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新聞報導

產學雙運院校合作 慈濟與臺大攜手醫教研發成果發表

創造力是讓人類不斷前進的重要因素。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疫情影響全球,讓世界看到臺灣的緊急應變能力與研發能力,包含花蓮慈濟醫院研發團隊以臺灣八種本土中草藥製成的複方,研發出淨斯本草飲系列產品,包含茶包、濃縮液及滴露,慈濟大學與中研院合作開發出新冠肺炎IgM/lgG雙抗體檢測試劑等,共同為抗疫投注心力。七月八日上午,由花蓮慈濟醫院聯合了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大林慈濟醫院、國立臺灣大學,於臺北慈濟東區聯絡處,攜手發表24件近年來重要研發成果與專利說明。

『地形有距、醫病共聚、罕病無懼』花蓮慈院罕病暨遺傳疾病個案五全照護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

對於疾病盛行率低於萬分之一,甚至更少的罕見疾病患者,花蓮慈濟醫院遺傳諮詢中心提出全人、全家、全隊、全程、全社區方式的五全照顧模式,獲得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生策會),頒發第二十四屆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

領先國際 花蓮慈院間質性膀胱炎全方位創新治療與研究獲SNQ

間質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是一種慢性發炎症狀,可能會導致頻尿、急尿、夜尿、膀胱漲尿時,下腹部會有疼痛或壓迫感,對生活品質造成極大的影響。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發現創新的致病機轉,更研發出有效的治療方式,以「拔痛予樂-領導國際間質性膀胱炎之全方位創新治療與研究」,獲得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生策會),頒發第二十四屆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而花蓮慈院的研究治療成果,也獲得美國及歐洲泌尿科醫學會的引用,對於間質性膀胱炎之治療指引,將肉毒桿菌素注射列為標準治療選項之一。

急診中西合療 花蓮慈院榮獲國家品質標章SNQ

打破「中醫治慢、西醫治快」思維,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與中醫部副院長何宗融帶領中西醫合療團隊,創立住院醫師中西醫共訓制度,2019年成立「急診中西醫整合醫療專區」,而「急診看中醫-中西醫合療新契機」也獲得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生策會),頒發第二十四屆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

【看見菩提身影】20220708 - 能醒能走 - 林欣榮

花蓮慈院醫師響應預立醫療決定 為自己安排尊嚴善終

花蓮慈濟醫院近期有多位醫師包含院長室醫務秘書李毅、復健醫學部主任梁忠詔等與太太一起簽署預立醫療決定,因為在醫院裡看盡生死離別,所以希望在生命即將走向終點時,可以照自己的想法來度過最後的時間,也就是能好好的「善終」,讓人生最後的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花蓮慈院200人團隊守護 全力支援全中運救護任務

四月底因疫情而暫延的「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在七月重啟,比賽時間分為三階段,自七月一日至七月六日於花蓮縣復辦第一階段五類運動賽事。受花蓮縣衛生局委辦,由花蓮慈濟醫院負責激烈賽事(傷況嚴重度高)的救護組任務,在花蓮慈院醫事室的安排下,急診部、骨科部、外科部、小兒部、護理部、整合醫學科、家庭醫學科、一般內科等醫療單位出動支援近二百名人力,包括醫師、護理師、救護員等,在積極做好院內防疫的同時,對外仍全力配合救護組的設立,為參賽選手們多上一道保險。

圖說:花蓮慈濟醫院負責全中運激烈賽事的救護組任務,出動支援近200名人力。

圖說:選手在比賽現場由救護團隊初步處理傷勢,後續送回花蓮慈院治療。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鈦隼科技攜手開發 精準醫療手術機器人

結合精準醫療科技與高度專業醫療技術,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與鈦隼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月25日簽署合作意向書,藉由雙方資源共享、臨床經驗分享、機器人教學經驗分享及學術研究等交流,共同創造精準並可大力協助外科醫師的醫療手術機器人,將臺灣醫療技術與科技推向全世界,一同增進臺灣醫療產業競爭力。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與鈦隼生物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陳階曉宣布,將在花蓮慈院設置全球第一個「腦部手術機器人訓練中心」。

失智非失能 花蓮慈院舉辦失智共照講座

花蓮慈濟醫院失智共照中心與吉安鄉公所合作承接,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主辦、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承辦的「德曼莎計畫」,於七月二日上午在吉安鄉立圖書館舉行「與您相約認識德曼莎」沙發講座活動,邀請到吉安鄉長游淑貞與四組失智個案及家庭主要照顧者來到現場,分享病程的進展過程、醫療及日常生活照顧點滴。

感謝每一滴汗水 花蓮慈院篩檢站完成階段性任務

花蓮慈濟醫院受花蓮縣衛生局委辦,自四月二十五日起承接COVID-19快篩站,後於五月份設立PCR篩檢站為東部民眾採檢,並在六月份轉型為多功能篩檢站,直到六月三十日宣告退場;前後共64天的時間,串聯花蓮慈院與慈濟基金會將近30個科室的相互協作,動員548人次,提供超過一萬五千人次的患者服務。醫務秘書李毅感恩全院同仁上下一心,在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裡互助合作,攜手度過花蓮疫情最顛峰的時刻,如今疫情趨緩,歷時六十多天的篩檢站任務終於畫下句點。


來電
 
導航
 
首頁

醫指付 

App