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一百二十八位新進同仁更了解花蓮慈院與慈濟精神。除了共識之外,也讓參加的學員「共事」,實際參與居家關懷、環保站體驗等,讓學員身體力行見苦知福。
圖:人文室召集各單位主管一同規劃這次的新芽菩薩大道行共識營。
左圖:營隊中邀請了醫師、護理師、社工室與宗教處同仁代表,分享心路歷程。
右圖:在顏惠美師姊的陪同下,林欣榮院長帶著同仁為照顧戶茶小姐慶生。
◎職業志業善念共識 新芽菩薩大道行
「在慈院我們帥不帥不是重點,慈眉善目跟慈悲心才重要!」花蓮慈院大家長林欣榮院長開營第一件事,就是先感恩所有學員、志工與工作人員的付出。接著跟大家分享,花蓮慈院光是同仁就有將近兩千人,新進同仁一開始可能很難認識所有人,共識營不光是讓大家知道慈濟在做甚麼,花蓮慈院在做甚麼,還可以讓大家認識彼此。
營隊主持人林宜靜護理長表示,為了要讓大家更真實的表達自己,開營典禮上特別請林院長保證,花蓮慈院是一個真誠敢言的環境。林欣榮院長說,有甚麼問題都希望大家能提出來,讓我們一起努力,花蓮慈院不只是一個真誠敢言的環境,而且還是一個大家可以很珍惜的環境。
共識營是事業與志業的共識,所以,營隊中特地邀請到醫師、護理師、社工師以及宗教處的代表共同分享。其中神經內科住院醫師許晉譯表示,自己是慈濟大學醫學系的公費生,從現實面來看慈濟的公費免利息,比助學貸款還要划得來,但是更重要的就是還是寶貴的經驗。剛從日本參加國際研討會回國的許晉譯說,很多人都說花蓮人少事多,其實這也代表著實作練習多、機會多,這些都是比金錢更寶貴的。
「到職前十年,我天天都想離職。」在職已滿十八年的社會服務室主任謝侑書表示,十五歲就認識慈濟,人生有近三分之二都跟慈濟有關,一開始到醫院的服務的時候還不懂怎麼找到事業與志業的平衡點,但是現在她想通了,她要讓大家都能感受到她15歲時認識的慈濟,要讓身邊的同仁都能開開心心,因為幫助病人真的很開心,得到病人與家屬的回饋也很開心!
在合心八樓神經內外科病房服務的黃雅芳護理師說,其實自己一開始也天天想離職,因為她發現東部的病人跟其他地方不一樣,有很多路倒患者,不是找不到家屬,就是家屬沒辦法到院照顧病人,面對繁雜的工作加上常常找不到家屬的困擾,讓黃雅芳護理師遇到護理生涯的瓶頸。但是後來在余佳倫護理長還有單位的臨床教師學姐的陪伴與指導下,黃雅芳說,能照顧病人,看著病人因為好的醫療照護漸漸好轉,真的很有成就感。
「來到慈濟之前我就像匹野馬。」慈濟基金會宗教處的黃誠浩師兄表示,自己13歲的時候就到美國讀書,後來成為矽谷的一名工程師,因緣際會下才回來臺灣進入慈濟。誠浩師兄說,以前自己性格很直就像匹野馬,但是來到慈濟做的都是有血有汗的事,而且師姑伯一定都會把大家餵飽飽,所以,現在成了血汗「飽」馬。
第一次到醫院分享的誠浩師兄表示,「幫助」跟「綁住」常常會被人連在一起,但是如果整天想著我甚麼時候才能還完欠的債務或人情,這樣通常會做得越來越不開心,所以,不跟大家說道理,只希望大家都能高高興興、歡歡喜喜的,真正的喜歡自己的工作!
「有時候你被問了20次以上的事情,是那位病人問的第一次。」除了經驗分享之外,總務室代理主任沈芳吉、陳玉娟護理長與兩位急診護理師、一位新進護理同仁,共同帶來一段臨床模擬情境演練。沈芳吉主任表示,大家都知道要有同理心,但是臨床上會遇到很多突發狀況,包含被重複詢問、被打斷臨床工作、…等,心裡難免受到影響,這時候更應該提醒自己,病人是因為病痛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這樣心裡就比較能調適過來,用平常心去面對。另外,沈芳吉主任也分享院內有14個不同的社團,運動、休閒、語文、...等各種不同類型,歡迎大家一起參加,或者成立新的社團,一同紓壓更樂活。
◎身體力行見苦知福 善念匯聚竹筒歲月
對的事情,做就對了!人文室組長張春雄師兄表示,共識營當然不能只有坐在講堂裡面,所以,下午特地安排了出坡體驗。除了有陳星助主任秘書帶領的靜思小築打掃組,護理部鍾惠君副主任帶隊的環保體驗組,還有被大家稱為樂透組的兩組居家關懷,分別由顏惠美師姊陪同林欣榮院長、跟張紀雪師姊陪同護理部章淑娟主任與學員共同出發。
出發前,社會服務室副主任顏惠美師姊跟大家分享,很多人都說慈濟都去救外國人,但是其實 上人最早開始就是從花蓮做起,以援建工程來說,1975年蓋的靜思小築,應該算是第一間大愛屋,讓生活困苦的人有個地方居住。花蓮慈院三十一年了,慈濟基金會更是五十一年了,慈濟人的腳步從花蓮做到全台灣,再到全世界,同時也不忘在台灣的所有人,所以,這次就要帶大家實際去看看,這些年來慈濟人如何落實在社區。
「讓大家知道自己做甚麼,是很重要的事情!」陳星助主秘在打掃之前,特地先跟所有學員說明靜思小築的由來,還有目前住在小築內住戶的狀況,分享每年花蓮慈院團隊都會到小築打掃,還有幫住戶慶生的經驗。而環保體驗組在開始體驗之前,環保站的師兄師姐先解說環保分類的流程,不論是撕標籤、瓶蓋分離還是種類的辨別都一一傳授給學員。讓參加的學員都說:「原來環保回收不是把寶特瓶丟到分類桶裡就好。」
居家關懷第一組由顏惠美師姊陪同林欣榮院長及學員,分別前往訪視脊椎損傷的茶小姐與周先生。第二組則是由張紀雪師姊陪同章淑娟主任與學員,前往關懷彩雲阿嬤、阿梨阿嬤,還有因病臥床的小婷。訪視後忍不住哽咽的人資室冉玉琳表示,一開始沒有想到自己會哭,但是在過程中真的很感動,不是覺得他們很可憐,是實際參與到志工與照顧戶互動的過程,讓人很感動!尤其讓她印象深刻的是,茶小姐明明長期臥床,只有手能稍微活動,但是還是堅持著要存竹筒,捐給慈濟去幫助人。
讓人感動的還有周先生,意外事故造成脊椎損傷後,曾經怨天怨地,還把氣發在醫護人員身上,但是在顏惠美師姊的鼓勵與牽線下,拜口足畫家謝坤山為師,現在也成為一名口足畫家,能用自己的能力去賺錢,養家活口之外還有能力捐錢助人。周先生說:「以前我是手心向上的人,接受人家幫助,現在我有能力了,就要做手心向下的人!」周先生一路以來的轉變,也讓參加的學員說,我們不是來關懷的,我們是來學習的,他們(照顧戶)就是我們的老師。
短短一天的時間過得很快,有前輩分享自身經驗,加上實際出坡體驗的課程,也讓許多學員表示,這次共識營跟想像中的不一樣,原本以為會是一直聽演講,看影片,或者拜佛念經,但是參加完只覺得充滿活力,很想好好的用自己的能力去付出。
「原本很期待會聽到 上人開始,。」二六西病房護理師邱琬淑表示,覺得自己遇到了瓶頸,以為共識營能聽到 上人開示,讓自己能找到出口,但是雖然沒有聽到開示,卻從大家的實務分享找到不同的方向。最後護理部章淑娟主任與病房護理長林孟樺也給琬淑一個大大的擁抱,給她支持向前的力量。
「品質提升,人才培育。」林欣榮院長表示,西方教育常常提倡要獲取資源,要爭第一名,但是過程中可能會造成對別人的傷害,所以,要抓對方向,要合和互協,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對自己,也對別人。營隊中,也安排了募心祈禱,讓學員們看見世界上有值得我們學習的人,也有需要我們幫助的人,讓大家一起匯聚善心善念,還有學員帶著照顧戶捐出的竹筒,一起成就那份助人的善願。
營隊的最後,主持人林宜靜護理長用一首歌「魚仔」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在覺得無力、失去方向的時候,能夠想想當初自己的初發心,找回讓自己決定投入醫療的動力!林欣榮院長說,很多人對「慈濟」這兩個字有著很高的期待,就像病人、家屬對醫療的期待,有時候可能會成為一種壓力或者挑戰,但是就像 上人說的「要做對的事情。」用專業與人文精神去付出,真心去付出就能得到開心。
(圖:人文真善美許榮輝、廖文聰;楊國濱、黃思齊/文:黃思齊)
◎募心募愛
◎居家關懷
◎二期小築打掃
◎環保站體驗
◎各小組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