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週三, 17 十一月 2021 17:24

產學雙運院校合作 慈濟醫教研發成果暨專利發表會

創造力是讓人類不斷前進的重要因素。近來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疫情影響全球,讓世界看到臺灣的緊急應變能力與研發能力,包含花蓮慈濟醫院首創戶外移動式負壓採檢站、慈濟大學與中研院合作開發出新冠肺炎IgM/IgG雙抗體檢測試劑等,共同為抗疫投注心力。

十一月十二日上午,由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與花蓮慈濟醫院聯合了慈濟大學及慈濟科技大學,於臺北慈濟東區聯絡處,攜手發表一院兩校近年來重要研發成果與專利說明,三方並會與臺大國際產學聯盟簽屬學術研發合作備忘錄,未來在學術研發項目上持續密切合作。

圖說:十一月十二日上午,由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與花蓮慈濟醫院聯合了慈濟大學及慈濟科技大學,於臺北慈濟東區聯絡處,攜手發表一院兩校近年來重要研發成果與專利說明 

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花蓮慈院與慈大、慈科大二校,共有超過一千位的研發專業人員,研發品項包括:新藥、蛋白質藥、幹細胞的再生及癌症醫療;在醫材方面,有高階醫材、護理照護器材;在人工智慧的醫療應用有藥物使用智慧系統等等,期待更多廠商共襄盛舉,合作進行醫療發明,幫助病患遠離病苦的磨難。發表會上,由來自花蓮慈院、慈大、慈科大、臺北慈濟醫院、大林慈濟醫院、門諾醫院、臺安醫院等醫療及教育專業領域的研究團隊,為大家帶來二十五場發明專利與技術說明會。

  此次發表技術內容,包括口腔癌藥物可抑制口腔癌細胞之存活及腫瘤異種移植生長能力;藥物遞送系統可降低用藥劑量和副作用,且增加藥物療效;針對缺血性視神經病變開發小分子藥物,可減少視神經水腫,視神經節細胞凋亡,改善視覺功能;肌動蛋白解聚劑可降低恐懼反應之表達,治療或緩解焦慮疾患症狀;球松素運用可作為調節膽固醇和脂質的醫藥組合物或飲食補充物;另有體外的足底核心肌群訓練結合3D列印技術,可降低製造成本,提供客製化、精準化客戶需求等。

  長久以來,慈濟醫療志業與教育志業攜手投入研發創新,發揮醫護一體、校院一家的精神。慈濟教育志業體執行長王本榮表示,研發創新的目標是造福人群、改善生活、提升生命的品質。醫師與教師的研發成品與專利成果,涵蓋面向極廣,從細胞的研究、藥包式給藥、乃至於殺菌方式等,無不兼具開創性、靈活性及積極性;從體外的足底核心肌群訓練到細微的球松素運用,不分大小、微細,都是精心紮實之作。這是醫教合一的實踐,也是提升生命的品質,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及守護愛的具體展現。

  慈科大主任秘書何玉菁表示,慈科大從護裡起家,始終秉持著人文精神,用愛培育專業人才。慈濟科技大學師生的研發作品,多是從日常生活、臨床實習時發現問題、得到靈感,進而運用所學解決問題,如護理系二技畢業校友許婷雯,榮獲技職傑出獎中唯一一位發明獎達人,從校內比賽到國外競賽,獲得金牌獎及特別獎七項獎項。何玉菁主秘表示,研發團隊「以人為核心、以預防為目標、以便利為導向、以安全為宗旨」研發作品,正是技職精神與慈悲的體現。

  慈大副校長顏瑞鴻指出,科學研究的成果如能應用於濟世救人,將可發揮知識的力量,而成功有效的科研應用將能造福許多病患、解決重要的社會問題、或者減緩天災人禍所造成的傷害。慈濟大學以醫學院起家有許多優秀生醫研究者,面對全球重要新興傳染病的風險與威脅及相關重大疾病問題,期望透過研發團隊量能及經驗,加速研發及緩解相關研究,以因應社會需求落實「學以致用」,達到「化研為用」。

  慈濟創新研發的成果同時獲得許多國家專利的肯定與保證。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過去花蓮慈院陸續取得多項專利,順利將新藥研發推展至臨床試驗,包括有治療惡性腦瘤新藥,治療胰臟癌、乳癌、肝癌等的新藥臨床實驗;骨科的人工髖關節和膝關節的研發設計和微創人工膝關節手術器械組的創新製作,分別獲頒二○○二年國際生醫新創獎及二○一○年國家新創獎及臺北生技獎產學合作銀獎。在幹細胞與再生醫療應用開發上,也將自體脂肪幹細胞、臍帶血運用在腦中風病人及肝硬化病人的臨床實驗上;此外,花蓮慈院研發複方「淨斯本草飲」,經實驗證實可阻斷新冠病毒與細胞的結合,還可降低細胞穿透力,阻斷病毒穿透細胞,於去年十二月初發表、技轉後,目前有淨斯本草飲茶包及濃縮液等保健產品,除了能幫助新冠肺炎確診病人之外,也守護更多人的健康。

  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慈濟大學和慈濟科技大學,持續不斷在學術與研發上有卓越的成果。發表會上,除了有專利展示之外,還安排專題分享,包含資通訊科技應用、護理創新科技應用、新藥研發、藥物研發平台等。藉由花蓮慈院與慈大、慈科大共同推動專利、技術移轉、授權媒合活動,讓臺灣優秀的醫療體系、教育體系、產業界一起合作,透過專利技術移轉,有機會化研為用,加速專利申請,將研發商品化,造福人群,更創造經濟效益, 達到醫院、學校與廠商三贏的局面,展現閃耀的臺灣之光。

左圖:臺安醫院葉淑敏護理師分享哺乳冰敷衣之使用。
右圖:花蓮慈院傷口照口及失禁護理師許美玉分享複合式功能管路裝置。

左圖:門諾醫院朝淑卿護理師分享胸瓶固定結構。
中圖:慈大物理治療學系碩士班蕭永政分享可攜式足底核心肌群訓練器及訓練方法。
右圖:慈科大護理系謝欣伶、張雯婷分享可分次使用之藥劑混和針具。

閱讀 2 次數
我要掛號



來電
 
導航
 
掛號

繳費 

App

全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