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週一, 02 十一月 2020 09:18

幫助病人找回活著的尊嚴 《能醒能走-林欣榮教授的腦醫學救命筆記》

  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與「能醒‧能走」中西醫合療團隊於十月二十九日在門診大廳分享25個真實故事

,書裡有醫療團隊一路陪伴病人走過病痛的點點滴滴,也收錄林院長行醫四十年的腦醫學救命筆記及寶貴經驗;書中主角之一「小穎」蒞臨分享她從發生意外,到如今回工作單位「復健」的歷程。

  「用案例分析專業、用實例講述醫療、用細心看見用心」是《能醒能走》這本書的特色。深刻體會病人的生命沒有「等待」二字的林欣榮院長表示,在花蓮慈濟醫院醫療團隊的努力下,已翻轉過去「後山」醫療落後的刻板印象,常有重症病人慕名自外縣市,甚至自海外來到花蓮求治。

  「病人不能醒要能醒,不能走要能走!」代表醫療團隊的中醫副院長何宗融表示,為了讓病人能醒、能走,醫療團隊包含中醫部、復健部、影像醫學部、麻醉部、神經內外科、護理部、創新研發團隊、志工等跨科別的團隊,聯手讓病人接受最完善的治療及照顧。而中醫運用望、聞、問、切,以及中藥、針灸等療法配合西醫雙管齊下的治療,都能幫助病人「能醒能走」。

書中〈我怎麼在這裡?〉篇章的主角小穎(中)送上感謝卡,感恩花蓮慈院的醫療團隊讓她重獲新生,由林欣榮院長(左)及何宗融副院長(右)代表收下  小穎(中)也很感恩照護她的中醫副院長何宗融(左一)、護理部主任鍾惠君(左二)、專科護理師王宜芬(右二)、神經內外科護理長余佳倫(右一)
左圖:書中〈我怎麼在這裡?〉篇章的主角小穎(中)送上感謝卡,感恩花蓮慈院的醫療團隊讓她重獲新生,由林欣榮院長(左)及何宗融副院長(右)代表收下。
右圖:小穎(中)也很感恩照護她的中醫副院長何宗融(左一)、護理部主任鍾惠君(左二)、專科護理師王宜芬(右二)、神經內外科護理長余佳倫(右一)。

  《能醒能走》除了收集了林欣榮院長與神經外科團隊的二十五個故事,並以病人受傷或病變的部位來分篇章,從醫療團隊與病人之間,讓讀者不僅可以閱讀腦瘤、腦中風、腦傷……等難症、重症的醫治過程,同時可以了解大腦各部位的功能,例如額葉像個指揮家,掌控大腦交響樂團的演奏;小腦像是特技高手,掌管平衡;腦幹像法官,無分階級權貴,一旦病變或受傷,生命都要重新被定論……因此腦傷的位置不同,有時可能會讓病人完全變一個樣。

  例如罹患惡性腦瘤的阿鳴,因為腫瘤長在額葉,受腫瘤擠壓的影響,讓他平日的執行力與判斷力發生變化,家人起初還以為他是被「卡到」,四處問神;事實上,卡到病人的不是牛鬼蛇神,而是腫瘤。

  又例如,在「腦幹」篇裡,有一個遠嫁他鄉的年輕的女病人小卉,因為腦幹梗塞性腦中風,雖經緊急放了一支支架救回生命,卻出現閉鎖症候群,於是返回家鄉找林欣榮院長進一步治療。閉鎖症候群症狀往往是除了眨眼以及眼球轉動之外,不僅無法有任何臉部表情以及肢體動作,更被剝奪了言語咀嚼、吞嚥、呼吸等功能。

  小卉到院之後,經血管攝影檢查,林欣榮院長指出,醫療團隊決定在她的基底動脈再加放兩支支架,並在手術後開始接受內生性幹細胞療法、中西醫合療。二年過去了,小卉已可以站起來走幾步路,簡單的口語溝通、滑手機、打字,小卉的進步也給醫療團隊許多正向的鼓舞。

  林欣榮院長也指出,長者常見的腦神經疾病有巴金森、腦部大小血管阻塞、腦積水、腦萎縮症,而且可能同時有二種以上的疾病,書中故事裡就有被診斷嚴重巴金森病的病人,他嚴重的動作障礙及尿失禁,竟是水腦症的症狀,於是做了腰椎腹腔引流手術後,那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症狀也獲得改善。書中還有失智症合併水腦症的退休老師故事,當腦部積水引流之後,語言、步履也變好了。

  「感恩醫療團隊讓我重生,我會好好珍惜生命,努力付出,做一個可以幫助別人的助人者」蒞臨簽書會分享的小穎,是因為蜘蛛膜下腔出血導致她在騎機車到火車站途中陷入昏迷,送醫搶救。過程曾陷入深度昏迷,昏迷指數一度只剩三分,後來恢復意識的初期,喪失語言功能,視神經也受影響。因為蜘蛛膜下腔出血幾乎傷了她整個腦,不僅處理記憶迴路的顳葉受到影響,控制解尿與解便的額葉也無法一時之間就恢復完全,有好一段時間小穎就像初生嬰兒,完全無法控制排泄。

  林欣榮院長指出,小穎從腦傷、住院治療到出院,這過程出現的症狀都是正常的,因為大腦在受傷的時候,記憶的迴路沒有辦法黏得很緊,大腦的記憶迴路若沒有牢靠的接上、黏住,即使是親手做過的事情、親口說過的話,也沒有辦法停留在記憶中。

  直到出院返家療養,小穎終於真正恢復意識,在母親的協助之下積極復健,半年後,除了因為視神經受損而造成的左眼左半部尚未恢復視力外,行動能力與思考能力幾乎已經恢復到可以自理了。小穎笑著說,今年一月中出院後,原本彎腰、打哈欠、打噴嚏、躺下時,都會因為腦傷後遺症而頭痛,經過每週固定回診到中醫針灸後,這些症狀都改善了,頭痛的症狀都沒有再出現了。

  如今,小穎決定返回職場,雖然離真正的恢復還有一段距離,並持續透過內生性幹細胞療法挽救視神經,目前只能做一些協助同事的行政業務,但小穎並沒有因此而氣餒,反而樂觀的說:「我都會告訴自己,我現在只是一個六個月大的嬰兒,因為六個月前我才剛剛重生,慢慢來,我會漸漸長大的。」

  《能醒能走》書裡的故事主角全是腦神經外科的重症、難症病人。林欣榮院長指出,找出真正的病因對治,再加上中西醫合療團隊鍥而不捨為病人量身打造治療計畫,無論是搭配內生性幹細胞療法的相輔相成,制定復健課程的訓練,在在都可見團隊的用心與專業,也因而陪伴病人在復建的道路上不斷地寫下新頁。

  林欣榮院長強調,「讓不能醒的病人醒過來,讓不能站的病人站起來,讓不能走的病人邁出步伐」,醫療團隊只有一個心念及目標,就是幫助病人找回活著的尊嚴。

小穎(中)今年一月住院期間,專科護理師王宜芬(右二)及親友一起到病房為她加油打氣  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的第二本著作《能醒能走-林欣榮教授的腦醫學救命筆記》新書簽名會大排長龍
左圖:小穎(中)今年一月住院期間,專科護理師王宜芬(右二)及親友一起到病房為她加油打氣。 
右圖: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的第二本著作《能醒能走-林欣榮教授的腦醫學救命筆記》新書簽名會大排長龍。

林欣榮院長病人謝女士(中)在女兒的陪伴下回診,把握機會收藏院長新書  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長李玲惠(左二)與同仁,也蒞臨林欣榮院長新書發表會
左圖:林欣榮院長病人謝女士(中)在女兒的陪伴下回診,把握機會收藏院長新書。
右圖: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長李玲惠(左二)與同仁,也蒞臨林欣榮院長新書發表會。

  

  

  

閱讀 5 次數
我要掛號



來電
 
導航
 
掛號

繳費 

App

全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