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左):臺灣大學醫學院黃瑞仁教授,分享他在臺大雲林分院的營運管理經驗。
圖(右): 臺北醫學大學數據長許明暉,分享智慧醫療與數位轉型專題。
圖(左):副院長陳星助以「醫院因應醫療健保環境變化的經營方向」為題分享。
圖(右):院長林欣榮以「偏鄉的宿命與翻轉」為題,分享經營策略表示,二○一六年上任以來,已經達到最大投資、最大成長成效。
圖:德勷師父開示指出,上人在花蓮偏鄉要建慈濟醫院需要很大的魄力,經過上人、林(靜憪)副總、歷屆院長、全院醫護、行政同仁努力,好不容易才能打造出花蓮慈濟醫學中心。
醫院營運管理專題 黃瑞仁教授分享臺大雲林分院經驗
在下午祈禱後,由臺灣大學醫學院黃瑞仁教授,分享他在臺大雲林分院的營運管理經驗。黃教授是心導管治療專家,二○○四年,雲林分院改制初期,即擔任副院長,投入雲林偏鄉醫療;二○一五年接任臺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隔年轉任雲林分院院長。
黃教授一開始便指出「來到花蓮慈院有回到家的感覺」,他在住院醫師訓練期間,前前後後有六個月在花蓮慈院學習,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個月精舍師父請住院醫師聊天三十分鐘的時光,他認為有機會聆聽師父的親切教誨,對他後來的行醫理念有非常大幫忙。
黃教授任雲林分院副院長、院長期間,強調團隊合作,縮小城鄉醫療差距,提升醫療服務品質,全心打造雲林分院成為民眾最信賴的大學醫院;因雲林地處偏鄉,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為善盡社會責任,除積極配合並參與國家衛生醫療政策,推動國際衛生活動;也深入社區、校園、監獄、無醫村、偏遠地區巡迴醫療服務等。
黃教授的分享以新書《一群人,讓這裡更美好》同名為題,他指出,這是本書是他在雲林分院的經驗,這「一群人」也可以套用在花蓮慈院的團隊。在人才培育上,他細說經驗及優質的進修制度,也特別指出王志鴻副院長就是他心中的典範。
智慧醫療與數位轉型 許明暉數據長細說近年發展
臺北醫學大學數據長許明暉,是位神經外科醫師,也是大數據專家,曾任衛生福利部資訊處處長。他表示,數位轉型主要包括三件事包括Digitization、Digitalization、Digital Transformation,;Digitization指的是把類比訊號轉成數位訊號,Digitalization重點是把流程資訊化,就像花蓮慈院過去是第一家自行開發PACS系統,把流程資訊化;最後才Digital Transformation數位轉型,就像近來像花慈在林院長帶領下,把PACS帶到偏鄉,改變了醫療服務遊戲規則,是創造力。
許明暉數據長說,衛福部目前堆推動的FHIR(Fast Healthcare Interoperability Resources)標準,主要以美國HL7FHIR標準結構的建置,重點是過去把病歷轉換成電子資源後,帶來各種可利用性的可能性,甚至可以做出所謂的digital twin((數位虛擬的雙胞胎))。花蓮慈院也是全臺灣引進FHIR最好的醫院。
許明暉數據長也指出,北醫大設立數據處,因為數據處把整合臨床數據中心、校務研究中心、健康資料加值中心、與生物資訊中心整合,並有石瑜教授的指導,與健保資料庫連結,可提供服務給各計畫主持人。
許明暉數據長還說,明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發起的百萬名美國人全基因體數據庫計畫「All of Us」要開始對公眾研究者開放,臺灣在衛福部主導下也有國家級的生物資料庫平台,約有九十一萬筆檢體資料,透過這樣的資源,可以讓研究者在沒有很多研究資源有限下時,可以從基礎開始探索。
許明暉數據長提到,國際研究數據聯盟OHDSI是全球的數據庫,免費提供使用及工具,現在有七十五個國家加入,全球七十多億人口,有十分之一人口被涵蓋,北醫大透過合作研究,已有正式研究發表;同時北醫大也從參加別人的計畫轉為有主導計畫,目前OHDSI已經在內政部註冊中。另外,美國梅約醫學中心(Mayo Clinic)的生醫數據研究,有一個MCP(Mayo Clinic Platform)平台,入選後可以免費使用一千萬人去識別化後的資料及驗證AI演算模型,都是可用的免費資源,北醫大今年已有一團隊入選。
副院長陳星助以「醫院因應醫療健保環境變化的經營方向」為題分享。陳副院長指出,花蓮慈院的定位是「慈濟世界的醫學中心、臺灣東部的醫學中心、也是慈濟人才培育的醫學中心」,這幾年的努力成果,第一是進花東看病的病人已經遠大於出去的病人;第二是依據今年八月十九日公告的數字,二○一一年,臺灣的平均餘命是八十點八六歲,比二○二○年下降,可是花蓮跟臺東是是逐年增加,在追全國的平均餘命漸獲成效;此外,花蓮施政項目中,醫療也拿到全國金牌,都是全院同仁的努力成果。
陳副院長也指出,在《康健雜誌》發布的二○二二年健康城市大調查總排名:花蓮縣是臺北市之外,與嘉義市、臺中市並列第二名,其中「醫療服務」、「健康環境」全國第一名,也是這幾年同仁努力的成果。
陳副院長還提到,未來要努力推動目標,第一是把醫院基礎建設打好,建立大數據資料庫湖,結合分析工具,增進環境變化因應能力,現在已從臨床資料庫、社區資料庫開始做,品質資料庫也進來了,未來擴至全院;第二是透過區域整合,計畫把智慧醫療裡的精準醫療推廣到整個花東區,這樣才能看到整個花東努力成果。
最後一堂課,由院長林欣榮以「偏鄉的宿命與翻轉」為題,分享經營策略表示,二○一六年上任以來,以開源為主 節約為輔的策略,進行「品質提升、人才培育」四年成長百分之四十八,每年成長四點二億元,感恩全院主管與團隊的經營努力,已經達到最大投資、最大成長成效。
林院長認為,要如何翻轉宿命? 只能增加創新研發爭取非醫療收入。一是跟政府相關單位合作,如爭取國科會、衛福部合作計畫,目前已從過去的一點三億元提升到二點六億元,成長百分之七十三,第二是跟產業界合作,進行產官學合作研發計畫,做出成效,產業界就支持醫材、設備,去年醫院所獲得的捐贈已近四億元,希望今年能破五億元,二年內破七億元。
林院長最後勉勵同仁,在醫療與非醫療都要繼續努力,醫學中心就是在臨床醫療、教學研究、創新研發等三領域齊精進,每個人都很重要,做該做的、有興趣的事,抱持悲心,看到病苦、難症、絕症,就要設法解決,雖然在偏鄉,有 上人在,一定可以繼續翻轉。
圓緣 大醫王蔡昇宗、裘品筠、王智賢代表分享
神經外科部主任蔡昇宗表示,醫療執行長林俊龍提醒要經營有愛心關懷病人的醫院,財務要達到一定平衡,才能永續;創新研發,東部比西部醫院更有機會。
上人最近一直很關心佛陀故鄉尼泊爾,院長也常提醒募心募愛,蔡昇宗主任表示,他有機會就跟朋友與病人分享,期許能為弘法利生多盡點力,他也會常邀醫師界好友來花蓮,鼓勵他們小孩來慈濟念書。
兒童急重症科主任裘品筠說,對黃瑞仁教授的分享最能感同身受,因為她在花蓮慈院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後,到中國附醫接受兒童心臟科與兒童重症科次專科訓練,明顯感受到偏鄉與臺中一級戰區的差異。
裘品筠提到,花蓮偏鄉跟黃教授描述的雲林分院環境滿接近的,病人剛開始都直接往臺北送,但雲林畢竟在西部,有高鐵、有火車、有高速公路,所以他們病人轉出去的速度更快。花蓮不管往南還是往西還是往北,都有一段山路,所以病人在往外就醫也往往會遇到比西部更多的問題。
裘品筠後來又決定回來花蓮,一部分原因是覺得花蓮地區缺乏兒童重症照護,她還記得回來之前,花蓮好像發生重症嬰請警車開道送到臺北的新聞;她希望貢獻在臺中所學,改善花東兒童重症照護,所以回花蓮就發展兒童的介入性治療,做兒童心導管。就是希望解決病人的問題,原本呼吸器拿不掉的,做完導管之後可以拿得掉,心臟的手術也是一樣,在這之前遇到複雜的兒童先天性心臟病,大部分都還是直接轉送到臺北。
裘品筠說,這幾年她也努力提升兒科加護病房的照護品質,畢竟心臟手術不是開完刀就結束,後面併發症可能隨時會出現,需要即時處理。 這過程包括護理同仁的重症訓練課程,而這段時間,許多極困難的小病人都度過難關活下來了。像「小湯圓」第一階段肺動脈繃紮術(PA banding)手術,先由心臟外科處理,之後就在門診繼續養大,當然家屬也把孩子照顧得非常好。第二階段「小湯圓」在一歲時手術是大手術,是花蓮首例的十公斤以下小兒心臟完全矯正修補手術;當時她已跟兒童加護病房的護理師團隊上過包括休克、血型動力學、開心手術的術後照顧等相關課程並完成訓練,而很感恩家長相信團隊,小朋友住院七天之後,就很很開心的回家。
內科副主任、腎臟科主治醫師王智賢分享,有一次與衛福部官員參觀馬來西亞慈濟醫院經驗,當時見證了他們在檳城醫院電子病歷,花蓮慈院還在用紙本病歷,他們已經數據化了,一樣用FMC的機器、一樣用電腦,而且照顧不只佛教徒、穆斯林,還有各種人種,其實幫一個洗腎病人等於幫了他全家翻轉。
王智賢提到,慈濟這個寶庫要好好學習,院長傳授地處偏鄉,要怎麼翻轉經營,主管的態度要怎樣改變;黃瑞仁教授建議用個人特質來吸引人才,都是值得學習的想法。
德勷師父開示祝福
營隊最後,由德勷師父開示指出,上人在花蓮偏鄉要建慈濟醫院需要很大的魄力,經過上人、林(靜憪)副總、歷屆院長、全院醫護、行政同仁努力,好不容易才能打造出花蓮慈濟醫學中心。
德勷師父也提到, 上人期待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誕生和成道的地方,無論是尼泊爾的藍毗尼或是印度王舍城,現在踏上那塊土地感受到的還是二千五百多年前的社會環境。當初佛陀成佛後再來人間,就是為了苦難的眾生,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佛陀來人間的本懷就是要教菩薩法,讓人離苦得樂。
「各位就是在行菩薩道,每天用你的生命在解救生命,那一念的悲心不忍他人受苦,就是你佛心啟現的時候,就是那一分的菩薩心」,德勷師父說, 上人開創慈濟,不管是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志業,都不離開菩薩道;相信花蓮慈院主管承擔志業都是有願力來的,不然靠 上人的力量是沒有辦法達到的。
德勷師父說,「五十多年來,我們走了一條跟別人不一樣的路,不是佛教的創新革新, 上人說我們是回歸到佛陀的本懷,走出一條被肯定的路,是一個典範,現在 上人期待把佛陀當初的理想落實在人間,把它實踐出來,確實對社會有幫助。」
德勷師父又說,「把這樣的法帶回佛陀的故鄉尼泊爾,甚至印度,因為那個地方沒有正法,所以 上人開示,看到白褲、白鞋進到這個家庭,這個家庭有希望了,這個孩子有希望的;只要是有慈濟人在的地方,正法就住世;現在我們希望可以回到那邊,翻轉他們的生活;這個非常不容易,因為慈濟走了那麼多年,四大志業才穩定下來。現在,慈濟再回到尼泊爾,馬上要在當地落實四大志業,需要靠大家每一分的力量了。(文/陳炳宏、王志傑;圖/廖文聰)
圖(左):院長林欣榮(左起)頒發結緣品給黃瑞仁教授,副院長吳彬安與學員長李彝邦主任陪同。
圖(右):院長林欣榮(左起)頒發結緣品給許明暉數據長,副院長吳彬安與學員長李彝邦主任陪同。
圖(左):下午一點二十分,許明暉數據長(左起)、黃瑞仁教授與林欣榮院長,虔誠合十祈禱。
圖(右):神經外科部主任蔡昇宗表示,有機會就跟朋友與病人分享,期許能為弘法利生多盡點力。
圖(左):兒童急重症科主任裘品筠說,對黃瑞仁教授的分享最能感同身受。
圖(右):內科副主任王智賢表示,慈濟這個寶庫要好好學習,院長傳授地處偏鄉,要怎麼翻轉經營,主管的態度要怎樣改變;黃瑞仁教授建議用個人特質來吸引人才,都是值得學習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