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團隊根據花東南北地形狹長就醫不便、等待治療時間過長、醫療資源不均等醫療特殊性等因素,自行開發全臺唯一「整合式放射治療管理系統」,獲得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生策會)第25屆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
花蓮、臺東幅員遼闊,涵蓋高山、縱谷等,有的病人因為交通不便需花費至少3小時的車程來治療,造就花蓮慈院放腫科團隊的服務範圍是臺灣醫學中心之冠,20多年來,也發展出採取預約制與全年不休息的治療排程,盡量讓病患治療不中斷。
「雖然發展出預約制與全年治療服務不中斷,但卻受限不同廠牌設備系統無法整合只能紙本記錄,導致病人常因為等待紙本記錄而無法即刻治療。」癌症研究中心主任許仁駿表示,依賴紙本不僅無法即時回饋資訊,使病患治療時程僵化,無法靈活調整,更因科內各醫療職類缺乏異地共享作業平台,無法進行縱向溝通,促使團隊自行開發「整合式放射治療管理系統」。
這套系統整合HIS系統的病人資訊、ARIA和MOSAIQ治療儀器的資訊,讓使用者不需切換即能在同一系統中呈現,且能讓科內同仁在任何時間與地點,藉由這套系統即時顯示與處理患者的治療資訊,不僅降低人工紙本謄寫的錯誤率,也能保護病人隱私。
放射腫瘤科放射治療計劃組組長陳逸偉說,這套「病人為中心整合式放射治療管理系統」從2018年開發歷經兩年,在2020年正式上線,在不必融合(開放)三套系統前提下,以雲端資料庫為架構,採取網頁形式呈現前端,成功整合科內眾多系統,且更將科內所有表單電子化。
系統從上線至今已經服務超過 1萬7千人次癌症患者,放射腫瘤科主任劉岱瑋分享,初診病患完成第一次治療包含等待的時間從 95分鐘縮短到只需 35分鐘、治療中斷率也從15%下降到3%、病患治療服務量增加656人次;且 94%以上病人滿意此系統,並認為醫療品質提升,且系統介入後,能節省病患就醫與醫療作業時間。
同時,也讓放射師有更多的時間,使用「頭頸部特殊擺位定位技術」協助頭頸部癌症病人進行治療,增加治療準確度、降低重新擺位率,以及病人額外接受輻射劑量等,使治療不因產生副作用而中斷,進而提升治療效果,且近五年頭頸部癌症患者平均存活率優於全臺灣。
許文林副院長表示,花蓮慈院放射腫瘤科20多年來致力於提供花東癌症病患所需放射治療以及照顧,依據花東的醫療特殊性,發展多項創新治療技術與治療模式,更自行開發出全臺灣甚至是世界首創唯一整合各廠牌與系統的「以病人為中心整合式放射治療管理系統」,希望能讓花東癌症患者,都能夠得到更好的治療結果。
▲放射腫瘤科放射治療計劃組組長陳逸偉說,這套「病人為中心整合式放射治療管理系統」成功整合科內眾多系統,且更將科內所有表單電子化,能讓科內同仁在任何時間與地點,藉由這套系統即時顯示與處理患者的治療資訊,減少花東癌症患者至少一小時的治療等待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