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週三, 16 三月 2022 10:11

《醫師合心共識營》(一)慈悲醫療立典範 莫忘初心勤精進

花蓮慈濟醫院三月五日舉辦「醫師合心共識營」,為新加入慈濟大家庭的新進醫師及即將晉升主治醫師,在發揮臨床專業的同時,進一步了解醫療人文、成長慧命。

 

清晨六點,院長林欣榮與承擔學員長的醫務部主任吳雅汝醫師,與院長室主管及四十六位學員回到心靈的故鄉靜思精舍。副院長吳彬安、麻醉部陸翔寧主任、影像醫學部高鴻文主任、婦產部黃琦醫師承擔隊輔,第一堂課是從聆聽慈濟志工每天必須攝取的心靈資糧「志工早會」開始。


德昕師父開示時分享花蓮慈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陳言丞在今年初完成器官移植故事,一位六旬的婦人因腦幹出血重度昏迷瀕臨死亡,子女依照母親生前遺願同意捐出器官,移植團隊經過五個小時手術後取出肝臟與腎臟送回花蓮慈院,讓等待器官移植的的病友得到重生機會。

德昕師父表示, 上人曾開示,「我們身體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陳言丞主任當天移植手術忙到凌晨一點半,只為幫家屬發揮化無用為大用的良能,佛陀告訴我們生、老、病、死,無常變化總會來到,所以要不斷的啟發愛心,讓人人行善。

◎莫忘初心勤精進 精實課程滿堂彩
學員長吳雅汝醫師也在志工早會中分享這次共識營課程設計之精神與精髓。她提到,靜思精舍是慈濟人心靈的故鄉,醫師同仁中,許多是慈大醫學系的校友,常把握及珍惜每次回「家」的機會;對於來自其他醫學院的醫師們,回到精舍,更一件令人興奮與嚮往的事。

圖說:一到精舍的第一堂課就是從聆聽慈濟志工每天必須攝取的心靈資糧「志工早會」開始。 

  

為落實職志合一的精神,工作團隊全是已受證的慈誠委員同仁。吳雅汝醫師也鼓勵學弟妹,未來有機會,一同參與培訓,從中可以獲得更多的靜思法髓精神。

今年學員橫跨二十個醫療科,包括新進住院醫師、新進主治醫師、以及三年回訓住院醫師;工作人員則來自人資室、院長室、護理部、醫務部、公傳室、職安室、總務室、人文室,加上師長與講師,將近一比一的比例服務,希望學員在精進中可以感受到精舍師父、師長及同仁及師長的熱情。

課程的規劃是有林院長愛的勉勵、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介紹醫療志業十年願景、慈濟大學第一屆學長吳仁傑醫師、第十三屆學長黃琦醫師、第二屆學士後中醫學系學長吳立工醫師,以「回首來時路」分享他們從求學到踏入職場的經歷。


醫務秘書李毅則分享從醫病關係中,透過 CLEAR溝通五步驟,包括「C」 Connect ,「L」Listen,「E」Empathise,「A」Ask,「R」 Review & check,建立醫師形象。

為了落實 上人「非素不可」希望人人齋戒茹素,守護眾生、愛護大地,啟發人人善念,遠離疫情的理念。由心臟內科張懷仁醫師、肝膽腸胃內科洪睿勝分享「素素平安」,分享吃素的好處及如何吃素,希望更多的醫師加入素食行列。

下午人文體驗課程,是到協力廠體驗淨斯本草飲製作過程。何宗融、黃志揚二位副院長也分享淨斯本草飲對人體健康的幫助。之後,回到講堂林靜憪副總以「守志奉道利他行」為題,讓學員了解當初花蓮慈院歷經二次興建動土多麼艱辛不易,她也期盼提到學員在慈濟大家庭中可以發揮影響力,跟隨 上人行菩薩道。

◎師長叮嚀 花蓮慈院職志合一目標二十%

林欣榮院長在開場表示,今年與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由職志合一的同仁回來服務營隊,去年有二十位同仁受證,今年已有四十九位同仁參加培訓,他也向 上人發願,希望花蓮慈院職志合一的同仁可以達到二十%,讓花蓮慈院除醫療專業外,也可以加入慈濟大家庭,力行慈悲利他志業,不只造福花蓮、臺灣,甚至全世界,當 上人的千手千眼去膚慰需幫助的弱勢

 

上人給花蓮慈院的目標是「品質提升,人才培育」,林院長指出,在「品質提升」,由科部主任帶科部醫師、住院醫師不斷地提升能力,學無止盡,把能力提升到最高點,也鼓勵醫師參加院外的專業學會,甚至爭取世界最頂尖的大學醫院學習機會。在「人才培育」,醫院是團隊,不是個人英雄主義,人才培育也不是院長才有能力,副院長及科部主任也投入心力幫助年輕醫師、護理師、放射師……等醫事同仁,也包括行政人員;每個人都有能力參與人才培育人才成長的能力。另外,感恩再同仁成長的路上有師兄師姊的陪伴。

林院長也指出,茹素推素和募心募愛是 上人要推的有兩件事,希望同仁能歡喜響應,祝福世界能早日祥和平安。

林院長強調, 上人在創辦花蓮慈院時的心願就是希望推動中西合療,因為 上人過去就對中藥草有信心;在新冠肺炎大瘟疫時代,中西醫研發團隊依照 上人開示下研發出淨斯本草飲;今年起,已有醫療團隊開始臨床基礎研究,每一科都有機會參與中草藥臨床實驗,希望未來能把中醫藥推廣到全世界,取代昂貴的疫苗, 幫助全世界弱勢。

「靜思精舍是我們的家,大家長 上人創造慈濟世界,全世界救災、救難,精舍就是最有能量的地方,大家可以思索 上人為什麼創造醫療志業,醫師除把病人、家屬照顧好外,也要把 上人要做的事,相輔相成做好。」林院長指出,慈濟慈善腳步已達127國家地區,醫療志業應該跟著慈濟腳步,一起幫忙,志業體同仁之間以靜思法脈為核心,實行慈濟宗門理念,「醫療志業要靠大家,很快的不只在花東、臺灣、全世界都可以長長久久永續經營,用心經營可以慈悲利他」,林院長希望學員可以仔細聆聽課程進一步瞭解慈濟志業。

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以「慈悲醫療.醫療志業未來十年願景」為主題,透過影片分享,他指出,醫療志業未來十年願景是希望成為專業與人文並重的國際化醫療體系,以貢獻人類、守護地球。

圖說: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透過影片分享「慈悲醫療.醫療志業未來十年願景」。

林俊龍執行長指出,對應於聯合國提出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慈濟醫療法人提出醫療志業四大願景,包括「善盡慈善責任」、「營運卓越」、「專業領先」,以及「建立策略性人力管理制度」作為努力的方向與目標。其中「營運卓越」目標是二十五%臨床專科教學、研究、與服務,能領航國內甚至全世界,另外,須因應科技快速進步,以尖端科技為基礎,達到「專業領先」。

◎回首來時路 傳承人醫之愛


「回首來時路」由慈大醫學系第一屆的學長吳仁傑醫師先開講,目前在花蓮慈院急診部服務,也支援關山慈院急診。他在簡報上秀出一九九四年的大學聯考榜單,他指出榜單上有四成同學仍在慈濟醫療體系七院服務,他則待過前五家醫院。

吳仁傑醫師說,臺灣大部分民眾居住地多離大醫院不到一個小時車程,但在花東,有許多居民是萬一生病,即使搭上救護車,也需要一個小時以上才能到達急救醫院,這也是 上人為什麼要在花蓮蓋慈院。因為當時,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東部,醫療資源嚴重缺乏,直到有了花蓮慈院,就可以救心肌梗塞、做心導管、搶救中風的病人。

吳仁傑醫師指出,這幾個月他都在玉里慈院,有一次早上才在玉里跟徐子恒主任交班,下午就遇到瑞穗鄉富源地區有六十歲男性胸痛病人要急救,當時徐子恒主任線上協調請富源消防局救護車配合直接北上花蓮慈院。但富源只有一輛救護車,出去以後就會至少出現一段時間無車可用,如果再有一件救護可能就無車出勤,影響甚鉅。

不過消防局勤務中心負責派遣的同仁,近幾年受過花蓮慈院急診部高級急救技術員(EMP-P)培訓,深知資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性,雖然富源分隊只有一部救護車但壽豐有兩部,於是請壽豐分隊出動一部,就近與富源分隊在鳳林接駁後直上花蓮慈院,從病患上富源救護車第一張心電圖開始,四十八分鐘內送達急診,當時心臟內科值班的心導管團隊已在醫院待命,病人最後診斷右冠狀動脈100%阻塞,合併右心室梗塞,進行心導管手術後救回一命,如果按照原先的作法,富源救護車北上花蓮慈院,根據Google地圖顯示,該路段需要七十一分鐘才能到達,可能路上就要進行CPR急救。

吳仁傑醫師指出,狹長花東公路上的除救命路途遙遠之外,也強調慈濟以病人為中心的人文特色,特別是創立的宗旨、價值觀跟願景,新進醫師須認同才能將職業與志業結合;花蓮慈院雖是佛教醫院,但對各宗教一視同仁,且具備全人關懷與醫院志工的人文特色,「希望學弟妹能把握機會,讓自己在良善環境快速成長。」

第二位分享的婦產部黃琦醫師,他以「慈濟為我~我為慈濟」為題。黃琦醫師是在二十五年前,就讀國小時參加慈濟大學第一屆醫學系舉辦的社區健康服務隊活動,結下的善緣,後來以公費生進入慈濟大學,因進來不容易,所以就善加把握各種機會。

圖說:黃琦醫師是在二十五年前,就讀國小時參加慈濟大學第一屆醫學系舉辦的社區健康服務隊活動,結下的善緣。

黃琦醫師說,有些人認為非西部醫學中心,擔心在東部學習資源不夠豐富,但花蓮慈院有很多機會,他鼓勵學妹們參加臺灣婦產科醫學會,因為花蓮慈院訓練扎實,容易取得醫學會認證,發表的論文屬於SCI期刊論文,在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要升任主治醫師,SCI期刊論文就是門檻,而且花蓮慈院在住院醫師期間就積極培育人才,這也是與其他地區不同之處。

黃琦也舉花蓮慈院與友邦合作為例,過去透過國合會計畫就到過非洲的史瓦帝尼,醫院也參與衛生福利部新南向政策,慈濟基金會的全球賑災更達一百二十七個國家地區,都可利用這些資源拓展視野。

黃琦說,因為他是原住民公費生,接下來要去蘭嶼服務,屆時將利用休假之餘,回到花蓮慈院持續進修,也會讓慈濟精神在蘭嶼發光發熱,並運用所學結合遠距科技,讓慈濟醫療可深入離島原鄉,未來希望能在臨床教學研究貢獻所長。

 

第三位分享的是中醫部吳立工住院醫師。他說慈濟教育最特別的就是大體模擬手術,不只是手術還有家訪,人文訓練完整,所以經過大捨堂仍會去看大體老師,這分情懷在醫學之路非常重要,有時候忙碌時會忘學醫初心,只要想到大體老師寧願讓我們劃上千萬刀,不願我們在病人身上劃錯一刀,一股動力就油然而生。

吳立工說,前幾年曾執行「中醫急症處置試辦計畫」,提供病人針灸、開處方、雷射針灸等,剛開始擔心會不會有些急症無法處理,後來發現病程來得快時,中醫治療恢復的速度也非常快,因此越來越有成就感,更了解到同一個病人,在中醫與西醫看到的理論架構完全不同,但都可以幫助病人,而且合療是一加一效果大於二。

因為中醫與急診合作的計畫做得很好,花蓮慈院累計服務量佔全國過半數,所以何副院長獲總統頒發中醫貢獻獎。在林院長與花蓮慈濟醫院也獲頒中醫界的最高榮譽,第一屆玉階獎的肯定。

吳立工提到,花蓮慈院還有一個特色是中醫病房「自在居」,提供中西合療服務,因此會遇到中風、癌症、脊髓損傷、安胎等各種病人,是中醫難得的學習機會。另一特色是運動醫學領域,針灸對傷科、筋骨肌肉酸痛極有幫助,何宗融副院長就是奧運代表隊隨隊中醫師,透過針灸與雷射針灸方式幫選手緩解肌肉緊繃與酸痛不適。

吳立工醫師也分享慈濟人文精神體驗,之前參加柬埔寨馬德旺義診,當地居民大多務農,因環境潮濕,大多有身體痠痛及膝蓋不適情形,而在義診前因為擔心民眾營養不良容易暈針,會先發食物,這就是「視病如親」的醫療人文,也了解到在臺灣生活是多麼幸福。

(文/陳炳宏;圖/廖文聰、黃思齊)

 

閱讀 1 次數
我要掛號



來電
 
導航
 
掛號

繳費 

App

全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