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週四, 24 二月 2022 08:24

讓手術室多一點溫暖,花蓮慈院「小兒手術麻醉不哭泣計畫」二年有成

日前網路上傳出一張照片,是花蓮慈濟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王睿霆抱著剛手術完的寶寶走向恢復室,旁邊還有另一位女護理師幫忙拿點滴,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那是執行二年的「小兒手術麻醉不哭泣計畫」,打造國際級無痛醫院是花蓮慈院長期以來目標,目的是希望讓醫院不再是冷冰冰的地方,手術室與病房能多一點溫暖。

抱著寶寶喊著「小超人勇氣藥水來了,喝了就不會害怕」,王睿霆醫師表示,該計畫由麻醉部部主任陸翔寧與楊曜臨、王柏凱兩位副主任發起,當初是因為有些寶寶手術後醫護人員分不清楚到底是痛、還是沒完全清醒,但寶寶在恢復室裡一直哭,一旁媽媽看了也很心疼,最後媽媽與寶寶哭成一團,卻因為無法判斷寶寶是否完全清醒,因此即使要給止痛藥仍有顧慮。而四、五年前麻醉科出現多模式止痛技術後,才造就這個「小兒手術麻醉不哭泣計畫」。

對寶寶來說因為年紀、身體都還很小,外科醫師手術時旁人幾乎看不到寶寶也無從觀察,但孩子醒來時又很痛,王睿霆醫師說,自己小時候也動過手術,開刀時旁邊的醫護人員都戴著口罩,又是陌生人,那種感覺真的好可怕,所以團隊就想如何可以為寶寶多做一點點。

而「小兒手術麻醉不哭泣計畫」是麻醉前就會用加了可以睡覺的Dormicum(短效鎮定劑)果汁與睡覺藥水,跟寶寶說這是「小超人勇氣藥水,喝了就不怕了」,而喝了藥水寶寶會昏昏沉沉,且有短暫失憶與抗焦慮效果,就算旁邊都是不認識的人,也不會感到害怕或哭鬧。

王睿霆醫師指出,多模式止痛技術是麻醉後,透過超音波導引代替打針,可以清楚確認把多種局部麻醉藥品注射到痛覺神經附近進行神經阻斷,達到局部止痛效果,且寶寶在手術過程、手術後都有保暖,且恢復得很好。

寶寶動完手術後,在恢復室因為麻藥藥效還沒退可繼續睡著,爸爸媽媽進來陪寶寶,也可以很安心的照顧寶寶,當寶寶醒來的第一刻,不會是看到穿著綠色衣服戴著帽子與口罩的陌生人,而是自己的家人,讓手術有舒適溫暖的體驗。王睿霆醫師說,「為孩子多做一點點」,希望能讓手術室多一點溫暖。

林欣榮院長表示,當初就希望麻醉科、神經外科等各跨科別合作,把花蓮慈院打造成無痛醫院,不管急性、慢性疾病,開刀房或病房治療,能達到國際無痛標準或更好,現在應該比國際水準更好了。

陸翔寧主任表示,「小兒手術麻醉不哭泣計畫」計畫,是包括歐美全世界國家都在努力的目標,但台灣並不多見,花蓮慈院是花東第一個執行「小兒手術麻醉不哭泣計畫」的醫院,該計畫看起來困難,但要執行很不容易,所幸麻醉部有很多優秀的年輕人,包括楊曜臨主任、王柏凱主任、王睿霆醫師等很熱情努力推動二年才有如此成果。

陸翔寧主任也指出,麻醉部每年會送兩位醫師到台北馬偕醫院與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受訓,多年來已經培養出大型兒童麻醉計畫執行能力,未來花蓮慈濟醫學中心成立兒童醫院時,院內麻醉醫師在兒童麻醉領域可隨時配合需求。(文:陳炳宏)

圖說:日前網路上傳出一張照片,是花蓮慈濟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王睿霆抱著剛手術完的寶寶走向恢復室,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那是執行二年的「小兒手術麻醉不哭泣計畫」,打造國際級無痛醫院是花蓮慈院長期以來目標,希望醫院不再是冷冰冰的地方,手術室與病房都能多一點溫暖。

閱讀 1 次數
我要掛號



來電
 
導航
 
掛號

繳費 

App

全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