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狹長的花東地區,仍有部分孩子因罹患先天性疾病,包括無肛症、先天性巨結腸症、腦性麻痺等嬰幼兒、孩童經過外科手術治療後需長期管灌或是腸造口需求,醫療人員、家屬、照顧者不僅得學習如何照護這些孩子的造口,在長期的照護下也為身心帶來壓力,更需要專業照護的支持與心理壓力調適等,希望藉由工作坊能與更多臨床小兒科醫護人員、病友、家屬進行交流討論與分享,一起共同守護小寶貝健康長大。
「若是小腸灌食造口管子滑脫,請暫時固定並儘速就醫,若是晚幾小時才就醫,可能需要重新手術。」楊筱惠醫師表示,這次以造口常見併發症及處置為主題,針對胃造口、腸造口做分享,讓護理師可以更好的照護病人及衛教病人之外,而家屬在居家照顧上也能更容易,讓孩子不會因為身上有造口,而影響成長發育或社交活動與日常生活。
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師徐小惠則是帶來「造口周圍皮膚保護課程」,手把手的教學示範,讓不少學員拿起手機錄影記下步驟與技巧,也帶著他們一一實際操作。徐小惠說,臨床上比較少遇到小小孩的造口,所以不少護理同仁會比較緊張,透過這樣的工作坊課程,將自己平常所學的造口照護知識、技能,分享給他們並能夠實際的運用很重要,而且透過實做也能更了解各種造口工具接觸到病人皮膚上的觸感。
「孩子的活動力很好,食量也很好,所以要常常注意腸造口有沒有脫落。」巫小姐帶著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巨結腸症的2歲女兒小羽現身分享,巫小姐說,照顧孩子很辛苦,照顧造口所需的醫材對於家庭來說也是有不小的經濟負擔,但是有醫師、護理師的詳細教學,讓她回家照顧孩子這2年來,孩子的造口從沒有發炎過,而這次的課程也收穫很多,讓她在使用皮膚照護工具上能更服貼孩子的造口。
圖說:花蓮慈濟醫院在8月24日舉辦「兒童外科造口護理研習工作坊」,分享兒童胃造口、大腸造口等常見併發症及處置,以及腸照護、腸造口灌腸技巧等。
圖說:兒童外科醫師楊筱惠表示,這次以造口常見併發症及處置為主題,針對胃造口、腸造口做分享,讓護理師可以更好的照護病人及衛教病人之外,而家屬在居家照顧上也能更容易。
圖說: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師徐小惠則是帶來「造口周圍皮膚保護課程」,手把手的教學示範,讓不少學員拿起手機錄影記下步驟與技巧,也帶著他們一一實際操作。
左圖、中圖: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小兒外科專科護理師蕭涵萍,示範如何為小病人做腸造口灌腸。
右圖:巫小姐帶著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巨結腸症的2歲女兒小羽現身分享居家照顧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