在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功能科團隊的協助下,曉冬接受「深部腦刺激手術」(DBS),植入晶片與電池後,經過兩周的調整電量、脈寬、頻率、靶點;同時在復健團隊的協助下,接受職能與物理治療,曉冬終於能邁開步伐,展開新人生。

  身高191公分的傅伯勳,21歲,是位運動健將,擔任大學排球隊的攔中手。傅先生在去年底發生車禍意外,就醫後先處理手部外傷,其他部位經檢查,並無大礙。今年二月中,突發性的失憶加上四肢癱軟,輾轉來到花蓮慈濟醫院接受治療,由神經外科陳冠斌醫師收治。經診斷為「慢性硬腦膜下出血」,醫療團隊緊急為傅先生進行「穿顱引流慢性硬腦膜下血塊」手術。術後傅先生復原情況良好,已順利出院返家。

週四, 19 一月 2017 00:00

慈院陪妳,為人生的跨步而努力

  在慈濟志工的幫助下,二O一六年五月,陽雨先到蘇州健檢中心完成一系列詳細的身體檢查,檢查報告也火速傳回花蓮慈濟醫院。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召集醫療團隊,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整形外科、骨科、復健科等多科別,為陽雨制定縝密的醫療計畫。國際醫療服務中心許文林副院長、李毅醫務秘書帶領團隊,搭起兩岸橋樑,為陽雨辦理來台與後續醫療相關行政手續。

第 1 頁,共 2 頁

來電
 
導航
 
掛號

繳費 

App

全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